《社会心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沈祖樾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305007226
  • 页数:31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1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对象 1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3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任务 4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方法 6

一、观察法 7

二、实验法 8

三、调查法 11

四、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误和道德问题 13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和理论 15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15

第二节 生物论 17

一、本能 18

二、遗传差异 18

三、基因 19

第三节 学习论 20

一、学习机制 21

二、学习论的特点 22

第四节 诱因论 23

一、冲突分析 23

二、重要的诱因理论 24

第五节 认知论 26

一、认知论的基本原则 26

二、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 28

三、认知论的特点 29

第三章 社会知觉 30

第一节 社会知觉概述 30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30

二、社会知觉的特点 31

三、社会知觉和图式 32

第二节 印象的形成 33

一、印象形成的要素 33

二、评估 34

三、印象的一致性 35

四、整体印象的形成 36

五、背景作用 37

六、核心品质 38

第三节 社会知觉的偏差 39

一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39

二、光环效应 41

三、刻板印象 42

四、定势作用 44

五、类似假设 44

第四节 人际知觉的准确性 45

第四章 行为归因 48

第一节 归因概述 48

一、什么是归因 48

二、归因对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49

三、何时会对事件做归因? 50

第二节 基本原则 51

一、行为原因的维度 51

二、两项简单的原则 55

第三节 对他人、对自己的归因 56

一、对他人的归因 56

二、对自己的归因 60

第四节 凯利的归因理论 66

第五节 归因偏误 68

一、对内部因素的过度归因 69

二、观察者与行动者的差别 70

三、对突显刺激的过度反应 72

四、自利的偏误 73

五、自我贬损的偏误 74

六、苦乐相关的影响 75

七、控制的错觉 76

第五章 态度 79

第一节 态度的一般概念 79

一、什么是态度 79

二、态度的三种成分 81

三、态度的特征 82

第二节 态度与行为 83

一、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83

二、影响一致性的因素 84

三、理性行动的模式 87

四、行为影响态度 89

第三节 态度的理论 90

一、学习论 90

二、诱因论 91

三、认知一致性理论 91

四、认知失调论 94

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 95

一、瑟斯顿量表 97

二、李克特量表 98

三、社会距离测量 99

四、其他测量方法 100

第五节 偏见 101

一、偏见的特性 102

二、偏见产生的原因 103

三、偏见造成的后果 105

四、偏见的消除 106

第六章 大众传播、宣传与说服 109

第一节 说服的模式 109

一、说服模型 109

二、外部因素 110

三、态度改变的过程 111

四、对传播信息的反应 113

第二节 传播者 115

一、专业和权威 116

二、可信赖的程度 117

三、吸引力 119

四、从属群体 120

第三节 传播信息 122

一、差距 122

二、唤起恐惧 125

三、单方面还是两方面论证好 127

第四节 接受者 128

一、承诺 128

二、免疫 129

三、反抗意识 132

四、个性因素 133

第五节 情境 135

一、预先警告 135

二、分散注意 136

三、强化作用 137

第六节 传播方式及其他 139

一、个人直接接触和大众传播方式 139

二、重复效果 140

三、标语 143

四、态度的自发性改变 143

五、态度改变的持续性 144

第七章 人际吸引 147

第一节 孤独与个体的合群倾向 147

一、什么是孤独 147

二、孤独的原因 151

三、个体的合群倾向 153

第二节 人际吸引 155

一、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155

二、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 164

第三节 爱情 166

一、爱情的涵义 167

二、爱情的测量 168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增进与测量 170

一、增进人际关系 170

二、人际关系的测量 172

第八章 人际沟通 176

第一节 人际沟通的实质 176

一、人际沟通的含义与模式 176

二、沟通的功能 180

三、沟通的类型 182

第二节 人际沟通渠道 185

一、言语 186

二、辅助言语 187

三、眼光交流 188

四、面部表情 191

五、身体运动与手势 192

六、人际距离 194

七、各种沟通渠道的综合 195

第三节 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 197

一、个体心理对人际沟通的影响 197

二、社会文化对人际沟通的影响 201

第九章 侵犯行为 204

第一节 侵犯行为的定义 204

第二节 对侵犯行为的各种解释 205

一、生物本能论的观点 206

二、动机论的观点 207

三、社会学习论的观点 208

第三节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209

一、情绪唤起 209

二、他人的攻击行为 211

三、对侵犯结果的预期 211

四、第三者的教唆 212

五、去个人化 212

六、示范影响 213

第四节 侵犯行为的控制 214

一、宣泄 215

二、替代侵犯 217

三、降低挫折 218

四、自我抑制 218

五、示范 219

六、惩罚 220

第五节 大众传播媒介与暴力 221

第十章 利他行为 224

第一节 利他行为的定义 225

第二节 利他行为的各种解释 225

一、社会生物学的观点 225

二、社会进化论的观点 226

三、社会学习论的观点 227

第三节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229

一、利他行为的决定过程 230

二、利他行为中的特殊决定因素 231

第四节 利他行为的培养 241

一、指导与示范 241

二、强化与归因 241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 243

第一节 从众与服从 243

一、从众 243

二、服从 250

第二节 社会影响方式 254

一、两种类型的社会影响 254

二、社会影响方式 255

第三节 施行社会影响的技巧 263

一、“踏进门”技术 263

二、“送上门”技术 265

三、“扔低球”技术 265

第十二章 群体心理 267

第一节 群体概述 267

一、群体及其构成的特点 267

二、关于群体的研究 270

第二节 群体的类型与结构 272

一、群体类型 272

二、群体结构 278

第三节 群体的过程 281

一、群体效绩 281

二、群体决策 283

三、社会促进 288

四、竞争与合作 290

第十三章 应用社会心理学 294

第一节 健康心理学 294

一、什么是健康心理 295

二、健康的态度与健康的行为 297

三、应激与疾病 301

四、心理咨询 305

第二节 环境心理学 307

一、人口密度 308

二、噪音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