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综述 4
第一章 农业发展思想概述 12
第一节 农业、发展、农业发展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12
一、农业、农民、农村 12
二、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 13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农业发展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 16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业发展思想 16
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业发展思想 32
三、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农业发展思想 36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农业发展思想的演进 43
第一节 农业发展战略地位思想的演进 43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43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47
三、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50
四、“三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55
五、农业发展战略地位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59
第二节 农业发展方向思想的演进 63
一、实现农业合作化,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63
二、实现适度规模化,发展集体经济 67
三、实现农业产业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70
四、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73
五、农业发展方向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75
第三节 农业发展动力思想的演进 78
一、依靠生产关系变革推动农业发展 78
二、依靠政策和科学促进农业发展 81
三、依靠增加投入加快农业发展 84
四、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89
五、农业发展动力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91
第四节 农业发展主体思想的演进 93
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农业发展主体思想 93
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农业发展主体思想 96
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农业发展主体思想 99
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农业发展主体思想 104
五、农业发展主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107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农业发展思想的主要特点 109
第一节 理论风格的求实性 109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出发点 109
二、以中国农业发展实践为重的立足点 111
三、重实效的落脚点 113
第二节 价值取向的人民性 116
一、以农民利益为重 116
二、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121
第三节 发展道路的独创性 122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农业发展思想的实践及绩效评析 126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实践效果评析(1949—1957年) 126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实践效果(1949—1952年) 126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实践效果(1953—1957年) 128
三、过渡时期的农业发展实践效果评析 1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时期的实践效果评析(1958—1978年) 133
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建立时期的实践效果(1958—1960年) 133
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实践效果(1961—1965年) 135
三、“文化大革命”和徘徊时期的实践效果(1966—1978年) 138
四、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时期的农业发展实践效果评析 143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实践效果评析(1978—2008年) 145
一、农村改革启动时期的实践效果(1978—1984年) 145
二、农业市场化改革的探索调整时期的实践效果(1985—1991年) 149
三、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实践效果(1992—2000年) 153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实践效果(2000—2010年) 156
五、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发展实践效果评析 160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农业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 165
第一节 实事求是是中国农业获得发展的思想基础 165
一、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在农业发展中的运用 165
二、农业发展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具体路径 166
第二节 农业基础地位是农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168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启示 168
二、正确认识农业基础地位 169
三、落实农业基础地位的艰巨性 171
第三节 工农业协调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72
一、中国共产党处理工农业关系的经验教训 172
二、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必然性 173
三、协调工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175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76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困境 176
二、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177
第五节 农业生产主体的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180
一、农业发展主体积极性发挥的重要性 180
二、中国共产党调动农业发展主体积极性的经验教训 181
三、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 182
第六节 农业科技开发和应用是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85
一、农业科技开发应用的重要性 185
二、我国农业科技开发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86
三、推动农业科技开发应用的主要措施 188
结束语 190
参考文献 193
后记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