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壤学总论 1
2 土壤地理 11
2.1 土壤发生 11
2.1.1 综述 11
2.1.2 土壤序列 15
2.1.3 成土过程 19
2.1.4 风化 31
2.2 土壤形态 32
2.2.1 土壤发生层 32
2.2.2 发生层的界面 38
2.2.3 土壤颜色 39
2.2.4 土壤结构类型 40
2.2.5 土壤新生体 40
2.2.6 诊断层 42
2.2.7 诊断特性 50
2.2.8 诊断现象 55
2.3 土壤微形态 57
2.3.1 基本技术和方法 57
2.3.2 成土作用 60
2.3.3 粗粒物质 62
2.3.4 细粒物质 63
2.3.5 土壤形成物 63
2.3.6 土壤垒结 64
2.3.7 土壤结构 65
2.4 土壤立地因子 66
2.4.1 气候 66
2.4.2 水文 72
2.4.3 生物 76
2.4.4 地貌 80
2.4.5 母质 95
2.4.6 时间 109
2.5 土壤分类 112
2.5.1 土壤分类 112
2.5.2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 114
2.5.3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一级单元 115
2.5.4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纲、亚纲 119
2.5.5 中国土壤发生分类土类 128
2.6 土壤分布 138
2.7 土壤调查 140
2.7.1 土壤调查等级与调查报告 140
2.7.2 土壤剖面及其景观 143
2.8 土壤制图 145
2.8.1 土壤制图基础 145
2.8.2 土壤图的类型 146
2.8.3 土壤图的制图单元类型 150
2.9 土壤遥感 157
2.9.1 土壤遥感的基本理念 157
2.9.2 土壤遥感的成像平台与图像类型 158
2.9.3 图像识别与图像处理 163
2.10 土壤地理信息系统 167
2.10.1 G1S技术制图与方法 167
2.10.2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模型 172
2.10.3 土壤数据库与土壤信息系统 174
2.11 土壤退化 180
2.12 土壤评价 186
2.13 土地利用 192
3 土壤物理 197
3.1 土壤颗粒和质地 197
3.2 土壤孔性和结构 200
3.3 土-水系统的物理性质 207
3.4 土壤变形和耕性 209
3.5 土壤的磁性 218
3.6 土壤水分的保持与运动 220
3.7 田间土壤水分循环 231
3.8 土壤水分与植物吸水 248
3.9 土壤空气 252
3.10 土壤热量状况 255
3.11 土壤溶质运移 258
4 土壤化学 262
4.1 概述 262
4.2 土壤矿物 264
4.2.1 土壤原生矿物 265
4.2.2 土壤次生矿物 266
4.2.3 矿物风化 276
4.3 土壤胶体 278
4.3.1 土壤胶体类型 278
4.3.2 土壤表面化学性质 280
4.3.3 动电现象 286
4.4 离子交换 289
4.5 土壤吸附 295
4.6 土壤溶液 300
4.7 土壤酸度 308
4.8 土壤碱度 314
4.9 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317
4.10 热力学土壤体系 322
4.11 土壤化学反应动力学 324
4.12 电化学分析方法 328
5 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 331
5.1 土壤生物 331
5.1.1 土壤生物 331
5.1.2 土壤微生物 332
5.1.3 土壤动物 348
5.2 土壤有机质 351
5.2.1 土壤有机质组分 351
5.2.2 土壤有机质特性及表征 361
5.3 土壤生物过程 366
5.3.1 碳循环 369
5.3.2 氮循环 372
5.3.3 磷、铁、硫循环 375
5.3.4 土壤酶 375
5.3.5 土壤生物间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 377
5.4 土壤生物学研究方法 381
5.4.1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 381
5.4.2 土壤动物研究方法 397
5.4.3 土壤生物化学研究方法 398
6 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 402
6.1 土壤肥力 402
6.2 土壤养分 406
6.2.1 土壤养分形态 406
6.2.2 土壤养分转化 407
6.2.3 土壤养分有效性与养分供应 409
6.2.4 养分循环与平衡 410
6.2.5 土壤氮素 415
6.2.6 土壤磷素 423
6.2.7 土壤钾素 433
6.2.8 土壤中、微量元素 437
6.3 植物营养 451
6.3.1 植物营养综述 451
6.3.2 植物营养状况与诊断 461
6.3.3 养分吸收与运输 477
6.3.4 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 483
6.4 肥料 505
6.4.1 肥料一般概念 505
6.4.2 氮肥 508
6.4.3 磷肥 512
6.4.4 钾肥 517
6.4.5 中、微量元素肥料 519
6.4.6 复合肥料 523
6.4.7 长效肥料 525
6.4.8 有机肥 526
6.4.9 肥料的管理与施用 536
6.5 农业化学研究法 542
7 土壤生态 550
7.1 土壤生态系统 551
7.2 农业生态系统 558
7.3 土壤生物组分 561
7.4 养分循环 561
7.5 土壤环境 564
8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566
8.1 概述 566
8.2 土壤侵蚀 568
8.3 水土保持 576
8.3.1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 576
8.3.2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578
8.3.3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581
8.3.4 小流域综合治理 583
8.4 观测与试验研究 587
9 土壤环境与土壤修复 596
9.1 概述 596
9.2 土壤环境及其功能 597
9.3 土壤污染及其过程 598
9.3.1 土壤污染物 598
9.3.2 土壤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601
9.3.3 土壤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602
9.3.4 土壤污染及其类型 604
9.4 土壤污染调查与分析监测 605
9.4.1 土壤及场地污染调查 605
9.4.2 土壤污染物的化学分析与监测 607
9.4.3 土壤污染生态毒性测试 609
9.4.4 土壤污染物的形态与生物有效性 613
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风险评估 616
9.5.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616
9.5.2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619
9.5.3 土壤污染风险评估 620
9.6 污染土壤修复 625
9.6.1 污染土壤修复基本概念 625
9.6.2 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 627
9.6.3 生物学修复 630
10 土壤与全球变化 635
10.1 土地利用 635
10.1.1 土地利用类型 635
10.1.2 覆被变化 636
10.1.3 毁林和造林 637
10.2 温室气体 637
10.2.1 温室气体 637
10.2.2 温室效应 638
10.2.3 排放 639
10.2.4 减排 640
10.3 碳循环 641
10.3.1 土壤呼吸 641
10.3.2 固碳 641
10.3.3 生物碳 642
10.4 适应和响应 644
10.4.1 适应 644
10.4.2 响应 644
11 土壤研究技术与方法 647
11.1 土壤分析 647
11.1.1 土壤理化分析实验室 647
11.1.2 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 648
11.1.3 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650
11.1.4 土壤化学性质和养分分析 651
11.1.5 土壤环境污染物质分析 659
11.1.6 土壤微生物和生物性质分析 660
11.1.7 水样的采集和化学性质分析 660
11.1.8 植物样品分析 662
11.1.9 肥料样品分析 664
11.2 仪器分析 665
11.2.1 光谱分析 665
11.2.2 色谱分析 667
11.2.3 质谱分析 669
11.2.4 显微分析 671
11.2.5 电化学分析 674
11.2.6 生物分析 676
11.2.7 其他分析 678
11.3 同位素示踪 679
11.4 土壤分析中的测量不确定度 681
11.5 模型 684
11.5.1 模型的组成 684
11.5.2 建模过程 686
11.5.3 模型分类 688
11.6 统计分析 693
11.6.1 概率分布 693
11.6.2 多重比较 695
11.6.3 相关与回归 696
11.6.4 描述性统计 697
11.6.5 推断性统计 698
11.6.6 地统计学 700
11.6.7 统计模型 701
附录 703
附录一 量和单位 704
附录二 土壤粒径分级与质地分类 713
附录三 标准筛孔 715
附录四 主要土壤矿物及所含养分 716
附录五 肥料 720
附录六 土壤分类 723
主要参考文献 798
索引 801
中文索引 801
外文索引 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