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1
1.1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
1.2 论中国发展经济学 4
1.3 软因素: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13
1.4 后刘易斯时代的经济发展 22
第2章 新发展经济学 35
2.1 国外关于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35
2.2 试论舒尔茨乐观的经济增长理论——兼与靳文志商榷 47
2.3 阿明与刘易斯:中心—外围理论比较 54
2.4 拉尔、麦金农与刘易斯、钱纳里关于利用外资争论的实质和启示 67
2.5 可持续发展与马尔萨斯均衡 75
第3章 现代产业和产业结构 82
3.1 广东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理论思考 82
3.2 论二元经济结构中工业部门扩张的极限 92
3.3 产业结构调整与投资体制创新 100
3.4 广东工业化的新鲜经验 105
第4章 劳动力 112
4.1 论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运行的条件——兼论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和进程 112
4.2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典模型的扬弃 128
4.3 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136
4.4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投入战略研究 147
第5章 资本 160
5.1 广东利用外资和投资模式选择 160
5.2 论西部开发过程中的资本来源 169
5.3 吸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经济行为分析 177
5.4 政府投资与可持续发展 181
5.5 1991~2005年:FDI来源地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 186
5.6 外资北上:珠三角与长三角吸引 FDI比较研究 197
5.7 中国利用外资区域结构非均衡态势和原因分析 204
第6章 农业 215
6.1 “三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举措 215
6.2 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与中国“三农”问题 223
6.3 外商直接投资农业与农业发展 230
第7章 城市化 238
7.1 推动城乡分离是中国发展商品经济的基本战略方针 238
7.2 民工荒、半城市化模式和城市化模式 249
7.3 广东省城乡经济关系的新特点 257
7.4 泛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跨省转移 268
第8章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80
8.1 1978~2005年:消费率和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的实证分析 280
8.2 消费、储蓄(投资)结构之谜——提高消费水平的宏观经济学分析 293
8.3 扩大国内需求的障碍分析 300
8.4 论中国走出需求不足的根本举措:改革低工资体制 308
第9章 知识经济 317
9.1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与知识分子 317
9.2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分子政策和教育科技体制 332
9.3 论舒尔茨的人口质量经济学 337
9.4 关于教育领域内的经济体制改革 346
9.5 论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351
第10章 汽车产业 359
10.1 中国发展汽车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359
10.2 轿车文明、中国文化和轿车营销 366
第11章 房地产经济 373
11.1 论住宅商品房市场的边界 373
11.2 论住房费用的消费属性 382
11.3 房价上涨机制分析 390
11.4 论房价和房价收入比 402
11.5 价格和土地开发制度:小产权房和大产权房比较 411
11.6 廉租房制度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思路 420
11.7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与我国房地产市场 429
11.8 作为投资品的住宅商品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