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史认识的几个基本问题 1
上卷 文学革命时期(1917—1927) 15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产生 15
第一节 文学革命爆发与其理论产生的社会时代原因 15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 23
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论的终结与现代文论的兴起 29
第二章 文学革命时期的三大文学观 45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石:进化论文学观 46
第二节 语言形式的革命:白话文学观 58
第三节 思想内容的革命:“人的文学”观 67
第三章 文学革命时期的三大主义 76
第一节 三大主义概论 76
第二节 文学革命时期的现实主义 87
第三节 文学革命时期的浪漫主义 93
第四节 文学革命时期的现代主义 105
第四章 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批评 115
第一节 文学批评性质与方式的转换 115
第二节 文学批评思想观念的变革 121
中卷 左翼文学运动时期(1927—1937) 129
第五章 阶级论文学观的确立:“革命文学”论争 129
第一节 革命文学论争(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产生之社会时代缘由 129
第二节 革命文学论争之理论主旨 136
第六章 左翼时期的革命现实主义理论 145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 146
第二节 革命现实主义理论的创建 153
第七章 阶级性文学理论的调适:“两个口号”论争 167
第一节 “两个口号”之提出与论争 167
第二节 民族性与阶级论文学观的融合 173
下卷 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9) 183
第八章 抗战时期文学观念的变化 183
第一节 抗战爆发与民族文学观的确立 183
第二节 社会功能和创作方向的变移和强化 192
第九章 阶级性文学理论的体制化政策化:延安文艺整风与《讲话》 200
第一节 体制化——延安文艺整风 200
第二节 《讲话》的政策性质和经典地位 207
第十章 革命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奠立 211
第一节 革命现实主义理论之发展态势 211
第二节 革命现实主义理论之体系构成 220
第三节 革命现实主义理论之特质解析 229
结语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之发展特点 234
后记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