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产网络的经济分析 分工、组织与利益博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国恒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13624084
  • 页数:2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中国迅速成长的国内市场和不断改善的契约制度环境为现实背景,以新新贸易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和议价博弈理论为分析工具,在一个“北方一南方”两国框架内对全球生产网络的分工、组织和利益博弈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全书着重回答以下问题:第一。国际生产转移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有些采用直接投资而另一些采用契约安排?第二,为什么不同行业的全球生产网络会存在结构性差异?第三,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和禀赋因素如何影响国际生产转移?制度变迁和市场规模对国际生产活动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有何特殊意义?第四,决定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利益分配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本土企业如何摆脱“分工陷阱”的锁定(10ck—in)并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升级? 在全面评述国际生产理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书围绕上述问题构建了一系列相应的理论模型。首先,用供应成本替代传统的生产成本,建立基于产品内分工和企业异质性的直接投资模型,综合考察要素禀赋、贸易投资成本和市场规模对比较优势变迁的动态作用,揭示市场规模对国际生产转移的杠杆作用机制。随后,引入制度质量变量将离散的最优化厂商理论与不完全契约理论融合为连续的广义契约模型,综合考察制度、技术和禀赋因素相互作用下贸易、直接投资和国际外包的演变机制,揭示制度质量对国际生产转移规模和技术层次的双重作用机制。最后,以广义契约模型为基础对影响全球价值链及国际生产利益分配的关键变量进行参数化定义,并从博弈规则和企业能力两方面揭示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利益分配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提出改变谈判结构、提高本土企业谈判能力的可行策略。本书强调了东道国市场规模和制度因素对国际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吻合了全球生产组织范式变革和中国作为制度转轨中后起大国迅速崛起的现实背景。全书以广义契约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模型体系具有共同的理论基准和明确的逻辑一致性,实现了国际生产组织方式与利益分配问题的理论统一,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国现实的微观国际生产理论分析框架,为研究全球生产网络中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的双边博弈提供了一个严谨的理论基准。模型的可仿真性使相应理论结论在政策应用方面具有确定的可操作性,结合中国现实背景的理论构架更突出了其应用价值。

内容提要 1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3

1.2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7

1.3相关研究现状 9

1.3.1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 9

1.3.2新兴的国际生产理论 10

1.3.3关注利益分配的价值链理论 11

1.4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1.5本书的逻辑结构 17

第2章 国际生产理论发展评述 19

2.1新贸易理论与直接投资 21

2.1.1要素禀赋与纵向直接投资 22

2.1.2规模经济与横向直接投资 25

2.1.3直接投资的知识资本模型 27

2.2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与直接投资 29

2.2.1生产率差异与企业的出口和直接投资 30

2.2.2跨国公司的复杂一体化战略 32

2.3交易费用与一体化和外包决策 35

2.3.1资产专用性、市场厚度与交易费用 35

2.3.2纵向一体化与外包决策 37

2.3.3国内外包与国际外包 39

2.3.4直接投资与国际外包 41

2.4剩余控制权与国际生产的组织 42

2.4.1剩余控制权、投资激励与企业边界 42

2.4.2要素密集度与生产的所有权结构 44

2.4.3生产率差异与全球筹供决策 45

2.4.4契约环境差异与产品生命周期 46

2.5最优激励、权威分配与全球经济中的企业组织 48

2.5.1经理层激励与国际生产的组织 49

2.5.2权威分配与企业的组织结构 51

2.6国际生产理论的演进逻辑 54

第3章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和直接投资多重均衡 57

3.1引言 59

3.2基本模型 62

3.2.1 Dixit-Stiglitz需求函数 62

3.2.2异质性企业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 63

3.2.3生产的空间组织与成本结构 64

3.3企业行为:三阶段子博弈均衡 67

3.3.1两国市场最优定价 68

3.3.2边际供应成本的决定 68

3.3.3南方国家的比较优势变迁 70

3.3.4分工水平和生产区位的决定 72

3.4异质性企业的行业均衡 75

3.4.1国内分工与单纯贸易均衡 76

3.4.2局部国际分工与贸易、横向FDI混合均衡 78

3.4.3完全国际分工与贸易、纵向FDI混合均衡 79

3.5比较静态:行业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相对变动 81

3.5.1贸易与纵向直接投资的相对变动 82

3.5.2贸易与横向直接投资的相对变动 86

3.6本章小结 89

第4章 制度质量、比较优势与国际生产的组织变迁 93

4.1引言 95

4.2文献评述 97

4.3基本模型 101

4.3.1需求函数和生产函数 101

4.3.2不完全契约下的双边博弈过程 102

4.3.3投资可逆程度、制度质量与广义谈判结构 105

4.4企业行为:基于广义契约的动态博弈 109

4.4.1合作盈余分成的对称性Nash议价 109

4.4.2事后激励机制与投资扭曲问题 112

4.4.3制度质量、契约类型与企业的经营利润 115

4.5贸易、直接投资与国际外包的决定 119

4.5.1贸易与国际生产:交易效率与生产成本的两难取舍 119

4.5.2直接投资与国际外包:最优契约的决定 121

4.5.3基于制度、技术和禀赋条件的综合抉择 123

4.6行业均衡与福利比较 125

4.6.1国内生产均衡 126

4.6.2直接投资均衡 126

4.6.3国际外包均衡 127

4.6.4不同均衡下的福利比较 128

4.7比较静态:制度、技术和禀赋因素的作用机制 130

4.7.1相对技术进步与国际生产转移 130

4.7.2相对工资变动与成本敏感型国际生产 132

4.7.3制度质量变动与制度依赖型国际生产 133

4.8本章小结 137

第5章 博弈规则、谈判能力与国际生产的利益分配 141

5.1引言 143

5.2广义契约模型的一般性扩展 144

5.2.1利益博弈的一般顺序 144

5.2.2非对称广义Nash议价 146

5.2.3事前投资水平的决定 147

5.2.4利益分配关系的内生决定 149

5.3直接投资股权比例的决定机制 150

5.3.1不同博弈规则下的均衡股权比例 151

5.3.2股权博弈规则的差别性政策选择 155

5.4契约生产的治理结构与利益博弈机制 160

5.4.1基于广义契约的价值链参数化定义 160

5.4.2依附型生产网络的利益分配机制 163

5.4.3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利益分配机制 165

5.5能力构建与本土企业的价值链升级策略 167

5.5.1本土企业升级的动力和障碍分析 167

5.5.2基于能力构建的本土企业升级策略 171

5.6本章小结 177

第6章 结论 179

6.1研究结论 181

6.2主要创新 182

6.3研究展望 183

参考文献 185

学术术语索引 201

图索引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