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悖论现象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广荣编
  • 出 版 社: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7606081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立足于人类社会道德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和当代中国道德现象世界的实际问题,从历史和现实的道德问题出发立论。明确地界说了道德悖论现象的涵义,指出它是主体道德行为选择和价值实现过程中出现的善果与“恶果”同在的自相矛盾现象;系统地分析和阐述了道德悖论现象的基本问题。全书分为六个大部分:1.道德悖论的基本理论问题。2. 关于人类道德文明史的研究。3. 哲学和伦理学思想史上的一些著名思想命题。4. 将研究的视野拓展到应用伦理学的领域。5. 关于道德悖论向逻辑学等学科的借鉴研究。6. 关于道德悖论的实践转向问题的研究。

一个引人入胜和尚待拓展的当代学术话题(代序) 1

卷一 3

一、道德选择与价值实现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3

1.从茅于轼讲道德故事说起 3

2.道德选择的两种判断及其逻辑关系 6

3.提高事实判断能力的基本途径 7

二、关于伦理道德与智慧 9

4.讨论伦理道德与智慧问题的学理前提 9

5.两种智慧及其相互关系 11

6.理解和把握伦理道德智慧的社会价值 14

三、道德价值选择与实现:假设、悖论与智慧 16

7.道德价值选择与实现的两种伦理学说 16

8.“三种人”及其与德性主义的相关性 22

9.道德价值选择与价值实现中的智慧问题 25

四、亲子鉴定:科技维护家庭伦理存在的道德悖论 30

10.亲子鉴定及其维护家庭伦理的意义 30

11.亲子鉴定提出的家庭伦理新问题 32

12.亲子鉴定应慎行 35

五、道德悖论的基本问题 37

13.道德悖论的基本特性 37

14.道德悖论形成的基本原因 40

15.道德悖论的不可解性及道德智慧 43

六、道德悖论现象界说及其意义 46

16.道德悖论现象是道德生活世界中的一种特殊矛盾 46

17.从生成机理看两种道德悖论 49

18.道德悖论界说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52

七、道德悖论现象研究需要拓展三个发展路向 55

19.经典逻辑悖论的道德悖论内核 55

20.道德文明发展进步史与道德悖论现象的逻辑关系 58

21.道德悖论现象研究需要正确借用与逻辑悖论的方法 62

卷二 67

八、逻辑悖论对于道德悖论研究的方法阈限 67

22.理解和把握方法的方法理路 67

23.逻辑悖论之于道德悖论的方法理路 69

24.道德悖论“解悖”的特点不同于逻辑悖论 71

九、把握道德悖论概念需要注意的学理性问题 75

25.道德悖论现象的理解阈限 75

26.道德价值实现结果之悖论与道德价值选择标准之悖论 76

27.道德悖论与逻辑悖论的学理界限 78

28.道德悖论现象与道德悖论知觉 80

29.结论 83

十、道德悖论的前期模态与实践本质 84

30.道德悖论现象的前期模态 84

31.道德悖论的实践本质及逻辑表达式 88

32.道德悖论的成因与道德文明样式 93

十一、回应“虚假命题”批评的三点意见 101

33.道德悖论研究的缘起与推动力 102

34.道德悖论现象的真实性状及理解阈限 104

35.道德悖论现象无知的危害性及研究的必要性 107

十二、基于实践逻辑的悖论成因分析与排解理路 111

36.道德实践逻辑的三种要素 111

37.三要素失衡必定出现道德悖论现象 114

38.排解道德悖论的基本理念与理路 115

十三、逻辑悖论矛盾的误用与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缺位 118

39.作为哲学范畴的三种“矛盾” 118

40.逻辑悖论矛盾误用导致其不应有的缺位 121

41.误用与缺位的原因 123

42.逻辑悖论矛盾的补位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 126

卷三 131

十四、道德意识形态的超验建构及历史纬度 131

43.阶级社会里道德意识形态的超验方式及其建构的历史纬度 132

44.阶级社会里道德意识形态超验方式内含的“道德悖论基因”及其演绎的道德悖论现象 138

45.转变道德悖论基因的逻辑前提:构建超验的合理纬度 143

46.结语 148

十五、仁学经典思想的逻辑发展及其演绎的道德悖论 150

47.传承仁学经典思想需要运用“悖论方法” 150

48.仁学经典思想的形成及其逻辑结构 151

49.仁学经典思想的逻辑发展 154

50.仁学经典伦理演绎的道德悖论及其必然性分析 157

51.结语:运用“悖论方法”的方法论原则 161

十六、个人主义历史演变的内在动因及逻辑结构探究 164

52.个人主义及其早期形态的“悖论基因” 165

53.为个人主义“解悖”的逻辑方向 167

十七、道德悖论现象之“恶”及其认识论意义 174

54.道德悖论现象之“恶”不同于道德谴责之恶 174

55.道德悖论现象之“恶”与“人必有私”之“恶”的相似性 176

56.道德悖论现象之“恶”的认识论意义 178

十八、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传统美德及其承接的基本问题 181

57.传统美德的评价标准 181

58.传统美德的鉴赏价值与实用价值 182

59.承接传统美德的基本理路 184

十九、“我们应当做什么”——T.W.阿多诺《道德哲学的问题》的研究范式 186

60.揭示“道德哲学的真正本质的问题” 187

61.把握“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之间的同一因素” 190

62.剥离对“我们应当做什么”的世俗误解 193

63.引发对“我们应当做什么”的深层思考 197

64.结语 199

卷四 205

二十、道德逻辑体系的认知结构 205

65.道德真理逻辑:求真 207

66.道德价值逻辑:向善 209

67.道德选择逻辑:求善 213

二十一、优良道德品质的高尚与先进 216

68.考察和评判优良道德品质的唯物史观原则 217

69.优良道德品质的高尚因素与先进因素及其统一性关系 218

70.建构高尚与先进统一性关系的基本理路 220

二十二、浅析人的虚伪品质——兼析道德教育中的悖论现象 224

71.虚伪品质的类型 224

72.虚伪品质形成的相关因素 227

73.虚伪品质的道德评价 230

二十三、“次道德”与“亚道德”的悖性问题 232

74.“次道德”和“亚道德”的本质 233

75.“次道德”种种及其道义性 235

76.“亚道德”种种及其道义性 239

77.“次道德”与“亚道德”选择的原因分析 243

78.“次道德”、“亚道德”与道德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245

二十五、不道德选择的合法性之悖论 248

79.不道德选择的合法性也是一种善 248

80.法律为何规避不道德选择的恶果 253

81.伦理学解读不道德选择的道义问题需要转换理论范式 255

82.解读不道德选择的道义问题需要创新法理 264

二十六、“道德人”的本质及其假说 271

83.何为“道德人” 271

84.“道德人”与“人的初稿” 274

85.“道德人”的社会本质 278

86.“道德人”是历史范畴 281

87.“道德人”的现代文明素养 284

卷五 291

二十七、道德教育之“道德”的内容结构 291

88.从康德的“实践理性”说起 292

89.道德教育之“道德”的逻辑结构 293

90.道德教育之“道德”缺失的弊端及成因 295

91.完善道德教育之“道德”的基本理路 297

二十八、浅析传统道德评价的“盲区”——兼谈道德悖论“解悖”的一个新视点 299

92.反思传统道德评价的三种学说 299

93.把握“盲区”需要道德智慧 301

二十九、齐格蒙特·鲍曼伦理学方法的得与失——以其《后现代伦理学》和《论后现代道德》为例 306

94.客观描述社会的道德危机 307

95.用相对主义解构道德普遍原则 309

96.用“多元主义的解放”重构新道德 311

97.“错失真正的问题”之原因 314

98.结语 315

三十、社会主义改革时期的社会道德矛盾 317

99.改革时期社会道德矛盾的必然成因 317

100.改革时期社会道德矛盾的悖论性状 319

101.改革时期社会道德矛盾的排解理路 321

三十一、“纯粹个人消费”的道德悖论问题 324

102.“纯粹个人消费”的伦理属性并不“纯粹” 325

103.个人消费观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双重影响 327

104.个人消费应当尊重消费正义原则 329

三十二、社会公德维护需要建立社会公平机制——从“见义不为”说起 332

105.“见义不为”缘于难以走出见义勇为的“怪圈” 332

106.走出“怪圈”的认识论理路 335

107.解决道德悖论的关键是要建立社会公平机制 337

三十三、道德悖论研究的实践转向问题 340

108.逻辑研究的实践转向与道德悖论研究的兴起 340

109.道德悖论研究实践转向的基本理路 343

110.道德悖论研究实践转向的主要视阈 345

后记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