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遭遇大地震 5
在“因病卧床”的半年中所得的感悟 7
与二战结束时的经历一样,坚强的信念让我们战胜逆境 11
我对日本东北地区民众的顽强充满信心 14
感觉好像挨了上天一巴掌 18
时刻铭记“人的想象力存在着局限性” 21
第二章 反论的人生观 25
“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 27
“代受苦”——罹难者为我们承受了痛苦 31
与其因负债自杀,不如干脆“不负责地赖账” 35
先逝者承担着对于幸存者的义务 39
学习当年战争孤儿“抢夺精神”中的生存活力 42
“生生流转”与“诸行无常”——在绝望中重振的智慧 47
第三章 震灾后的人生态度 51
令人感动的坚持笔录震灾罹难者姓名的女士的身影 53
总会有人主动向身陷困境的人伸出援手 56
“得失算计”和“利己主义”是社会恶源 59
一个从不谋利的宗教团体为何能够不断兴建庙宇 62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存在” 66
忘掉自己、利益他人——“忘己利他”的教诲 68
“地狱”与“天堂”的差别微乎其微 70
“发出声音”、“为了他人”、“大家共同”进行祈祷 75
“微笑的力量”——悲颜带来不幸,笑颜引来幸福 78
第四章 新日本人论 83
非常时期应该遵循非常时期的行事规则 85
“九十年”生涯中没有比现在更奢侈的时代 89
现在需要“忍辱”的精神 94
从未见过像现在这样人心阴暗又险恶的时代 98
刻薄待人只会令自己受苦 103
“母爱”是释迦牟尼佛“慈悲”的典范 106
不依靠政府的子女津贴,要凭自己的力量养育孩子 109
“为何不能杀人”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需要理由 114
应该让孩子面对“家人的离世” 117
第五章 “利他”的实践 121
只要全身心投入,再厌恶的工作也终会产生热情 123
以忘掉自己年龄的热情沉浸于工作中 126
废寝忘食的工作,可以匹敌出家人的修行 129
为什么会在“七十八岁”时“无偿”担任日航会长 132
使公司改变的不是“技术”,而是员工的“心” 135
消除精英意识壁垒的“一千日元会费”的联谊会 140
只要一名员工“觉醒”,便能够唤醒更多的身边人 143
商业决策也应该以“为人之道”为基本原则 146
员工们不再盲从员工手册,开始学会在工作中开动脑筋 149
第六章 生死之间 155
正是因为“诸行无常”,所以灾后日本将会迎来好运 157
“年纪越大活得越辛苦……”——过于长寿的日本人 159
不生重病安然离世的人是因为“受到了眷顾” 163
“寂听极乐旅行团”让“死亡之途”不再恐怖 166
跋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