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天文学家 1
第一节 羲和 1
一、羲和是远古时代的天文官 1
二、羲和是中国最早的天文世家 3
三、羲和本义探源 4
四、历史上的羲和及其主要天文工作 5
第二节 石申夫 8
一、石申夫活动年代的考定 9
二、石申夫的恒星观测 13
三、石申夫对行星运动的研究 15
四、石申夫的观测仪器及浑天思想 17
五、石申夫的历法 19
六、石申夫在天文学上的新发现 19
七、石申夫星占及其在中国天文发展史上的意义 20
第三节 甘德 21
一、生活年代及著作 21
二、甘德的恒星观测及《甘氏四七法》 23
三、甘德对五星运动的研究 25
四、甘德的历法成就 27
第二章 两汉天文学家 30
第一节 司马迁 30
一、家世和简历 30
二、历法和行星天文学上的贡献 31
三、星官的传人 32
四、古代奇异天象的索隐 34
五、恒星颜色的观测 35
六、恒星亮度概念的雏型 35
七、关于变星的观测 37
八、司马迁的天文学思想 37
第二节 京房 39
一、生平 39
二、京房易学简说 41
三、京房在声律方面的工作 43
四、京房的日占 45
五、简评 48
第三节 刘向 48
一、简历 48
二、《洪范五行传》的主要成就 49
三、《五纪论》的主要成就 53
第四节 扬雄 57
一、生平 57
二、对谶纬迷信的批判 57
三、对宇宙生成的认识 58
四、对盖天说和浑天说的认识 60
第五节 刘歆 65
一、生平 65
二、编制三统历 67
三、刘歆的历法成就 68
四、三统历的行星知识 71
第六节 郗萌 74
一、关于郗萌的身世 75
二、宣夜说的内容及其评价 79
三、郗萌的其他天文星占工作 82
第七节 贾逵 83
一、倡导用黄道坐标测量日月行度 84
二、对月行迟疾规律的认识 85
三、主张历法必须不断改进 86
四、对冬至点移动的认识 87
第八节 张衡 89
一、生平和主要天文学成就 89
二、《灵宪》重考 91
三、关于《浑天仪注》的争论 98
四、其他有关张衡的争论 102
第九节 刘洪 103
一、刘洪的生平与前人对刘洪的评介 103
二、朔望月、回归年长度的测定 105
三、月亮运动的研究 106
四、关于交食的研究 110
五、关于五星的研究 115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天文学家 117
第一节 杨伟 117
一、生平简介 117
二、关于月亮运动的研究 118
三、历元的设置及有关约法 119
四、关于交食的研究 122
第二节 陈卓 128
一、生平简介 128
二、陈卓的著述 130
三、关于陈卓的星占著作 130
四、陈卓分野与《浑天论》 132
五、甘石巫咸三家星官的整理 133
六、巫咸星占的假托 146
七、结语 148
第三节 虞喜 148
一、生平简介 148
二、创立《安天论》 149
三、发现岁差 151
四、两次有无岁差的辩论 153
五、各家所定岁差值及精度分析 155
第四节 姜岌 158
一、《三纪甲子元历》 158
二、用月食测定太阳位置的方法 159
三、大气消光现象 160
第五节 何承天 165
一、生平简介 165
二、元嘉历的编制和颁行经过 166
三、元嘉历的主要成就 167
四、其他天文工作 172
第六节 祖冲之 173
一、生平简介 173
二、祖冲之对大明历的自我评价及与戴法兴的争论 175
三、引进岁差 176
四、改革闰周 177
五、创立冬至时刻的测算方法 178
六、创立以交点月预报交食的计算方法 180
第七节 李业兴 181
第八节 张子信 186
一、关于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 187
二、关于交食的研究 188
三、关于五星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 190
四、其他若干问题的讨论 194
第四章 隋唐天文学家 197
第一节 刘焯 197
一、生平简介 197
二、刘焯对日月运动的研究 198
三、交食计算方法 200
四、五星运动的研究 202
五、对寸差千里之说的批判 204
六、二次差内插法 205
七、未完成之著作 207
第二节 李淳风 207
一、生平简介 207
二、制作浑天仪 208
三、创制麟德历 210
四、《天文志》《律历志》的成就 215
第三节 瞿昙悉达家族 216
一、四代服务于唐太史监的天文世家 216
二、瞿昙罗和瞿昙譔的天文工作 218
三、《开元占经》的编撰及其成就 220
四、编译《九执历》 222
五、关于“大衍写九执历其术未尽”的公案 224
第四节 一行 226
一、生平简介 226
二、黄道游仪和天象观测 227
三、发起天文大地测量 228
四、大衍历及其成就 229
五、大衍历与《周易》 232
六、吸取九执历的科学成就 234
第五节 南宫说 235
一、南宫说的生平梗概 235
二、神龙历的编制及其特点 236
三、最早的全国性天文测量 239
四、十二个半世纪以前纪念周公地中测影的丰碑 243
五、从事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测量 246
第六节 梁令瓒 251
一、生平简介 251
二、研制黄道游仪 252
三、制造浑天铜仪 259
第七节 曹士? 261
一、生平简介 261
二、曹士?的天文历法著作 261
三、符天历在官方历法中的应用 264
四、从《符天历经日躔差立成》看符天历 265
五、符天历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266
六、符天历广为传播的原因 268
第八节 徐昂 272
一、徐昂的天文工作及其成就 272
二、时差与食甚时刻的改正 274
三、气差刻差与食分的计算 276
四、交食三差在中国历法史上的地位 277
五、宣明历在国外的影响 279
第九节 边冈 280
一、对若干天文数据和历表的改进 280
二、关于历算捷法 281
三、先相减后相乘法——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的应用 283
四、三次和四次函数算法的发明与应用 286
第五章 两宋天文学家 289
第一节 马依泽 289
一、《怀宁马氏宗谱》和《青县马氏门谱》 289
二、马依泽的生平事迹 290
三、应天历与阿拉伯天文学的关系 292
四、马依泽与应天历的关系 294
五、马依泽对宋初天文学的贡献 295
第二节 韩显符 299
一、韩显符铜候仪的历史背景 300
二、韩显符铜候仪制度 301
三、韩显符铜候仪复原探索 302
四、《铜浑仪法要》 305
第三节 燕肃 307
一、生平简介 307
二、创制莲花漏 308
三、燕肃在潮汐学上的贡献 311
四、指南车 314
第四节 刘羲叟 314
一、生平简介 314
二、《刘氏辑术》 315
三、《新唐书·历志》 317
四、《新五代史·司天考》 319
第五节 周琮 321
一、制作圭表、浑仪和漏刻 321
二、恒星方位的测定 324
三、测晷影定冬夏至时刻和回归年长度 325
四、调日法的总结和应用 325
五、明天历的制订及其评价 327
第六节 张载 328
一、提出“地在气中”的思想 328
二、否定有形质的天球壳层存在 329
三、地球运动的观念 329
四、提出了“以经星属天,以七政属地”的新见解 330
五、对月球的盈亏做出了比较正确的解释 332
六、时空观念上的出色见解 332
第七节 沈括 333
一、仪器和观测技术 334
二、历法和推步之学 339
三、宇宙观和思想方法 342
第八节 苏颂 345
一、生平概略和治学用人的特点 345
二、苏颂的天文历法素养 347
三、三种天体测量仪器的全面总结 348
四、苏颂的浑仪 349
五、苏颂的浑象与星图 350
六、水运仪象台的重大意义 353
七、脱摘板屋、浑天象和特殊的圭表 355
八、苏颂制仪撰书经过及其与政治的关联 356
第九节 姚舜辅 358
一、天文观测 359
二、改进计算方法 362
三、纪元历对后世的影响 363
第十节 朱熹 364
一、生平简介 364
二、对宇宙起源学说的发展 366
三、对天地关系与地体形状的认识 367
四、对北极和极星的科学阐述 370
第十一节 杨忠辅 370
一、虚设而实废上元积年 371
二、精确的回归年长度的考求 372
三、“斗分差”概念的提出 374
第十二节 秦九韶 376
一、生平简介 377
二、关于秦九韶为人的评价 378
三、天文学上的成就 380
第六章 金元天文学家 390
第一节 赵知微 390
一、重修大明历颁行始末 390
二、重修大明历本自纪元历 391
三、采用三次差内插法 393
四、创立日月食食限辰刻的几何方法 395
五、精确的天文数据 396
六、评价和影响 397
第二节 耶律楚材 398
一、《庚午元历》的概貌 398
二、创立里差之法 400
第三节 札马鲁丁 403
一、札马鲁丁的生平 403
二、关于七件西域仪象 406
三、万年历 408
四、《元一统志》 409
第四节 王恂 411
一、生平简介 411
二、《授时历》的主要成就 412
三、平立定三差术 413
四、割圆求矢术 418
五、弧矢割圆术 420
第五节 郭守敬 422
一、计时仪器与水力传动机械的连续制作 422
二、各种天文仪器的大规模制造 423
三、晷影测量和北极出地高度测量的精度分析 428
四、突破传统的恒星观测及其数值的校验 431
五、《授时历》的完成和一个时代天文成就的整理 436
第六节 赵友钦 438
一、生平事迹 438
二、第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天文知识的书 440
三、赵友钦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442
四、王祎和《重修革象新书》 445
第七章 明代天文学家 447
第一节 马沙亦黑和马哈麻 447
一、明初回回天文学的翻译工作 447
二、马德鲁丁等人的事迹及来华年代 448
三、马沙亦黑的天文工作及其生平 453
四、马哈麻的天文工作及其生平 456
第二节 贝琳 457
一、贝琳的生平和天文工作 457
二、《七政推步》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461
三、《七政推步》星表的贡献 464
四、与《七政算外篇》的对比研究 467
第三节 朱载堉 469
一、回归年长度古今变化的研究 470
二、黄钟历和万年历若干天文数据的精度分析 472
三、对黄钟历和万年历所做其他修正的评介 474
四、用正方案测日定北极高度法 475
五、天文历法思想 478
第四节 徐光启 480
一、译编《崇祯历书》 480
二、天文仪器的制作和日月食的测算 483
三、星象的实测与星图的制作 485
四、对徐光启的评价 491
第八章 清代天文学家 493
第一节 王锡阐 493
一、时代与生平 493
二、《晓庵新法》 494
三、对西历理论的探讨与评论 499
四、对王锡阐工作的评价 504
第二节 梅文鼎家族 505
一、梅文鼎的生平与著述 505
二、梅文鼎的科学生涯 509
第三节 刘智 519
第四节 李锐 529
一、生平简介 529
二、李锐在天文学上的主要成就 531
三、李锐在数学上的成就 535
四、李锐的学术思想 536
第五节 阮元 537
一、涉猎天文学的经学家 537
二、编纂《畴人传》 538
三、编纂《畴人传》的目的 539
四、从阮元对畴人的评论看他的学术思想 540
五、阮元的治学态度 543
第六节 汪曰桢 544
一、生平简介 544
二、《二十四史月日考》和《历代长术辑要》 546
三、《古今推步诸术考》 548
四、《甲子纪元表》《疑年表》和《太岁超辰表》 549
第七节 李善兰 550
一、生平简介 550
二、李善兰以前中国天文学的状况 551
三、《谈天》向中国介绍了近代天文学全貌 553
四、中国近代天文学先驱 554
五、李善兰和伟烈亚力 555
六、对中国天文学名词的贡献 557
七、对麟德历二次差内插法的几何解释 558
八、对开普勒方程的研究 560
总跋 564
补记 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