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脊学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韦以宗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7164108
  • 页数:777 页
图书介绍:《中国整脊学》2006年出版的至今已经5年,印刷了4次,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书出版,促成了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成立,《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整脊学系列》教材的编写。同时,j举办了43期全国整脊科高级研修班,培养学员1280多名。现国家中医药标准化委员会已经立项的“中医整脊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和正在立项“中医整脊科正脊调曲法操作规范”、“中医整脊科常见病疗效评定标准”。随着临床科研不断发展,2006年出版的《中国整脊学》相对而言已经滞后。故特此修订。

绪论 整脊医学史 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学脊柱相关理论形成和发展史 2

一、天人相应生化观 2

(一)人与天体运动 2

(二)人与地理环境 3

(三)人与其他动物 3

(四)天人相应生化观的人体结构 4

二、整体观 5

(一)系统观 5

(二)类比法 6

(三)脊柱的整体观和生物节律 6

三、体相观 8

四、“肾主骨”和“肾主腰脚”学说 10

(一)肾主骨 10

(二)腰者,肾之府 11

(三)肾主腰脚 11

五、外伤劳损六淫病因病机学说 11

(一)外伤和劳损 11

(二)六淫致病 13

(三)七情内伤 15

(四)瘀血 16

第二节 脊柱伤病史 16

一、战国、秦、汉时期 17

(一)筋、骨、肌肉痹、痿、厥病的认识 17

(二)《内经》论腰痛、腰背痛 19

(三)张仲景虚劳腰痛的病因学说和辨证方药疗法产生 20

(四)按脊、按摩、导引练功康复疗法的产生 20

(五)针灸法、刺血法、火针法和药熨法的应用 21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2

(一)华佗发明“夹脊灸”和“五禽戏” 22

(二)葛洪灸命门、承山治急性腰扭伤及“摩膏”疗法和“独活汤”的应用 23

(三)《针灸甲乙经》和《脉经》的针灸疗法 23

三、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25

(一)脊椎旋转法、牵引法和过伸屈曲练功法的发明 25

(二)针灸、药熨、温浴疗法 30

(三)《诸病源候论》论五种腰痛和孙思邈创独活寄生汤 30

四、宋、辽、金、元时期 32

(一)整脊技术形成 32

(二)针灸、膏摩、淋浴疗法经验 36

(三)辨证论治的方药疗法 39

五、明、清时期 43

(一)整脊技术的发展 44

(二)针灸、药熨疗法经验 51

(三)导引等功能体育疗法的经验 53

(四)辨证方药疗法经验 54

六、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57

第三节 脊柱外科史与美国脊骨神经医学史略 60

一、脊柱外科史略 60

(一)脊柱骨折的治疗史 60

(二)脊柱矫形外科史略 61

(三)颈椎疾病和手术的历史 65

(四)颈腰椎间盘突出疾病史 66

二、美国脊骨神经医学史 68

第一章 脊柱功能解剖学 72

概述 72

第一节 脊柱的发生、发育和退化 75

一、脊柱的发生和发育 75

(一)胚胎发育脊索形成期 75

(二)体节发育椎骨形成期 75

(三)脊椎发育骨化期 76

二、椎骨、关节软骨的退变 79

(一)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 79

(二)脊柱关节软骨构造及其退变 79

三、椎间盘的形成与退变 81

(一)椎间盘的形成 81

(二)椎间盘的退变 82

(三)退变椎间盘的结局 91

四、椎间盘突出的病理转归 92

(一)椎间盘突出的力学因素 92

(二)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改变 93

第二节 脊柱进化发育与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关系 94

一、遗传基因和形态结构 94

二、功能与颈曲和腰曲形成的关系 95

三、站立承重压强与椎体结构形态 97

四、椎曲的压强与椎体骨骺环排列关系 97

第三节 脊柱整体观的系统论 102

一、静态骨关节结构系统的结构形态与功能 102

(一)静态椎骨结构系统 102

(二)静态关节结构系统 113

二、动态肌肉韧带系统 114

(一)肌肉动力系统 114

(二)韧带维系系统 127

三、脊髓神经调控系统 131

(一)脊髓 131

(二)脊神经 132

(三)自主神经系统 141

(四)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143

(五)肾对脊柱功能的调控 146

第二章 脊柱运动生物力学 149

第一节 脊柱的四维弯曲体结构与圆运动规律 150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四维观 150

(一)四维观与圆运动 150

(二)四维观与脊柱圆运动 151

二、脊柱的四维弯曲体结构运动力学 153

(一)脊柱整体的四维弯曲和运动力学 153

(二)脊柱局部的四维结构及其运动功能 157

(三)脊柱圆运动规律 163

三、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的临床意义 171

第二节 脊柱圆筒枢纽学说 172

一、以体相观看脊柱运动的圆筒和枢纽表象 172

二、枢纽关节结构的特殊性 173

(一)枢纽关节椎体和中轴结构与运动功能的统一性 175

(二)枢纽关节突关节结构与运动功能的统一性 175

(三)枢纽关节运动力的作用线 180

(四)枢纽关节与纵轴旋转侧弯拐点 182

三、脊柱圆筒枢纽学说的临床意义 183

第三节 脊柱轮廓动力平行四维平衡理论 184

一、进化论的脊柱轮廓动力图 186

二、脊柱轮廓矢状面平行四边形四维组织 190

(一)颈胸维 190

(二)颈背维 190

(三)腰腹维 192

(四)腰背维 192

三、脊柱轮廓冠状面的平行四边形及上下三角平衡关系 193

四、脊柱轮廓动力平行四维与阻尼振动平衡规律 196

五、脊柱轮廓动力平行四维平衡理论的临床意义 197

第四节 椎曲论 200

一、腰曲、颈曲形成的力学原理 200

(一)脊柱直立后纵轴垂力形成腰曲 200

(二)腰大肌作用力与腰曲关系 200

(三)站立行走——腰大肌运动与腰曲 216

(四)腰曲、颈曲的相互关系 220

二、颈腰椎曲与遗传关系 229

三、颈腰椎曲形成后与脊柱结构及运动力学的关系 231

(一)椎曲对椎间隙的影响 231

(二)椎曲对椎管长度的影响 231

(三)椎曲对椎管宽度的影响 233

(四)椎曲改变对椎间孔和神经排列的影响 234

(五)椎曲与脊柱肌肉韧带关系 234

(六)椎曲决定了脊柱的运动功能 238

(七)椎曲与髓核的位置和运动的关系 238

(八)椎曲改变对椎间盘的影响 240

(九)颈曲对颈髓的影响 243

四、正常腰曲、颈曲测量及其分级标准 243

(一)腰曲、颈曲的测量法概况 243

(二)韦以宗弓形面积测量法及椎曲分级标准 246

五、影响椎曲的原因 253

(一)脊椎椎体板块移动及其规律 253

(二)腰大肌一侧缩小肌力下降 260

(三)竖脊肌对腰曲的影响 263

六、椎曲的发育与代偿性异常 265

(一)发育期椎曲代偿性异常 265

(二)病变后代偿性异常 265

七、椎曲论的临床意义 269

(一)诊断的依据 269

(二)治疗的目标和疗效评定的标准 269

(三)脊柱劳损病的预防意义 269

第三章 整脊诊断学概论 274

第一节 症状诊断 275

一、头痛 275

二、头晕 276

三、颈项痛 276

四、肩背痛 277

五、上肢痹痛 277

六、胸背痛 278

七、腰痛 279

八、腰胯痛 279

九、下肢痹痛 280

十、下肢痿躄 280

第二节 辨证诊断 280

一、疼痛的辨证 281

(一)从环境、时间和动态辨证 281

(二)从疼痛表现和全身证候辨证 281

二、麻痹辨证 282

第三节 体征诊断 283

一、颈椎体征 283

二、胸椎体征 284

三、腰骶体征 285

四、四肢体征 286

第四节 神经系统检查法 292

一、感觉的检查法 293

(一)感觉的种类及其检查法 293

(二)感觉障碍的种类 294

(三)感觉病变的定位诊断 295

二、神经反射检查法 299

(一)反射的生理与解剖 299

(二)反射的检查法、性质与反射弧的部位 300

(三)反射的异常 303

三、运动功能的检查法 306

(一)检查方法 306

(二)运动障碍 308

(三)运动系各部病变的定位诊断 312

第五节 影像学与物理诊断简介 314

一、X线诊断 314

(一)脊柱正常X线片 314

(二)X线片测量 319

(三)X线片常见病理改变 323

二、CT扫描检查法 343

(一)CT扫描在脊柱方面的应用 344

(二)脊柱常见疾病的CT表现 345

三、MRI检查法 352

(一)正常脊柱MRI表现 352

(二)脊柱病变的MRI表现 353

(三)病案举例 356

四、肌电图检查法 363

(一)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肌电图 364

(二)原发性肌病的肌电图 364

(三)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肌电图 364

(四)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 365

五、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法 366

第六节 误诊病案分析 367

一、容易误诊的几种病 367

二、误诊案例分析 368

第四章 整脊治疗学总论 376

第一节 整体方法论的整脊治疗学 376

一、整体方法论的治疗原则 377

(一)理筋 377

(二)调曲 378

(三)练功 378

二、整体方法论的治疗方法 378

(一)针灸推拿法 378

(二)正脊调曲法 378

(三)内外用药法 378

(四)功能锻炼法 379

三、整体方法论的治疗策略 379

(一)医患合作 379

(二)筋骨并重 379

(三)动静结合 379

(四)内外兼治 380

(五)上病下治 380

(六)下病上治 380

(七)腰病治腹 381

(八)腹病治脊 381

第二节 理筋类治疗方法 381

一、急性期理筋法 381

(一)针刺法 381

(二)封闭疗法 381

(三)经穴注射疗法 382

(四)腰大肌间沟药物介入疗法 383

二、针灸理筋法 384

(一)骨空针灸法 384

(二)针灸调压疗法 387

(三)针刺调经法 390

(四)铍针(针刀)松解疗法 394

(五)钩针疗法 394

三、拔罐、刺血和束悗调血疗法 394

(一)拔罐疗法 394

(二)刺血疗法 395

(三)刺血拔罐调血疗法 397

(四)束悗疗法 397

四、推拿理筋法 399

(一)概述 399

(二)推拿理筋法作用原理 399

(三)推拿理筋法操作要领、适应证、禁忌证 400

(四)常用推拿理筋手法 401

五、膏摩药浴理筋法 401

(一)膏摩疗法 402

(二)药熨疗法 404

(三)药浴疗法 405

第三节 调曲类治疗方法 408

一、正脊调曲法策略和禁忌证 408

(一)正脊调曲法策略——点线结合 408

(二)正脊调曲法的禁忌证 410

二、正脊骨法 424

(一)按脊松枢法 425

(二)寰枢端转法 426

(三)牵颈折顶法 427

(四)颈椎旋提法 428

(五)提胸过伸法 430

(六)胸腰旋转法 433

(七)腰椎旋转法 434

(八)腰骶侧扳法 435

(九)过伸压盆法 437

(十)手牵顶盆法 438

三、牵引法 439

(一)颈椎布兜牵引法 446

(二)仰卧骨盆牵引法 447

四、韦以宗四维牵引调曲法 448

(一)器械设备 448

(二)具体操作法 450

第四节 练功类治疗方法 455

一、韦以宗健脊强身十八式 455

(一)颈椎劳损练功法 455

(二)胸椎劳损练功法 458

(三)腰椎劳损练功法 461

二、少林腰胯功 467

(一)移星摘月势 467

(二)仙虎拜佛势 470

(三)豹子撞林势 471

(四)青龙探爪势 472

(五)仙女拜月势 473

(六)金刚伏虎势 475

(七)回头望月势 478

(八)古树盘根势 480

第五节 辨证方药疗法 482

一、传统经验方药及现代临床应用 482

(一)汉至唐代辨证论治经验 482

(二)宋元时代经验 483

(三)明清时代经验方药 486

二、韦以宗经验方 490

第六节 临床误治病案分析 491

一、颈椎误治案 491

二、腰椎误治案 494

第五章 脊柱伤病诊疗各论 502

第一节 脊柱劳损病 503

一、颈椎劳损病概述 503

二、急性斜颈症 503

三、寰枢关节错位症 506

四、钩椎关节紊乱症 512

五、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518

六、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 525

七、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 544

八、颈肩综合征 557

九、颈肘综合征 564

十、退变性颈腰椎间盘病 568

十一、颈胸枢纽交锁症 576

十二、劳损性胸椎侧凸症 579

十三、胸背肌筋膜炎 583

十四、胸椎间盘突出症 585

十五、胸椎管狭窄症 589

十六、腰腿痛概述 594

十七、腰椎后关节错缝症 594

十八、腰背肌筋膜炎 598

十九、腰大肌损伤综合征 600

二十、腰椎间盘突出症 607

二十一、腰椎滑脱症 621

二十二、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636

二十三、腰骶后关节病 657

二十四、臀部皮神经卡压症 662

二十五、骶髂关节错缝症 664

二十六、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665

二十七、耻骨联合分离症 668

二十八、坐骨结节滑囊炎 669

第二节 脊源性疾病 671

一、中医传统论治脊源性疾病简介 674

(一)对脊源性疾病的认识 674

(二)对脊源性疾病的治疗 675

二、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 677

三、颈脊源性失眠症 679

四、颈脊源性眩晕症 681

五、颈脊源性耳鸣耳聋症 684

六、颈脊源性咽感异物症 687

七、脊源性咳喘症 689

八、脊源性胸痛症 692

九、脊源性心悸怔忡症 694

十、脊源性腹胀痛症 698

十一、脊源性腹泻症 699

十二、脊源性慢性胆囊炎 700

十三、脊源性性功能障碍症 702

十四、脊源性妇科病 703

十五、脊源性股骨头坏死症 706

十六、脊源性髋关节痛 709

十七、脊源性膝关节痛 712

第三节 脊柱痹痿骨病与创伤骨折 715

一、骶髂类风湿关节炎 715

二、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 718

三、强直性脊柱炎椎曲异常症 720

四、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 723

五、脊椎骨骺软骨病 731

六、骨质疏松脊椎并发症 733

七、老年人脊椎骨关节痛 736

八、脊髓空洞症 737

九、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741

十、脊柱创伤骨折 752

(一)胸腰椎骨折 752

(二)陈旧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757

附录一:整脊治疗方法索引 764

附录二:葛宝丰院士论整脊和正骨 774

跋(第一版) 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