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
1.1选题缘起及意义 1
1.2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2
1.2.1关于基督教大学的研究 2
1.2.2关于基督教在华活动的研究 6
1.2.3其他相关研究 12
1.3研究问题的界定 13
1.3.1概念界定 13
1.3.2研究对象、时段界定 13
1.4基本研究方法 14
1.5主要研究内容 14
2基督教大学社会服务的背景 16
2.1社会福音理论的兴起与传播 16
2.1.1社会福音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兴起 16
2.1.2社会福音理论的内涵 18
2.1.3社会福音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19
2.1.4社会福音理论与基督教大学的社会服务 22
2.2民族主义的冲击 23
2.2.1五四运动对基督教大学的冲击 24
2.2.2非基督教运动对基督教大学的冲击 25
2.2.3收回教育权运动对基督教大学的冲击 27
2.2.4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对基督教大学的冲击 30
2.2.5走向服务 32
2.3中国本土大学的挑战 33
2.3.1 清末:基督教大学一枝独秀 33
2.3.2民初:本土大学与基督教大学并驾齐驱 35
2.3.3 1927年后:本土大学后来居上 36
2.3.4寻找突破口 38
2.4社会舆论的诘难 39
2.4.1外国人把持校务 39
2.4.2以宗教灌输为首要指导方针 40
2.4.3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 42
2.4.4照搬西方大学的课程设置 45
2.4.5寻找对策,应对诘难 46
2.5西方差会经费资助的减少 47
2.5.1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差会的慷慨解囊 48
2.5.2 20世纪20年代后基督教大学的经费困境 50
2.5.3在中国开辟新的财源 53
2.6美国大学模式的移植 54
2.6.1美国海外宣教事业的发展 54
2.6.2美国差会与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的建立 56
2.6.3基督教大学对美国大学模式的移植 59
2.6.4基督教大学对美国大学社会服务的学习与借鉴 60
3基督教大学的医疗卫生服务 63
3.1基督教大学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原因 63
3.1.1基督教的“医学传教”传统 63
3.1.2对传教士健康问题的关注 65
3.1.3中国医疗卫生的落后 66
3.1.4西方现代医学的发展 68
3.1.5医疗卫生是打开中国国门的“钥匙” 69
3.2基督教大学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71
3.2.1清末民初:基督教大学医疗卫生事业的起步 71
3.2.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基督教大学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74
3.2.3 1937年后:基督教大学医疗卫生事业逆境图存 77
3.3基督教大学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77
3.3.1医疗诊治 78
3.3.2环境卫生 80
3.3.3学校卫生 81
3.3.4妇婴保健 83
3.3.5疾病预防 86
3.4基督教大学医疗卫生服务的保障 88
3.4.1医学的专业化发展 88
3.4.2政府的保护、支持与利用 89
3.4.3合作的广泛开展 91
3.4.4多元的经费支持 93
3.5基督教大学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效 95
3.5.1减轻了民众的疾病痛苦,改变了国人的对外观念 95
3.5.2培养了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改良了社会习俗 96
3.5.3促进了医学教学科研的发展 96
3.5.4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97
3.5.5推进了医学国家化的进程 98
3.6基督教大学医疗卫生服务的制约因素 99
3.6.1经费短缺 99
3.6.2人才缺乏 100
3.6.3社会旧风俗依然存在 101
本章余论 102
4基督教大学的农业推广服务 105
4.1基督教大学开展农业推广的原因 105
4.1.1世界范围内基督教乡建运动的兴起 105
4.1.2被忽视的中国乡村 107
4.1.3农学专家对城市传教策略的反思与批评 108
4.1.4中国本土乡建运动的挑战 110
4.2基督教大学农业推广的发展 111
4.2.1清末民初:宣传提倡阶段 111
4.2.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示范推广阶段 113
4.2.3 1937年后:辅导训练阶段 118
4.3基督教大学农业推广的内容与形式 119
4.3.1演讲与展览 119
4.3.2实地试验 121
4.3.3与农家直接合作 124
4.3.4印发农业普及读物 128
4.4基督教大学农业推广的保障 129
4.4.1农业推广的专业发展 129
4.4.2农业推广的人才支持 130
4.4.3农业推广机构的设置 131
4.4.4广泛开展的合作 132
4.4.5经费的多元筹措 139
4.5基督教大学农业推广的成效 143
4.5.1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143
4.5.2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 145
4.5.3促进了农业科研的发展 145
4.5.4建立了农业推广体系 146
4.6基督教大学农业推广的制约因素 147
4.6.1经费不充裕 147
4.6.2人才匮乏 148
4.6.3农民观念守旧 151
4.6.4新品种生长周期与自然条件的限制 152
4.6.5既得利益者的反对 153
本章余论 154
5基督教大学的社会教育服务 156
5.1基督教大学开展社会教育的原因 156
5.1.1传教的需要 156
5.1.2经济发展的推动 157
5.1.3顺应民主化的时代潮流 158
5.2基督教大学社会教育的发展 159
5.2.1清末民初:基督教社会教育的萌芽 159
5.2.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基督教大学社会教育的发展 160
5.2.3 1937年后:基督教大学社会教育的赓续 161
5.3基督教大学社会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62
5.3.1儿童学校 162
5.3.2民众学校 166
5.3.3职业补习训练班 168
5.3.4民众读物和阅览场所 170
5.3.5演讲、展览 172
5.3.6戏剧 173
5.4基督教大学社会教育的保障 174
5.4.1政府对社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174
5.4.2实施场所与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176
5.4.3师生无偿提供服务 177
5.4.4成立专门的社会教育机构 177
5.5基督教大学社会教育的成效 178
5.5.1提高了民众的受教育程度 178
5.5.2改变了民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79
5.5.3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80
5.6基督教大学社会教育的制约因素 181
5.6.1民众缺乏接受社会教育的兴趣 181
5.6.2民众无暇接受社会教育 182
5.6.3社会教育的内容忽视民众的直接需要 183
5.6.4基督教大学各方面投入不足 183
本章余论 184
6结语 186
6.1基督教大学社会服务与传教目标的背离 186
6.2基督教大学社会服务的成效、特色与局限 189
参考文献 192
基本史料 192
专著、文集 195
期刊论文 202
学位论文 206
后记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