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森林建设理论 2
第1章 城市森林的概念及内涵 2
第1节 城市森林的由来 2
第2节 城市森林的定义与范围 4
第3节 国家森林城市的定义 7
第4节 城市森林的建设特点 7
第2章 城市森林建设背景 10
第1节 城市森林建设的国际背景 10
第2节 城市森林建设的国内背景 11
第3章 城市森林建设理论——以贵州遵义市城市森林建设为例 13
第1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13
第2节 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 14
第3节 景观生态学理论 16
第4节 生态经济学理论 19
第5节 循环型经济理论 20
第6节 碳汇理论 23
第7节 生态足迹理论 25
第8节 和谐与小康社会建设理论 26
第9节 城市氧平衡理论 27
第10节 绿视率理论 28
第11节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理论 30
第12节 负氧离子、森林精气与人类健康 32
第13节 森林文化与森林美学 34
第14节 科学发展理论 36
第15节 反规划理念 36
第16节 景观生态规划理念 38
第17节 文化设计理念 38
第4章 城市森林的作用与功能——以贵州遵义市城市森林建设为例 40
第1节 生态作用与功能 40
第2节 社会作用与功能 42
第3节 经济作用与功能 43
第4节 森林的城市支撑作用与功能 43
第5节 绿化树种的植物精气 45
第6节 城市森林对人类的健康作用与功能 48
二、城市森林建设规划 52
第5章 城市森林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以贵州遵义城市森林建设为例 52
第6章 城市森林建设规划基本理念 56
第1节 贵州省遵义市城市森林建设规划理念——以地级市为例 56
第2节 樟树市城市森林建设规划理念——以县级市为例 57
第7章 城市森林建设规划基本原则与要求 59
第1节 城市森林建设规划基本原则 59
第2节 城市森林建设规划工作要求 62
第8章 城市森林主要建设内容 63
第1节 城市森林建设的五大体系 63
第2节 城市森林建设的基本布局要求 64
三、城市森林五大体系建设 68
第9章 森林围城建设工程规划 68
第1节 森林基质建设 68
第2节 城市绿色廊道网络建设工程 70
第3节 城镇建成区绿地系统建设与生态恢复工程 72
第4节 避灾绿地建设工程 74
第5节 村镇绿化工程 77
第6节 城镇立体绿化工程 78
第7节 废弃土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工程 80
第10章 森林生态保护体系建设规划 81
第1节 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 81
第2节 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82
第3节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82
第4节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 83
第5节 森林防火工程 85
第6节 古树名木保护工程 87
第7节 石漠化治理保护工程 88
第8节 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 88
第11章 森林产业体系建设规划 90
第1节 用材林产业建设工程 90
第2节 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工程 91
第3节 名特优经济林产业工程 91
第4节 “十百千”生态林业示范工程 92
第5节 森林生态休闲产业工程 92
第12章 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规划 94
第1节 森林生态物质文化建设工程 94
第2节 森林生态制度文化建设工程 96
第3节 森林生态精神文化建设工程 98
第13章 城市森林管理体系建设 100
第1节 城市森林资源管护能力建设 100
第2节 林权制度改革 101
第3节 林业科技能力建设 102
第4节 城市森林资源档案与信息管理——国家森林城市数字林业 103
第5节 城市森林建设效果的检查、考核与监测 104
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108
第14章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基本理念与工作的基本要求 108
第1节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 108
第2节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 110
第15章 森林城市创建模式与城市森林特色建设 112
第1节 森林城市建设模式 112
第2节 贵州省遵义市城市森林特色规划——红色基质,绿色文明 113
第3节 江西樟树市城市森林特色规划——绿色、健康、宜居、宜业 115
第4节 河南省漯河市城市森林特色规划——绿色、健康、安全 115
第5节 河南平顶山市城市森林特色规划——绿色生活,生态修复,和谐健康 116
第6节 城市森林建设如何体现森林文化 117
第16章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与案例分析——以遵义市为例 119
第1节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试行) 119
第2节 遵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案例分析 123
第17章 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133
第1节 第一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贵州省贵阳市 133
第2节 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辽宁省沈阳市 134
第3节 第三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湖南省长沙市——绿色·城市·文化 136
第4节 第四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四川省成都市——科学发展·和谐城乡 139
第5节 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广东省广州市——城市森林与生态文明 142
第6节 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浙江省杭州市——城市森林·品质生活 143
第7节 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湖北省武汉市——城市森林,低碳城市,两型社会 145
第8节 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辽宁省大连市——城市森林·绿色经济·幸福家园 147
五、城市森林建设关键技术 152
第18章 城市森林建设关键技术 152
第1节 生态风景林改造 153
第2节 近自然林目标林分的改造 154
第3节 风景林植物的季相配置 155
第4节 居住区与单位绿化 155
第5节 建成区核心片林 157
第6节 公园和广场绿化 157
第7节 道路林 158
第8节 水系林 158
第19章 村镇林建设关键技术 160
第1节 村镇林建设关键技术 160
第2节 混农庭院林经营关键技术 161
第3节 村镇水岸林 165
第4节 村镇道路林建设关键技术 167
第5节 观光林业发展(森林人家) 168
第20章 城市森林建设中的树种选择——以江西省新余市为例 171
第1节 道路绿化树种 171
第2节 停车场绿化树种 172
第3节 公路、铁路、高速干道绿化树种 172
第4节 庭园树种 173
第5节 防护林树种 173
第6节 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绿化树种 174
第7节 特殊用途树种 175
第8节 观赏树种 176
第9节 城市庭园树种 177
第10节 石场垦复绿化树种 179
第11节 绿篱树种 179
第12节 湿生和水生植物 179
第13节 对江西新余市优化绿化树种选择的几点建议 180
第21章 森林廊道景观建设技术与模式——以长沙市浏东公路绿色走廊景观建设为例 186
第1节 项目区基本情况 187
第2节 总体设计 189
第3节 主要作业模式设计 201
第4节 生态风景林设计 217
第5节 道路景观设计 219
第6节 主题景观园设计 223
第22章 风景林建设技术与模式——以遵义市中心城区10万亩生态风景林建设项目为例 225
第1节 项目背景 225
第2节 项目区基本情况 225
第3节 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227
第4节 工程范围与布局 229
第5节 立地类型及其评价 230
第6节 生态风景景观设计 232
第7节 施工设计 240
第8节 低效生态风景林改造 243
第23章 城市森林的近自然改造技术与模式——以平顶山市杨树人工林近自然改造为例 245
第1节 近自然林概念及其经营理论 245
第2节 平顶山人工林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46
第3节 人工林近自然经营途径和措施 247
第4节 平顶山杨树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法 248
第5节 平顶山杨树人工林近自然改造模式 250
第24章 城市森林健康经营技术——以平顶山森林健康经营为例 252
第1节 森林健康经营基本理论 252
第2节 森林健康经营措施与技术 253
第25章 城市养生保健森林培育的关键技术——以湖南南健森林养生园规划为例 255
第1节 城市森林的养生保健机理 255
第2节 影响城市森林养生保健机理的因子 257
第3节 设计采用的树种及其养生保健功能 260
第4节 养生保健森林培育的关键技术 268
第26章 水生植物种植关键技术 270
第1节 水生植物的水深适应性 270
第2节 水生植物的种植季节 272
第3节 水生植物的种植规格标注 273
第4节 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275
第5节 水生植物浮岛种植技术 277
第6节 水生植物种植施工作业若干难点的处理 278
第7节 水生植物的南北差异 279
第8节 沉水植物的种植技术 281
第9节 水生木本植物选择 282
第27章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关键技术要求——以平顶山为例 284
第1节 森林生态物质文化建设 284
第2节 森林生态精神文化建设 288
第3节 森林生态制度文化建设 291
参考文献 295
后记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