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星云大师 1
凡例 1
荷泽宗研究&聂清 1
导言 1
第一章 荷泽宗史略 7
第一节 荷泽神会 7
第二节 荷泽禅法的流传 12
第三节 圭峰宗密 13
第二章 神会与初期禅学 17
第一节 如来藏思想的比较 17
第二节 般若性空学说 30
第三节 空有之际 40
第四节 所谓「《金刚经》革命」 45
第三章 南北之争 55
第一节 禅宗的南北分化 55
第二节 顿渐之争 56
第三节 南北禅定思想的差异 68
第四章 从神会到宗密 79
第一节 宗密对神会思想的继承 79
第二节 神会与宗密思想的差异 88
第三节 宗密禅学对后世的影响 106
第五章 荷泽宗与洪州宗 125
第一节 宗密对洪州宗的评判 127
第二节 神会与洪州宗 138
第三节 略论初期禅学的贯通与分化 157
附录《证道歌》作者考 173
参考书目 175
《新唯识论》述记&陈强 247
有相无相本义及其应用&翁向红 277
宋代佛学心论初探&凌慧 323
儒佛交融与朱熹哲学的形成&李作勋 323
前言 323
第一章 佛教的儒学化与儒学的佛教化 325
第一节 佛教的儒学化及儒学化佛学的形成 325
第二节 儒学的佛教化与理学的初创 332
第三节 儒释交融与朱熹哲学的产生 338
第二章 中国佛教哲学对朱熹思想的影响 341
第一节 朱熹早年的从佛经历 341
第二节 佛教哲学对朱熹理本论的影响 345
第三节 佛教哲学对朱熹心性论的影响 350
第四节 佛教哲学对朱熹修养论的影响 354
第三章 朱熹的「斥佛」思想 359
第一节 朱熹斥佛的根据和特色 359
第二节 朱熹对佛禅的批判 361
第三节 朱熹对儒学「异学」的排斥 368
结束语&朱熹哲学的地位 372
参考书目 374
二程与佛教&周晋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