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台海新论 3
中国主权理论的发展与扩大台湾涉外活动的思考 3
中国统一的国际因素新析 18
两岸关系中的文化认识问题 29
两岸共同复兴中华文化的思考——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46
统一大敌是“台独” 59
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61
一枝红梅报春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 65
世博盛会两岸携手 和平发展繁花似锦 67
风云六十年 引领两岸潮 72
高瞻远瞩 天下共仰 79
第二编 文化探幽 85
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 85
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国际视野 102
中国公共外交与软实力建设 116
构建中国公共外交理论的思考 129
文化与当代国际关系 148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问题思考 157
树立人类共同价值观 171
东亚文化研究的意义 178
国际认同的危机——从文化的角度看伊拉克战后的国际关系 187
中日之间的文化阻隔与沟通 194
“软实力”断想 201
文化与人才 206
人·文化·城市魂——上海世博会主题随想 214
上海人应增强国际意识 220
香港文化对实行“一国两制”的影响 223
第三编 社科纵横 227
机会与限制——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条件的把握 227
从现代化比较中看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235
从中国近现代史角度看改革开放 239
改革政治文化初探 246
群众运动的负面效应 252
正确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258
教育:首先应着眼于人力资源的开发 261
教育开掘最宝贵的人力资源 269
战后现代化与发展理论的嬗变 271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比较 274
崛起的亚太世纪挑战 275
应对新时期挑战的中国对外战略指导思想 280
中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及战略选择新思考 286
亚太地区的发展:对西方的全面挑战 293
论日本在东亚的作用与责任 295
日本国内政治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305
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开创者——纪念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 312
论中国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315
苏德战争前夕苏联对外政策初探 317
德国共产党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历史教训 332
苏联对二战起源问题的研究 345
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读卡尔·雅斯贝斯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363
克罗齐历史观评介 368
第四编 国际政论 381
美国外交战略大辩论 381
美国对外政策新特点 384
开放的起点——访问越南见闻 386
越南初闯物价关 388
瑟罗教授对关贸总协定的不同看法 391
渐离冷战时热点 美国向亚太倾斜 395
亚洲的思考 397
亨氏观点虽荒谬 所提问题当重视 399
和平使命路漫漫 402
亚太经合组织需要耐心前进 404
欧亚平等共处才能相得益彰 406
亚洲经济增长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 408
敌意从何说起? 410
日本有识之士力促日中友好 412
冷战思维作祟有碍中美关系 414
美国对华政策仍有不确定性 416
从美国外交支柱看中美两国关系 418
倡导人类共同价值 420
“9·11”后的世界呼唤新的安全观 422
顺应历史潮流 维护人类利益 425
挑战与应对 分化与整合——2002年发展中国家回顾 428
伊战后世界直面挑战——新帝国的“干预战争” 431
未被漠视的东亚 434
非洲:困难犹存 曙光初见 436
不信东风唤不回——伊拉克战后的前瞻思考 439
以新思维应对“中国威胁论” 442
探索中国“奇迹经济”的奥秘 444
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448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解决中国发展问题 452
开创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454
第五编 交流随笔 459
让长江与恒河携手奋进 459
中华文化的伟力 464
为何去日本留学 467
泰戈尔故乡行 470
美丽的交流 473
东瀛乐缘 475
留日学生与中国发展 477
失根的悲哀 484
民族自省力 486
孤星与群星 488
开放的环境与心态 490
“上帝”没有死?——杂谈美国宗教 492
“愤怒的公牛” 495
汉森教授之死 498
华盛顿市的圆形路口 501
志愿者 503
年青的朋友查尔斯 506
在万宝路的世界里 509
百老汇观歌舞剧 512
熊谷寻胜 515
心潮激荡《阿姐鼓》 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