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今日在我国通行之经济学说 1
一 总论 1
二 现代经济思想之二大派 4
三 二者孰宜于中国 4
四 自由主义派之与起 5
五 自由主义在事实上之根据 8
六 正统学派鼻祖斯密亚丹氏之主要学说 9
七 自由主义派经济思想之批评 14
第二章 个人主义与全体主义 20
一 总论 20
二 个人主义 21
三 全体主义 21
四 个人主义与全体主义之比较 22
五 本书重全体主义 27
第三章 全体主义之实现——重商主义 30
一 货币之重视 31
二 国际贸易顺势之重视 34
三 生产力之重视 35
四 达到以上三个目的之手段 36
五 结论 37
第四章 中国历史上之全体主义 39
一 农本思想 39
二 儒家之农本主义 42
三 农本主义之具体方案 47
四 结论 52
第二篇 本书提要 55
第五章 本书各章之连销 55
一 经济动力之流通与社会之生产 55
二 平时吾人所宜注意者几点 58
三 战时吾人所宜注意者几点 62
四 从复兴农村方面观察本书各章之连锁 66
第三篇 国际贸易 71
第六章 中国经济上之国际地位 71
一 中国对外之债务 71
二 中国之入超 74
三 我国入超之最近概况 76
四 机製国货之输出情形 84
五 现在入超如何抵补 88
六 外人在中国之直接投资 91
第七章 改善中国国际贸易之方策 94
一 经济落後之原因 94
二 提倡为农业副业之小工业 99
三 反对内地小工业者之理由 104
四 大工业之奖励 106
第八章 粮食进口徵税 116
一 历年贸易入超与粮食进口之关系 116
二 洋米进口之原因 118
三 今後救济方策 119
四 世界各国对粮食的积极政策与吾国的消极政策之比较 121
五 中国粮食进口免税出口徵税在理论上之根据 123
六 财政铁道两部政策之矛盾 125
七 今日施行之滑准进口税 127
第九章 由外商操纵时期渐进于华商自办之国际贸易 131
一 百货商店 131
二 进出口贸易 134
第四篇 金融 141
第十章 吾国之新式金融业 141
一 旧式金融业与新环境 142
二 新式金融业之崛起 142
三 新式金融业发达之理由 144
四 旧式金融业办法上之缺点 145
五 他埠及内地金融业之适应旧环境 146
六 中外银行业之融洽 148
七 新式金融业亟应补充之二点 150
八 结论 151
第十一章 吾国金融业制度之缺点与改革方案 153
一 上海金融界之组织 155
二 上海三个金融集团间之汇划与收解 155
三 上海金融组织之缺点 160
四 改革上海金融制度之方案 164
附录 上海金融市场组织补述 168
一 拆票 168
二 钱庄代客商收解划头之利益 172
三 银行对于钱庄之拆款 172
第五篇 经济统制 175
第十二章 中国与倾销问题 175
一 倾销国之生产者在国外倾销之理由——非恶意倾销 176
二 预定之倾销 177
三 倾销对于被倾销国之利害 178
四 自由贸易与倾销 181
五 我国对俄日倾销所采之政策 183
六 抵制仇货倾销之不二法门 188
七 结论 189
第十三章 统制经济问题 191
一 统制经济之意义 191
二 吾国何以必须采用统制经济 193
三 中国容易实施统制经济之理由 198
四 吾国何以不能仿行俄国式之统制经济 199
五 吾国舆论对于统制经济政策之批评 207
六 统制经济与发展内地小工业之关系 209
第十四章 丝米棉之统制问题 213
第一 丝 214
一 今日统制之成绩 215
二 今後改良蚕丝之困难 219
三 三个极大之缺点 220
第二 米 222
一 粮食生产与消费问题 223
二 限制米价问题 227
三 恢复三仓制办理平糶 229
第三 棉 232
一 中日纱厂之比较 234
二 华厂与在日本本国的纱厂之比较 236
三 华厂与在中国境内的日厂之比较 237
四 华厂之补救办法 238
五 救济华厂及统制棉业之先决条件 243
六 上海华商纱棉之投机交易 244
七 统制棉花买卖之办法 248
第十五章 吾国金融业之团结及其统制 252
一 今日之中央银行不能统制金融之理由 254
二 上海银行业之联合准备 261
三 联合准备制之特点及缺点 270
四 造成健全中央银行之一法——使发行集中 272
五 造成健全中央银行之先决条件 274
第十六章 吾国处理劳资争议之方法 278
一 总论 278
二 强制仲栽之特点及批评 281
三 第一次之劳资争议处理法(采强制仲裁) 283
四 第二次之劳资争议处理法(采任意仲裁) 284
五 上海市政府及对任意仲栽最烈之一点 287
六 司法院院字七二三号之解释 289
七 第三次之劳资争议处理法(又采强制仲裁) 290
八 二十一年九月附带恢复之条文 293
九 一十一年九月附带修正之条文 295
十 修改各省仲栽委员之任期 297
第十七章 世界经济之大势与我国之危机 299
一 倾销政策发生之原因 299
二 益加严厉之倾销政策(放弃金本位) 304
三 抵制倾销之方策 305
四 集团经济之产生 307
五 中国之危机 309
第十八章 抵抗洋货倾销及提倡国货之方策 313
一 中国抵抗洋货倾销之必要 313
二 抵抗洋货倾销之一般的困难 314
曰 中国抵抗洋货倾销之特殊的因难 316
四 各省自行抵抗办法之流弊 319
五 中央统一办理之困难 320
六 利用各省商会及工商同业公会之折衷办法 322
七 中央监督之责任 325
八 各者应互相谅解提倡国货之流通 327
九 抵抗在华洋商工厂之方法 328
十 结论 329
第六篇 利用外资 331
第十九章 利用外资之三种方式及其原则 331
一 利用外资之三种方式 332
二 利用外资三种方式之共同原则 332
三 利用外资之各别原则 335
四 依据中央政治会议议决之原则所订之合资式合同 348
五 利用外资问题之起源与前途之展望 352
六 预防利用外资之流弊 354
七 外人对华投资之顾虑 357
第二十章 利用外资与铁路 360
一 关于国权之丧失者有四项 362
二 关于主权之旁落者有三项 363
三 关于经济之剥削者有六项 364
四 铁道法关于借用外资不损主权及利权之条件 368
五 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事业之四项原则 370
六 银借款之条件 371
第二十一章 利用外资与矿业 373
一 外人投资吾国矿业可分为三期 374
二 中国对外人投资矿业之态度 380
三 民国十九年之矿业法 381
四 附带述及之一点 384
第二十二章 利用外资与外人直接投资 386
一 外人在华投资之分类 386
二 外商资本之用途 388
三 直接商业投资之害 390
四 外人在华运输业及製造业之渊源 391
五 日本投资发展何以如此之速 393
六 吾人将由何道以抵制日货而阻其投资之膨胀 395
七 利用外资之障碍 395
第二十三章 利用外资之奇特方式 401
一 混信用券为资本之错误 401
二 钞票(信用券)之性质 402
三 钞券能以货物为准备乎 405
四 钞券何以必须以现金为准备 411
五 钞票是否即资本 412
六 借用货物之条件与利益 415
第二十四章 如何使上海游资及外国馀资流入内地以为复兴农村之准备 418
一 上海金融业一般之情形 418
二 上海游资已达无法销纳之程度极愿投放于内地 420
三 欲使外资流入内地必先使上海游资流入内地 421
四 复兴农村经济藏富于民之前提有三 423
五 上海游资流入内地之六种方式 424
六 外资流入内地之方式 430
七 不再使农村资金流向都市之要图 432
第七篇 财政 435
第二十五章 中国之战时财政问题 435
一 总论 435
二 一般的理论 436
三 资金集中于上海之危险与不利 442
四 国际贸易与战争之关系 445
第二十六章 整理财政问题 452
第一 祛除预算产生之障碍 453
一 迟迟呈送之弊 453
二 截留国税之弊 453
三 混列营业预算之弊 454
四 混合国地预算之弊 454
五 伪造预算之弊 455
六 量出为入之弊 456
七 地方政府不守法律之弊 456
八 特税之弊 457
第二 废除苛杂之具体办法 458
一 苛捐杂税之界说可分六点 461
二 废除办法 461
三 抵补方法 463
四 督促方法 473
五 实施步骤 475
第八篇 银问题 487
第二十七章 中国与银问题 487
第一 银价之趋跌 487
一 银之金价趋跌 487
二 银价跌落之特别原因 490
三 银价跌落为世界经济恐慌之原因乎 491
四 救济银价跌落之各种方策 492
五 结论 497
第二 银价之提高 497
一 绪论 497
二 美国提高银价之目的及其进行 498
三 提高银价对于中国之影响 499
四 补救银价提高之各种方策 501
五 结论 505
第二十八章 中国之本位问题 507
一 政行金本位 508
二 改行虚金本位 518
三 凯末尔顾问所擬虚金本位之计划 520
四 金问题之解决方策 522
五 中国对于本位问题所感之困难 523
第二十九章 九国白银协定与美国白银政策 525
一 白银协定(世界经济会议) 525
二 美国白银政策 532
三 美国白银政策与九国白银协定之关系 539
四 白银协定何以有保留之声明 541
五 吾对于白银协定之意见 542
六 白银协定批准後应付之困难 551
七 对各报所载关于白银意见之批评 553
第三十章 美国之吸收黄金白银政策与我国之关系 556
一 以不兑现纸币吸收黄金白银何以能提高物价至一九二六年之水准为止 557
二 吸收黄金与吸收白银有何关联 557
三 美国吸收白银影响于中国如何 560
四 膨胀通货何以能救济经济恐慌 566
五 膨胀通货之方法甚多何以必须采用吸收黄金白银之方式 569
六 以膨胀通货之方法提高物价有何危险 572
第三十一章 银价之稳定问题 574
一 有限银本位制 574
二 汇兑基金之管理 575
三 物银矫正策 575
四 补偿货币(一名商品货币) 581
五 银问题为中国最难解决之经济问题 587
第九篇 土地问题 589
第三十二章 中国土地制度之沿革 589
一 井田制之大纲 589
二 井田制之施行 591
三 授井田与日本班田制之比较 601
四 井田之制破坏 603
五 井田制之析疑 605
六 井田制破坏以後的历代田制 606
第三十三章 中国共产党之土地政第(上) 615
一 共产党对于中国土地关系与农民阶级之分析 615
二 共产党土地革命之步骤 618
三 共产党对氏族土地处置办法之大要 619
四 讨论 620
五 结论 628
第三十四章 中国共产党之土地政策(下) 633
一 反富农问题 633
二 中国共产党土地暂行法 636
三 江西苏维埃政府对于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条例 641
四 中国共产党之土地法 644
五 结论 646
第三十五章 国民党之土地整理办法 649
一 世界二大类之土地立法 649
二 今日施行之土地整理办法 650
三 两制之比较 655
四 余之意见 662
五 结论 664
第三十六章 吾国土地法中关于耕者有其田之规定 665
一 垦熟地之耕作权归承垦之农人无偿取得 666
二 保护佃农之耕作权与永佃权 669
三 加重土地税以减低地价使佃农有买田之机会 671
四 实行限田 675
五 实行二五减租以减低地价使佃农有买田之机会 676
六 不在地主之税额加倍徵收使出卖其土地 679
七 承佃人有买田之优先权 680
八 缺少实施三四五六七各点之工具 681
九 结论 682
第十篇 结论 685
第三十七章 从世界主义方面观察本书之主张 685
一 经济思想之两大派 686
二 世界主义派之学说 688
三 国家主义派之学说 691
四 二派学说之共通观点 692
五 斯密亚丹与李斯特之学说孰宜于中国 694
六 李斯特之关税政策于中国是否足用 696
七 自由贸易主义应有最後之胜利 699
八 祛除自由贸易障碍之困难 702
九 本书之主张不悖于自由贸易主义 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