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选题目的 1
二、选题意义 3
三、研究方法 5
四、研究难点 5
五、本书结构 6
第一章 当事人适格的基本理论 7
第一节 当事人及其确定 7
一、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7
二、当事人的确定及其标准 10
第二节 当事人适格概述 18
一、当事人适格的概念及其渊源 18
二、当事人适格的理论与学说 25
三、以管理权为基础的诉讼实施权 31
第三节 当事人适格在诉讼上的意义 36
一、当事人适格与诉权学说 36
二、当事人适格与权利保护要件 39
三、当事人适格要件的调查 43
第二章 当事人适格与诉讼担当 47
第一节 诉讼担当概述 47
一、诉讼担当的内涵 47
二、诉讼担当的分类 48
三、诉讼担当与管理权 57
第二节 法定诉讼担当与当事人适格 59
一、债权人代位诉讼 59
二、股东代表诉讼 64
三、遗嘱执行人 68
第三节 任意诉讼担当与当事人适格 71
一、德国的任意诉讼担当理论 71
二、日本的任意诉讼担当理论 75
三、台湾地区的任意诉讼担当理论 79
第三章 现代型诉讼与当事人适格 85
第一节 现代型诉讼概论 85
一、现代型纠纷的内涵 85
二、现代型纠纷的分类 87
三、现代型诉讼及其特质 88
第二节 现代型诉讼对当事人适格理论的影响 92
一、现代型诉讼中的当事人适格问题 92
二、当事人适格理论的发展 96
第三节 各国(地区)处理现代型诉讼的立法例 107
一、集团诉讼制度 107
二、团体诉讼制度 123
三、集团诉讼与团体诉讼的比较 135
第四章 当事人适格与判决效力主观范围的扩张 141
第一节 判决效力主观范围的学理分析 142
一、既判力的主观范围 142
二、争点效的主观范围 151
三、反射效的主观范围 155
四、判决的事实效力 161
第二节 参加效力与告知效力的主观范围 164
一、参加效力的主观范围 164
二、诉讼告知的主观范围 168
三、第三人的参加责任 171
第三节 诉外第三人的程序保障 172
一、第三人再审之诉 173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 176
第五章 当事人适格的中国路径 190
第一节 当事人适格的检讨 190
一、当事人适格理论及立法现状 190
二、当事人适格理论的重构 192
三、当事人适格的扩张及其界限 194
第二节 诉讼担当制度的检讨 199
一、法定诉讼担当的检讨 199
二、任意诉讼担当的检讨 202
第三节 具体制度的构建 213
一、集团诉讼制度的构建 213
二、团体诉讼制度的构建 218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构建 223
结语 233
参考文献 237
后记(代谢辞)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