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改革和发展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广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010124285
  • 页数:476 页
图书介绍:

序言&石广生 1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发展与演变(1949年以前) 1

第一节 先秦至隋唐对外贸易的起步与发展 1

一、萌发和起步——先秦时期对外贸易 1

二、奠基与繁荣——秦汉至隋唐时期对外贸易 5

第二节 宋至清前期对外贸易的繁盛与转折 10

一、鼎盛与高潮——宋元时期对外贸易 10

二、转折与闭关锁国——明清前期对外贸易 13

第三节1840年以后的半殖民地对外贸易 21

一、晚清时期的对外贸易 21

二、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 25

三、半殖民地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 30

第二章 新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建立和发展(1949—1978年) 32

第一节 新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形成 32

一、对外贸易的建立 32

(一)废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33

(二)没收官僚资本 33

(三)建立国营对外贸易企业 34

(四)改造私营进出口业 34

二、对外贸易的基本方针 36

(一)实行国家统制对外贸易政策 36

(二)坚持平等互利原则 36

(三)贯彻自力更生为主的建设方针 37

(四)立足于生产发展对外贸易 38

(五)对内外销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39

三、高度集中对外贸易体制的形成 40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机构体系 40

(二)制定和实施全国统一的外贸管理规章制度 41

四、高度集中对外贸易体制的基本内容 42

(一)单一的公有制 42

(二)实行对外贸易统制 43

(三)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44

(四)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 44

(五)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45

五、高度集中对外贸易体制的调整 46

第二节 新中国对外贸易法制建设 46

一、对外贸易法制建设 47

(一)整顿外贸实体的法规 47

(二)进出口商品管理的法规 48

(三)外汇管理的法规 49

(四)进出口商品品质管制的法规 50

(五)海关监管和关税制度的法规 51

(六)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 52

(七)对外贸易仲裁的法规 53

二、对外贸易立法的调整 54

第三节 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57

一、对外贸易规模 57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 59

(一)出口商品结构 59

(二)进口商品结构 61

三、贸易伙伴 64

(一)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关系 66

(二)中国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 69

(三)中国内地同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贸易 82

(四)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 86

四、对外贸易经历的波折 101

第四节 新中国技术引进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103

一、50年代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 103

(一)苏联对华贷款 104

(二)苏联、东欧援建重点项目 105

(三)苏联对华技术转让 107

(四)派遣苏联专家与接受中国留学生 109

(五)建立合资企业 109

二、60—70年代的技术引进 111

(一)利用西方信贷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111

(二)“43方案” 111

(三)“ 78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14

三、70年代大规模引进技术的效应 115

第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与发展(1979—1992年) 117

第一节 对外开放与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 117

一、对外开放方针提出的国内背景 118

二、对外开放方针提出的国际背景 119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对外开放方针 120

四、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先行改革 122

第二节 对外贸易体制的先行改革 124

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 124

二、外贸体制的初步改革(1979—1987年) 124

(一)1979年至1984年9月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试点 125

(二)1984年9月至1987年进一步改革 126

三、全面推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1990年) 129

四、建立自负盈亏外贸经营新体制(1991年) 131

五、我国加工贸易的形成与发展 135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由来 135

(二)国家对发展加工贸易的支持 139

(三)开展加工贸易的社会经济效益 141

六、国家支持机电产品出口和加强进口管理 141

(一)设立管理协调机构 142

(二)建立扶持鼓励机电产品出口的政策体系 143

(三)建立机电产品进口管理体制 148

七、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149

(一)对外贸易实现高速增长,在世界地位显著上升 149

(二)实现了由持续逆差向顺差的转变,外汇储备显著增加 151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 152

(四)市场多元化程度提高 153

(五)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扩大出口的生力军 153

(六)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154

第三节 对外开放中的利用外资 156

一、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156

(一)开创利用外资新局面 156

(二)吸收外资法律先行 160

(三)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政策 162

(四)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配套改革 165

(五)成立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167

二、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援助 168

(一)利用外国政府贷款 168

(二)国际援助 170

三、利用外资的国家工作机制和审批 170

(一)利用外资的国家管理机构 170

(二)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 172

(三)借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的审批 173

四、利用外资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174

(一)弥补了中国建设资金的不足 174

(二)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175

(三)扩大出口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175

(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176

(五)加强了国民经济的某些薄弱环节 176

(六)引进了管理经验,增加了劳动就业 177

(七)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177

第四节 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特殊作用 178

一、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贸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79

二、举办经济特区 180

(一)经济特区的设立 180

(二)经济特区的内涵 180

(三)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 180

三、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举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181

(一)沿海开放城市 181

(二)举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182

四、上海浦东新区 183

(一)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83

(二)上海浦东新区的政策 184

五、其他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改革实践 185

(一)沿海经济开放区 185

(二)台商投资区 186

(三)国家旅游度假区 186

(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88

(五)保税区 189

第五节 技术引进和其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191

一、技术引进 191

(一)技术进口的管理和程序 191

(二)技术引进的概况 192

(三)技术引进的作用 193

二、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 194

(一)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起始 194

(二)对外承包工程的方式 196

(三)对外劳务合作的方式 197

(四)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发展概况 197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下对外经贸体制改革与发展(1992—2001年) 198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外经贸改革 19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19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外经贸体制深化改革 200

第二节 对外经贸体制改革全面深化 203

一、外经贸体制改革遵循的主要原则 203

(一)法治经济原则 203

(二)公平竞争原则 204

(三)全国政策统一性原则 204

(四)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原则 204

(五)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原则 205

二、外贸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205

(一)以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运行 206

(二)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8

(三)加快下放外贸经营权,扩大自动登记试点 209

(四)强化商会职能,完善外贸经营的协调服务机制 210

(五)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外贸管理 210

三、利用外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 211

(一)系统创建外商投资产业政策体系 213

(二)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地区 213

(三)完善外商投资基本管理制度 214

(四)继续实施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 214

(五)适时推动内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税制和汇制 215

(六)修订相关外商投资的法律 215

第三节 外经贸战略的实施 216

一、市场多元化战略 216

二、以质取胜战略 217

三、科技兴贸战略 219

四、“走出去”战略 221

第四节 发展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223

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24

二、亚欧会议 228

三、上海合作组织 232

四、中非合作论坛 233

五、曼谷协定 235

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36

七、图们江地区开发协定 237

八、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开发合作 239

九、区域经济合作成为深化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途径 241

第五节 对外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242

一、对外贸易实现大发展 242

二、加工贸易加强管理快速发展 251

三、外商来华投资快速发展质量提高 253

四、经济特区等特殊功能区取得重大发展 257

五、对外经济合作稳步发展 261

六、外经贸成为国民经济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263

第五章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外经贸体制改革深化与外经贸发展(2001—2011年) 266

第一节 外经贸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调整和改革 266

一、涉外经济法律体系改革 267

(一)调整和修订涉外经济法律法规 267

(二)改革涉外经济法律制度运行机制 268

二、外经贸法律法规和政策修订的具体内容 269

(一)货物贸易 269

(二)服务贸易 275

(三)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 277

(四)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282

第二节 中国外经贸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善 284

一、获得多边贸易机制保障和稳定的外部环境 285

二、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解决了台港澳地区的法律地位问题 285

三、为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营造了稳定、可预见的经营环境 286

四、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机制维护权益 287

五、遏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288

第三节 积极做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应对 289

一、普及世贸组织知识,统一思想认识 289

二、统筹管理,制定应对措施 289

三、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290

四、培养人才,强化规则意识 290

第四节 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290

一、货物进出口贸易跨越式发展 291

(一)货物贸易规模和地位飞速增长 291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292

(三)机电产品进出口取得显著发展 294

(四)贸易方式日益优化 297

(五)贸易主体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298

(六)贸易伙伴与地区日益多元化 298

(七)成功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301

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302

(一)服务贸易规模快速增长,世界地位不断提高 302

(二)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行业分布 303

(三)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 305

(四)服务外包成为服务贸易的新形式 305

三、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306

(一)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引资导向进一步明确 306

(二)吸收外资规模大幅增长 307

(三)引资质量和水平大幅提高 308

(四)融资租赁业务稳定发展 310

(五)外商投资企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增强 311

四、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 312

五、特殊功能区不断争创新优势 313

(一)经济特区加快转变增长方式 313

(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 313

(三)特殊功能区特殊政策调整推进了软实力的提升 314

(四)国家级开发区等区域发展平台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314

六、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经济合作迈出新步伐 315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上升 315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 316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316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 316

(五)中国对外缔结国际投资协定 317

七、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319

(一)利用世贸规则,保护我国产业 319

(二)加大战略重组步伐,推进自主品牌建设 319

(三)直追全球产业发展潮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320

(四)增强业务和能力创新,改善管理和服务水平 320

(五)借鉴国际运营模式,发挥本土化优势 321

第五节 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与自由贸易区的稳步进行 321

一、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 321

二、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现状 322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23

(二)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 324

(三)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327

(四)其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328

三、中国发展自由贸易区的特点 329

四、中国发展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果 330

(一)自由贸易区内关税水平不断降低 330

(二)自由贸易区内货物贸易发展良好 330

(三)自由贸易区内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330

(四)自由贸易区内双向投资发展迅速 331

第六章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程与谈判内容 332

第一节 世界贸易组织概况及其与中国的历史关系 332

一、世界贸易组织基本情况 332

二、关贸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的历史关系 339

第二节“复关”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的历史背景 340

一、国际环境变化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341

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加入的条件 342

三、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加入的体制基础 343

第三节“复关”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历程 344

一、“复关”谈判前的酝酿与准备 344

二、“复关”与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历程 347

(一)“复关”的多边谈判 347

(二)“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谈判 349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谈判 355

(四)15年谈判,过程曲折艰难 357

第四节“复关”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成功的决策机制 359

一、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正确分析和判断 360

二、政府统一的决策和协调机制 360

三、确立和坚持谈判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361

第五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弊分析 361

一、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利 362

二、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弊 363

第七章 中国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 365

第一节 起始与初步发展阶段(1949—1978年) 365

一、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 365

(一)援助越南 366

(二)援助朝鲜 366

(三)援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369

二、对亚非国家的援助 371

(一)万隆亚非会议 372

(二)援助亚洲民族主义国家 372

(三)开始援助非洲国家 374

(四)派遣援外医疗队 375

三、确立对外援助八项原则 375

(一)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的提出 376

(二)帮助亚非拉国家发展民族经济 377

四、援助规模和领域逐步扩大 382

(一)受援国数量迅速增加 382

(二)加大对印支三国的援助力度 383

(三)援建坦赞铁路 384

五、对外援助的方式与内容 385

(一)成套项目援助 385

(二)技术援助 386

(三)物资援助 386

(四)现汇援助 386

六、对外援助的管理机构 387

(一)国家归口管理机构 387

(二)部门和地方管理机构 388

(三)驻外管理机构 388

七、对外援助项目的管理制度 388

(一)总交货人部制 389

(二)承建部负责制 389

第二节 改革与稳步发展阶段(1979 — 2000年) 390

一、适度调整对外援助规模 390

二、巩固已建成援助项目成果 391

(一)马里糖联 391

(二)卢旺达马叙塞水泥厂 392

三、重视援外成套项目建设 392

(一)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港口 392

(二)突尼斯麦热尔德—崩角水渠 393

四、完善援外管理制度 393

(一)投资包干制 393

(二)承包责任制 393

(三)总承包责任制 394

五、推进援外方式改革 394

(一)实行政府贴息优惠贷款方式 394

(二)援外项目合资合作 395

六、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395

第三节 新世纪的中国对外援助(2001—2011年) 396

一、促进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396

(一)2005年联合国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 397

(二)2008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 397

(三)201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 398

二、在区域合作机制下开展对外援助 399

(一)中非合作论坛 399

(二)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 401

(三)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 402

(四)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 402

三、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 403

四、对外派遣青年志愿者 403

五、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援 404

(一)印度洋海啸 404

(二)巴基斯坦洪灾 404

(三)海地地震 405

(四)“非洲之角”粮食危机 405

六、推动实施一批重大援助项目 405

(一)非盟国际会议中心 406

(二)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406

(三)加纳公路改扩建 407

(四)马里巴马科第三大桥 407

(五)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 407

(六)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家艺术中心 408

七、提升援外工作水平 408

(一)召开全国援外工作会议 408

(二)健全援外管理体制机制 409

(三)推进援外建章立制工作 410

(四)加强援外项目质量管理 411

(五)开展援外国际交流合作 411

第八章 中国会展业与电子商务 413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会展活动 413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览 414

二、来华展和出国展 415

三、为外贸出口服务的商品展 416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会展业迅猛发展 416

一、对外经济贸易展会的类别 417

(一)地方商品交易会、贸易洽谈会(小交会) 417

(二)针对周边毗邻国家地区市场举办的边境地方经贸洽谈会 417

(三)以吸引外资为主要目的的招商引资类投资贸易洽谈会 418

(四)以科学技术展示交流、高科技产品和技术贸易为主的科技类展会 418

(五)政府主导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展会 419

(六)国际专业性展会 422

(七)文化产业博览会 423

二、会展业的发展与变化 424

三、会展业管理体制的变化 426

第三节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 428

一、广交会的创办 433

二、广交会的改革和发展历程 434

(一)创立成长阶段(1957年第1届—1977年第42届) 435

(二)探索式发展阶段(1978年第43届—1991年第70届) 435

(三)改革式发展阶段(1992年第71届—2001年第90届) 437

(四)跨越式发展阶段(2002年第91届—2008年第104届) 442

第四节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444

一、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概况 444

(一)起步(1989—2000年) 444

(二)萎缩(2000—2002年) 445

(三)复苏(2002—2005年) 445

(四)兴起(2005—2009年) 446

(五)蓬勃(2009—2012年) 447

二、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448

(一)概述 448

(二)主要类型 448

(三)主要特征 450

三、电子商务对促进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451

(一)电子商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52

(二)电子商务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452

(三)电子商务成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453

(四)电子商务发展是促进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必备手段 453

(五)电子商务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53

四、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454

(一)电子商务政策法规很不健全 454

(二)电子商务支撑体系还不完善 454

(三)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形成 455

(四)商业模式创新不足 455

(五)现行管理体制制约跨境购物发展 456

第五节 中国政府在推进外贸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做的主要工作 456

一、加强宏观规划指导 457

二、完善规制保障环境 457

三、加强示范引导工作 458

四、积极推进通关试点 458

五、推动电子商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泛开展 459

第六节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459

一、电子商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460

二、电子商务将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60

三、规范发展将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461

四、传统企业将加快步伐进入电子商务领域 461

五、模式创新将促进电子商务整体运作效率的提高 462

六、移动电子商务将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渠道 462

七、跨境电子商务将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462

八、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将推动我国电子商务跃上新的台阶 463

附录 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历任部长(1949—2013年) 464

参考文献 466

后记 473

跋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