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温病 燕京医学四流派》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国玮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3213349
  • 页数:222 页
图书介绍:作为北京中医学术流派的燕京医学,包括“宫廷御医学派”(赵文魁、袁鹤侪、韩一斋、瞿文楼等),“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肖龙友、施今墨、汪逢春), “师承教育学派”(胡希恕、赵炳南等),“学院传承流派”(陈慎吾、刘渡舟等)。燕京医学立足京城,放眼全国,兼容并包,有容乃大。燕京医学不仅仅是首都北京的中医学派,也是全国各地中医学派的集萃。具体到学术上,燕京医学以四大经典为基石,尤其重视“伤寒温病融会贯通”。本书着重介绍燕京医学的代表性学派和代表性人物之学术精要,包含宫廷御医派(辨脉求本赵文魁)、四大名医派(寒温融会孔伯华 )、师承教育派(谨守病机胡希恕)、学院传承派(保胃存津陈慎吾)四个主要学派。

第一章 宫廷御医派:辨脉求本赵文魁 1

第一节 赵文魁学术思想简介 2

一、临床强调四诊合参,尤重辨脉求本 4

二、善治温热、疫疹,主张宣透达邪 7

三、杂证重攻邪,治饮尤擅长 9

四、重视立法组方 11

第二节 赵文魁脉案选要 12

一、宣统帝脉案一则 12

二、端康皇贵妃脉案一则 13

三、烂喉?痧重证脉案一则 16

四、小儿麻疹衄血脉案一则 18

五、眩晕脉案三则 20

六、肝风脉案二则 22

七、肝火头痛脉案一则 23

八、木郁胁痛脉案一则 23

九、木郁晨泻脉案一则 24

十、劳怯脉案二则 24

十一、火衰胃反脉案三则 25

十二、风寒感冒脉案一则 27

十三、暑湿吐泻脉案一则 27

十四、痢疾脉案三则 28

十五、虚喘脉案二则 29

十六、湿阻脾阳脉案一则 32

十七、湿热成痿脉案一则 32

十八、湿热阳痿脉案一则 33

十九、肺热鼻衄脉案一则 35

二十、病温尿血脉案一则 35

二十一、肝郁吐血脉案一则 35

二十二、气虚吐血脉案一则 36

二十三、中消脉案一则 37

二十四、臌胀脉案一则 37

二十五、肾虚脾湿腰痛脉案一则 38

二十六、肾虚足痛脉案一则 38

二十七、目疾金星障脉案一则 39

二十八、端康皇贵妃脉案一则 39

第二章 四大名医派:寒温融会孔伯华 61

第一节 孔伯华自传 62

第二节 六经辨证与仲景大法 64

一、病有千端,治法万变,莫不统寓于“六经”之中 64

二、《伤寒杂病论》之识用体验 64

三、仲景之大法,据表、里、寒、热、虚、实以辨证论治者也——论两纲六要不能平列 68

四、论治病必求其本 70

五、论祛邪与扶正 71

附1:《神农本草经》之我见 72

附2:石膏药 74

第三节 伤寒温病融会贯通 76

一、卫气营血、三焦分证:皆足以羽翼仲景 76

二、伤寒与温病之辨 77

三、论温热病之传变 78

四、论外感温热病因 78

五、温病与湿温 79

六、医方总论 82

七、论知时变则不庸 83

八、六气皆从火化——刘河间之医学成就 84

九、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朱丹溪提出之高论 86

十、湿热何其多——孔伯华数十年来阅历所见 88

第四节 急危重症之证治要则 90

一、温疫 90

二、痢疾 96

三、中风 102

四、肺病——答王静斋关于肺痨病之问(王静斋记) 104

附:必先从教育人才始——致毛主席的一封信 109

第三章 师承教育派:谨守病机胡希恕 111

第一节 追忆胡希恕先生 112

第二节 胡希恕讲辨证施治概要 118

一、论六经与八纲 118

二、治则简介 128

三、论方证 130

四、有关辨证施治精神的实质探讨 131

第三节 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医案 136

一、谨守病机经方派,六经八纲与方证——从胡希恕对肺炎的治疗谈起 136

二、所有证候分阴阳,三阳三阴可错杂——以下利为例谈临证一通百通 146

三、“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胡希恕治疗哮喘的独特经验 161

第四章 学院传承派:保胃存津陈慎吾 179

第一节 “保胃气,存津液”之核心学术观 180

第二节 强调“抓主证”,以病机扩大经方之使用范围 184

第三节 主张学《伤寒论》要掌握其中之“法” 188

一、16条(上半部分)中之“法” 188

二、71条中之“法” 189

三、164条中之“法” 190

第四节 对六经病证的认识 191

一、太阳病 191

二、阳明病 192

三、少阳病 193

四、太阴病 194

五、少阴病 195

六、厥阴病 196

七、对合病、并病的理解 196

第五节 水火两类,以概括诸证 197

一、阴阳和与水火气血的关系 197

二、水火之证 198

三、总结 198

第六节 “古为今用”,擅用经方 199

一、对经方用法之认识 199

二、灵活运用经方 200

第七节 对“方证相对”与“药证相对”之认识 206

一、对“方证相对”之认识——强调运用经方须符合主证 206

二、对“药证相对”之认识 211

第八节 认为《伤寒论》是辨证论治之专书 212

一、麻黄汤证 213

二、桂枝汤证 215

三、结胸证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