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迅速恢复国民经济时期(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2
(一)建立和巩固新民主主义政权 2
胶南、藏马两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开展民主建政工作 4
镇压反革命运动 6
稳定物价与生产救灾 8
全歼台湾登陆武装匪特 11
积极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12
(二)全面进行新民主主义改革 14
结束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14
进行工矿企业民主改革与建立国营企业 16
学习贯彻《婚姻法》,改革旧的婚姻制度 18
(三)全面开展新民主主义建设 20
初步开展农业互助合作 20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21
建设文教卫生事业—教育 22
建设文教卫生事业—开展扫盲运动 24
建设文教卫生事业—卫生 26
(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28
公开党组织,进行整党整风 28
胶南、藏马两县委分别召开党员代表会议 31
二、为国家工业化奠基和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53年1月—1956年9月) 34
(一)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 34
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4
粮食统购统销 36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实现 39
(二)过渡时期的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 40
加强民主政权建设,开展“新三反”斗争 40
召开胶南县第一次党代会 41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时期(1956年9月—1966年5月) 44
(一)学习贯彻党的八大精神 44
(二)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45
开展整风运动 45
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 46
(三)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7
组织开展“大跃进”运动 47
迅速实现人民公社化 48
全民动手大炼钢铁 49
召开胶南县第二次党代会 50
(四)开展“反右倾”斗争 51
(五)纠正“五风”和初步调整国民经济 52
贯彻《十二条》和“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52
生产救灾 54
召开胶南县第三次党代会 57
(六)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58
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58
开展学习楷模活动 60
民兵建设 63
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64
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66
“窝瓜下蛋”经验在省内外推广 68
各项事业的发展 70
四、“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抗争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74
(一)全县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 74
(二)全县夺权与各级革命委员会成立 75
驻胶南部队参加地方支左 75
“三·二二”夺权,成立“胶南县革命委员会” 76
开展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活动 79
(三)政治局势的暂时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有限恢复 80
开展“斗、批、改”运动 80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82
召开胶南县第四次党代会 83
努力扭转国民经济水平下降局面 84
(四)开展“批林批孔”、“批林揭袁”与努力稳定局势 86
(五)进行整顿和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88
(六)举县欢庆粉碎“四人帮” 93
五、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时期(1976年10月—1982年8月) 96
(一)揭批查“四人帮”与“左”倾方针的延续 96
全面开展揭、批、查斗争 96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新的冒进的发生 98
(二)全面展开拨乱反正 100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100
贯彻新“八字方针”,进行经济调整 102
召开胶南县第五次党代会 105
(三)改革开放的起步 106
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06
胶南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08
六、全面展开改革开放时期(1982年9月—1991年12月) 112
(一)深入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12
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 112
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6
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118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119
改革农村流通体制 120
完善双层经营体制 122
发展乡镇企业 125
开发建设海岛 126
(二)全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28
国营集体企业改革 128
改革价格、财税、计划管理体制 132
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34
召开胶南县第六次党代会 135
在改革中扩大对外开放 136
(三)加强党的建设 140
开展全面整党 140
派驻农村工作队,整顿后进党支部 142
召开胶南县第七次党代会 144
召开胶南县第八次党代会 145
(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146
开展“五讲四美”活动 146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50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153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55
完成撤县设市工作 157
(五)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 158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158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 159
(六)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体制改革 160
七、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时期(1992年1月—2000年12月) 164
(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 164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 164
农村改革深入发展 167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改革 168
住房制度的改革 170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172
市乡机构改革和公务员制度的推进 175
(二)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176
农业结构的调整 176
工业结构的调整 178
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 180
实施建设“海上胶南”发展战略 184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86
造林绿化的跨越式发展 192
水利设施建设 194
发展电力、交通事业 196
(三)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199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99
召开胶南市第九次党代会 200
召开胶南市第十次党代会 201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03
加强法制建设 204
开展“三讲”教育 206
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07
开展向陈济敏同志学习活动 209
各项事业的发展 210
八、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时期(2001年1月—2009年9月) 214
(一)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继往开来 214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14
发展现代渔业,建设蓝色经济示范区 218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221
财税金融体制及其他配套改革 224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227
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230
(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32
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232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233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235
努力发展繁荣社会各项事业—教育 236
努力发展繁荣社会各项事业—文化 241
努力发展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广播电视 242
努力发展繁荣社会各项事业—体育 243
努力发展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卫生 245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47
(三)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248
高起点规划 248
坚持组团发展 250
经济开发区 252
海滨工业园 253
大学科研区 255
山东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 257
灵山湾旅游度假区 258
青岛董家口深水港和临港产业区 261
实施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 262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65
快速发展的旅游业 266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271
推进城市综合治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273
“平安胶南”建设 280
工业结构在调整中优化升级 282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284
房地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286
探索建设农民经济适用房 287
推行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制度 289
建立便民服务“直通车”制度 290
发展慈善事业 291
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 292
建设小康示范村,推进新农村建设 294
全力支持“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 298
(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00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300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301
召开胶南市第十一次党代会 302
召开胶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 303
大规模培训干部 304
进行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选人用人机制 306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308
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 312
开展“以讲促学、以学促干”活动 315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317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318
附录 320
胶南市(县)历任市(县)委书记名录(1949—2009) 320
藏马县历任县委书记名录(1949—1956) 321
胶南市(县)历任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名录(1980—2009) 322
胶南市(县)历任市(县)长(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名录(1949—2009) 323
藏马县历任县长名录(1949—1956) 325
胶南市(县)历任市(县)政协主席名录(1982—2009) 325
胶南市(县)1949至2008年党组织发展情况 326
胶南县1949至1977年主要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327
胶南市(县)1978至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328
胶南市(县)1978至2008年总人口数与自然变动情况 329
胶南市(县)1978至2008年客、货运量情况 330
胶南市1991至2008年对外贸易情况 331
胶南市(县)1978至2008年集市贸易情况 332
胶南市(县)1978至2008年财政收支情况 333
胶南市(县)1978至2008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数 334
胶南市(县)1978至2008年卫生机构、床位和人员情况 335
后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