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分 汉代之佛教 3
第一章 佛教入华诸传说 3
伯益知有佛 4
周世佛法已来 4
孔子与佛 6
燕昭王 7
古阿育王寺 7
秦始皇与佛教 9
东方朔 10
张骞 11
休屠王金人 12
刘向叙列仙 16
第二章 永平求法传说之考证 21
永平求法之传说 21
求法传说之考证 26
第三章《四十二章经》考证 39
《四十二章经》译出传说 39
《四十二章经》出世甚早 40
《四十二章经》译本有二 44
《四十二章经》之叠经改窜 47
《四十二章经》之性质 53
第四章 汉代佛法之流布 57
开辟西域与佛教 57
伊存授经 59
鬼神方术 61
楚王英为浮图斋戒祭祀 62
桓帝并祭二氏 64
《太平经》与化胡说 67
安世高之译经 70
支娄迦谶之译经 74
笮融事佛 79
牟子作《理惑论》 81
汉代佛法地理上之分布 88
第五章 佛道 107
精灵起灭 107
省欲去奢 111
禅法之流行 115
仁慈好施 117
佛陀祭祀 119
汉世僧伽 120
《太平经》与佛教 123
汉晋讲经与注经 131
总结 136
第二分 魏晋南北朝佛教 151
第六章 佛教玄学之滥觞(三国) 151
《牟子理惑论》 151
三国佛教史实与传说 154
支谦 157
康僧会 164
养生成神 167
神与道合 172
朱士行之西行 177
第七章 两晋际之名僧与名士 189
《般若经》之流传 189
竺法护 193
于法兰与于道邃 199
竺叔兰与支孝龙 201
帛法祖 202
玄风之南渡 203
竺道潜 208
支遁 211
东晋诸帝与佛法 215
名士与佛学 217
第八章 释道安 235
高僧与名僧 235
综论魏晋佛法兴盛之原因 236
竺佛图澄 239
道安年历 241
道安居河北 244
道安南行分张徒众 246
道安居襄阳 251
经典之整理 252
戒规之确立 257
弥勒净土之信仰 261
道安在长安与译经 264
道安在佛学上之地位 271
第九章 释道安时代之般若学 289
本时代般若学之派别 290
竺法雅之格义 294
本无宗 297
释道安之性空宗义 301
本无异宗 310
支道林之即色义 312
于法开之识含宗 321
幻化宗 323
支愍度之心无义 324
缘会宗 329
本末真俗与有无 330
总结 333
第十章 鸠摩罗什及其门下 345
鸠摩罗什之学历 345
罗什至凉州 353
罗什在长安 356
什公之译经 360
佛驮跋陀罗与罗什 369
什公之著作 372
罗什之学 377
鸠摩罗什之弟子 386
僧肇传略 390
僧肇之学 394
义学之南趋 400
第十一章 释慧远 423
释慧远之地位 423
慧远年历 424
慧远早年 425
慧远东止庐山 427
晋末朝廷之佛教 429
毘昙学传布之开始 433
慧远与罗什 436
江东禅法之流行 438
慧远之学 440
慧远与弥陀净土 444
慧远之念佛 450
馀论 451
第十二章 传译求法与南北朝之佛教 467
传来之道路 467
西行求法之运动 471
法显之行程 473
智严、宝云、法领、智猛、法勇 477
南北朝之西行者 479
河西之传译 480
北凉昙无谶 482
南朝之译经 487
北朝之译经 492
经典与翻译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