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边界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广明著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215075849
  • 页数:210 页
图书介绍:提出大学边界的定义即“大学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分界线”,分析大学边界的类型、特点和功能,阐述大学边界的维持与跨越,提出大学边界的管理策略,对我国大学边界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聚焦 1

一、大学边界的环境 1

二、传统大学边界的式微 4

三、现代大学边界的消融 6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6

一、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16

二、发展分析方法 17

第三节 文献研究综述 18

一、国外的组织边界问题研究综述 18

二、国内的组织边界问题研究综述 23

第四节 研究意义 24

一、理论意义 24

二、实践意义 26

第五节 体系结构 27

第二章 本体论:什么是大学边界 28

第一节 组织与作为组织的大学 28

一、组织与作为大学的组织 28

二、大学的组织形态与大学边界 31

第二节 大学边界概述 35

一、大学边界概念界定 35

二、大学边界的类型 36

第三节 研究大学边界的视角选择 40

第四节 大学边界的演进 42

一、大学边界历史考察:组织内活动的视角 42

二、大学边界历史考察:组织间活动的视角 46

第五节 大学边界的设置 58

一、大学边界设置的主要影响因素 58

二、大学边界设置的机制 60

三、大学边界设置的过程 62

第六节 大学边界的特点 63

一、独特性 64

二、动态性 64

三、多重性 65

四、阶段性 66

五、合法性 68

六、连动性 68

第七节 大学边界的功能 69

一、维持功能 69

二、筛选功能 70

三、符号功能 70

四、协调功能 71

第三章 维持论:大学如何固守自己的边界 72

第一节 维持大学边界的内涵 72

一、大学边界的维持 72

二、大学边界观考察 73

第二节 大学边界维持的特征 85

一、大学边界维持的恒定性 85

二、大学边界维持的发展性 86

三、大学边界维持的艰巨性 88

第三节 维持大学边界的意义 89

一、维持大学组织的独特性 89

二、永葆大学的核心技术 89

三、维持大学的学术标准 92

第四节 维持大学边界的基本策略 92

一、形成维持大学边界的共享观念 92

二、对大学进行科学定位 95

三、制定合理的缓冲策略 101

第四章 跨越论:大学如何跨越边界 106

第一节 跨越的动力机制 106

一、获取资本的诱致性动机 106

二、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 107

三、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109

四、取得认同的合法性动机 112

五、产学研一体化的诉求 113

第二节 跨越的惰性机制 117

一、有限理性与组织决策 118

二、合法性诉求与制度“铁笼” 119

三、第一个吃螃蟹与“搭便车” 120

四、传统大学理念的坚守 121

第三节 跨越的原则 122

一、边界渗透与传统坚守 123

二、能级原则 126

三、量力而行的原则 128

第四节 跨越的主导 129

一、政府主导 129

二、大学主导 133

第五节 大学边界跨越中的资本积累途径 139

一、培养合格人才 139

二、构筑学术塔尖 140

三、开展社会服务 141

四、积累社会资本 142

五、财务管理上的精打细算 144

第六节 跨越中的基本策略 145

一、扫描策略 145

二、桥梁策略 148

第五章 管理论:大学边界变化中的管理问题 153

第一节 关系管理 153

一、核心问题:学术自治与外部压力之间的关系 153

二、关系管理类型 154

三、关系运行的基本模式 155

四、关系管理的四种方式 159

第二节 印象管理 161

一、印象管理及大学印象管理的意义 161

二、大学印象的构成与特点 163

三、大学印象管理的主要策略 165

第三节 界面管理 173

一、影响界面和谐的要素 174

二、大学界面管理 177

第六章 结语:我国大学边界的现状与未来 183

第一节 我国大学组织的特征 183

一、组织目标比较:“以使命为导向” 184

二、组织治理结构比较:以行政权力为尊 186

三、组织文化比较:大学精神的衰微 189

四、组织行为比较:合法性机制占先 191

第二节 中国大学组织的边界现状 194

一、政府是大学边界的主要设置主体 194

二、大学边界具有趋同性 195

三、大学边界的渗透性较弱 196

第三节 中国大学边界的未来 197

一、大学将成为大学边界设置的主导者 197

二、大学边界的渗透性将逐渐增强 198

三、保持大学边界维持与开放之间的合理张力将成为大学边界的重要特征 198

主要参考资料 199

后记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