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3
第一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文本 3
第一章 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初始状态——《论犹太人问题》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3
一、写作背景 3
二、篇章结构 4
三、观点提示 4
四、文本节选 5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1
第二章 从人本主义出发与从现实社会出发的双重逻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2
一、写作背景 12
二、篇章结构 13
三、观点提示 13
四、文本节选 14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24
第三章 物质生产是人类历史的真正发源地——《神圣家族》 26
一、写作背景 26
二、篇章结构 26
三、观点提示 27
四、文本节选 28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39
第四章 新唯物主义的初始建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40
一、写作背景 40
二、篇章结构 41
三、观点提示 41
四、文本节选 42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44
第五章 物质生产基础地位的确立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德意志意识形态》 45
一、写作背景 45
二、篇章结构 46
三、观点提示 46
四、文本节选 48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69
第六章 唯物主义历史观核心观点的科学概述——《致安年科夫的信》与《哲学的贫困》 70
一、写作背景 70
二、篇章结构 70
三、观点提示 71
四、文本节选 71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82
第七章 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共产党宣言》 83
一、写作背景 83
二、篇章结构 83
三、观点提示 84
四、文本节选 85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91
第八章 从生产逻辑到资本逻辑的理论提升——《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92
一、写作背景 92
二、篇章结构 93
三、观点提示 93
四、文本节选 95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18
第九章 资本逻辑批判与哲学理论批判的高度统一——《资本论》 119
一、写作背景 119
二、篇章结构 120
三、观点提示 120
四、文本节选 123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46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化的新探索——《反杜林论》 147
一、写作背景 147
二、篇章结构 148
三、观点提示 148
四、文本节选 150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56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新探索——《自然辩证法》 157
一、写作背景 157
二、篇章结构 157
三、观点提示 158
四、文本节选 159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65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系统阐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66
一、写作背景 166
二、篇章结构 167
三、观点提示 167
四、文本节选 169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78
第十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重要内容的新阐发——《书信选编》 179
一、写作背景 179
二、篇章结构 181
三、观点提示 181
四、文本节选 182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200
第二部分 第二国际的哲学文本 203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阐述——《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 203
一、写作背景 203
二、篇章结构 203
三、观点提示 204
四、文本节选 205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211
第十五章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 212
一、写作背景 212
二、篇章结构 212
三、观点提示 213
四、文本节选 214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225
第十六章 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困境——《资本积累论》 226
一、写作背景 226
二、篇章结构 226
三、观点提示 227
四、文本节选 228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242
第十七章 思想起源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思想起源论》 243
一、写作背景 243
二、篇章结构 243
三、观点提示 244
四、文本节选 245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248
第十八章 马克思社会理论的系统论述——《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 249
一、写作背景 249
二、篇章结构 249
三、观点提示 250
四、文本节选 251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261
第十九章 历史唯物主义战斗性的弘扬——《保卫马克思主义》 262
一、写作背景 262
二、篇章结构 262
三、观点提示 263
四、文本节选 264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267
第二十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本性的阐发——《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268
一、写作背景 268
二、篇章结构 268
三、观点提示 269
四、文本节选 270
五、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