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1
甲午战败与中国精英阶层的激进与困厄 2
世纪末恐慌 2
内耗与共识 7
呼唤维新 11
国体与纲常 16
中国唯一希望 21
民族与种族 26
清末官绅对明治维新的认知 32
基于渐进变革的回应 32
观察与预测 38
效果初现后的忧思 45
史的记忆与借鉴 48
重走明治维新路 63
对明治宪政的模仿 72
寻找富强:严复思想再检讨 82
失落根源 82
日本为什么行 88
走进丛林 96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悲剧:《时务报》内讧 109
黄金组合 110
裂痕初现 115
乘虚据为已有 120
内讧再起 124
无聊的口水战 129
近代中国启蒙者悲剧:以湖南时务学堂为中心 135
创办湖南时务学堂 135
办学方针的确立与改变 141
异端与正统的冲突 147
时务学堂终结 154
“新知识”背后:以京师大学堂创建为中心 158
几份不同的创建方案 159
创建方案越来越明朗 165
对大学堂章程的不同意见 170
惹是生非的总教习权限 175
孙家鼐改定大学堂章程 180
新知识中的“生意” 182
从废八股到改科举:限于1898年的讨论 193
废科举方案的提出 194
想象中的守旧者 198
适可而止:社会所能承受的改革力度 205
兼顾新旧的新科举方案 210
辛亥后复辟思潮平议 216
意义丢失与寻求 217
信仰崩溃与重构 223
权威丧失与恢复 229
新传统主义泛起 233
国体虽更而纲常是否必变 237
对共和与文化传统内在关联的迷惑 244
新传统主义困境 252
现代知识分子悲剧:“挽留”蔡元培 258
北大前途的多种可能 258
重陷僵局 267
一个共赢的“遣代”方案 274
重构“五四”记忆:以林纾为例 287
在新文学谱系中的林纾 287
新文化运动右翼 300
站在学潮另一边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