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4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15
四、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18
第一章 “文化民族主义”释义 20
第一节 核心概念阐释 20
一、民族、民族主义 20
二、民族国家 30
三、文化民族主义 34
第二节 原生形态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 44
一、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背景 45
二、德意志民族自我意识的表现 48
三、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历史影响 51
第三节 原生形态文化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 53
一、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交织 54
二、特殊性对普遍性的批判 57
三、民族自我意识对世界意识的遮蔽 58
第二章 中国近代文化民族主义回眸 62
第一节 近代文化民族主义的理论表现 63
一、保护民族语言 64
二、弘扬民族精神 67
三、主张学与国共存亡 69
四、鼓吹中国文化复兴论 71
第二节 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 75
一、近代式的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属于同义语 79
二、封建的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有同有异 81
第三节 文化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 83
一、共栖一世的印迹 84
二、相异的时代感悟 93
第三章 当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重兴 103
第一节 当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重兴语境 104
一、强势文化扩张的冲击 105
二、无法摆脱的现代性焦虑 108
三、冷战结束后,民族国家利益上升和强化 109
四、经济发展后国人文化自信心的增强 111
五、20世纪80年代全盘西化论的刺激 112
第二节 当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理论表征 115
一、文化传统派的民族文化复兴论 117
二、后殖民批评的民族文化本位论 130
第四章 当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影响 144
第一节 文化民族主义与青年的民族意识 144
一、青年民族意识的发展历程 146
二、青年民族意识的基本特性 155
三、新时期中国青年民族意识的导育 161
第二节 文化民族主义对于中国文化建设的影响 173
一、文化民族主义产生的现实意义 173
二、文化民族主义产生的消极影响 180
第三节 民族文化认同与中国政治整合 188
一、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 189
二、台湾汉文化的历史追溯 194
三、中华文化认同与中国政治整合 206
第四节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 209
一、文化外交的涵义 211
二、“和合”“和谐”的传统文化理念与中国的文化外交 212
三、中国夯实文化外交基础的努力 220
第五章 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困境及中国文化的出路 225
第一节 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困境 225
一、民族性对时代性的掩盖 226
二、文化世界意义对本土意义的遮蔽 227
三、忽视西方文化之外的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存在 230
四、缺少对中国民族文化认同与中国多民族性特点之间的矛盾认识 233
第二节 走出文化民族主义困境的战略选择 235
一、建立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236
二、构建互为主体性的文化范式 239
三、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良性互动 241
四、由事实性认同走向建构性认同 242
结语 246
附录一 249
附录二 262
附录三 274
参考文献 284
后记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