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紫茵 1
何若评乐 何堪乐评—— 20年个人评乐随感散记 3
《赵氏孤儿》:春秋笔法古风新韵 8
一颗挣扎在地狱里的魂灵——大型舞剧《白鹿原》观后 15
《妈妈咪呀》中文版:奇异幻彩魅力超凡 21
乐评掺“假”缘何在 26
《吉祥三宝》涨价了 28
再说“第一”、“著名”及其他 30
中国原创歌剧三大“顽疾” 32
在旋转中情思飞舞 36
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表情——重读何训田《达勃河随想曲》心得及其他 39
蒋力 49
勉说乐评 51
以简代贺——致《音乐周报》编辑部 54
歌剧《杨贵妃》的另一面 56
关于指挥的一点杂感 59
乱云飞渡仍从容——由几部新作品引发的思考 61
学会选择 63
《图兰朵》剑出偏锋在上海 65
《再别康桥》:进取与迷失 68
艺术至上 72
没有李云迪的《肖邦》 74
外来的和尚 77
唱错之后怎么办? 79
呼儿嗨呀 81
“十大”三疑 83
我们纪念的还不够 86
交响乐团建设的中国特色 89
“年度最佳歌剧”一驳 92
《金正日论歌剧艺术》 95
形式大于内容 97
金兆钧 99
我写乐评 101
从“新潮”论争看音乐价值观之分歧 102
大陆音乐不能承受之轻 114
歌词20年,真实的谎言还是谎言的真实? 118
垃圾时代的兴高采烈 123
互联网文艺进入革命时代还是垃圾时代? 125
仅仅是歌手的素质问题吗? 131
当下的歌词创作是否需要“力作”?——由近年来走红的歌词所引发的思考 137
关于网络歌曲的断想 140
将谎言和无耻进行到底 143
不要太过分——从滥竽充数到鱼目混珠 145
还要模仿到何时? 147
刘雪枫 149
一个爱乐者的“误入歧途” 151
附文1拒绝肖邦和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家——听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有感 152
附文2音乐,陷入概念的漩涡——观《茶》有感 159
附文3瓦格纳:中国的制作还有多远?——《指环》热演上海之后断想 164
附文4音乐的品格 169
附文5“乐圣”的心灵自传 172
附文6“变身”王羽佳 175
附文7与布鲁克纳有关的旅行 178
附文8皮娜·鲍什:搏命之舞 186
附文9迷宫与冬夜 189
附文10春日古寺的“秋籁” 191
邵奇青 195
项羽身后不寂寞——歌剧《楚霸王》观后质疑 197
当黄土天籁与西洋交响碰撞 213
中国歌剧,离中国大众有多远?(2008中国歌剧论坛发言稿) 223
中国音乐批评还有悲哀吗? 232
施雪钧 235
从勋伯格到莱布雷希特 237
乐评家的“脊梁骨” 242
民乐,让我说你什么好? 245
一部凄美壮烈的民族史诗——评赵季平《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 247
“全军覆没”背后的警示 253
“钢琴家”这职业 256
一代歌王“神话”终结 259
陕北的酸曲 267
乐评,可以远程“制导”?——答多伦多朱贤杰先生 275
也谈《茉莉花》的代表性——与葛剑雄教授商榷 278
中国音乐批评的悲哀 281
赵世民 285
“论原生态”和“青歌赛” 287
观“第十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有感 293
论歌唱评论 302
论声乐大师班 307
渠成水到真、亲、彬——邓丽君的演唱特点 313
神曲杂谈 318
与时俱化“新民歌” 324
赵季平谈歌唱 329
代后记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