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1
第一章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1
第一节 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1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和近代中国的革命运动 1
二、中国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与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5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9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9
二、陈独秀与《新青年》的创办 10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1
四、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4
第三节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8
一、五四运动及其重大意义 18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成长 25
三、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论争 28
第四节 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32
一、上海和其他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2
二、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35
三、中共一大的召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6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历史意义 38
第五节 中共二大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活动 42
一、中共二大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42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革命斗争 45
三、中国共产党初期的自身建设 53
第二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57
第一节 中共三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大革命的兴起 57
一、国共合作的酝酿与准备 57
二、中共三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的确立 63
三、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68
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76
第二节 革命形势继续高涨 革命领导权问题上的斗争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85
一、中共四大 85
二、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87
三、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 91
四、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 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96
第三节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 108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08
二、北伐期间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的兴起 117
三、北伐期间工人运动的发展 120
第四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123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武装干涉与蒋介石的步步反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23
二、武汉地区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127
三、大革命的危急局面与中共五大的召开 130
四、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与大革命的失败 135
五、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137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与抗日救亡运动 145
第一节 八七会议 各地武装起义的发动 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45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 145
二、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 149
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54
四、广州起义和其他各地的武装起义 157
五、“左”倾盲动错误的出现及其纠正 159
六、井冈山的斗争与毛泽东的红色政权理论 163
第二节 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168
一、中共六大 党在白区的坚持和斗争 168
二、赣南、闽西根据地及其他根据地的开辟 177
三、农村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与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181
四、古田会议与党和红军建设纲领的制定 185
五、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及其纠正 188
六、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193
七、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197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再度高涨 202
一、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202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斗争 208
三、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210
四、华北事变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215
五、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218
第四节 “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胜利 221
一、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221
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长征的开始 226
三、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239
四、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254
第五节 瓦窑堡会议 西安事变 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256
一、《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 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256
二、党在白区斗争策略的转变 261
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国内和平的实现 263
四、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党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而斗争 270
第四章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282
第一节 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洛川会议 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282
一、七七事变与八一三事变 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 282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与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 284
三、洛川会议 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287
四、实现国共军队配合作战与全面抗战的努力 291
五、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中共持久抗战理论 296
第二节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 303
一、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错误 303
二、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 306
三、党的队伍的迅速发展 思想理论战线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提出 310
第三节 相持阶段的到来 坚持团结抗战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14
一、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形势 国民党反共妥协倾向与共产党的抗战团结进步方针 314
二、敌后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与百团大战 319
三、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324
四、抗日根据地的各项新民主主义建设 327
五、皖南事变 与国民党顽固派针锋相对的斗争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 330
第四节 延安整风大生产运动 抗战困难时期敌后军民的艰苦抗战 336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格局 336
二、解放区的严重困难 党克服困难、坚持抗战的各项政策 338
三、党的整风运动 342
四、大生产运动 348
五、敌后军民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的艰苦斗争 350
第五节 南方局与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 355
一、南方局的建立 355
二、南方局各项工作的开展 356
三、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359
四、党在沦陷区的斗争 363
第六节 中共七大 争取人民抗战的最后胜利 365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变化 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 365
二、坚持民主联合政府主张 反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368
三、中共七大 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 371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 解放区的全面反攻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74
五、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375
第五章 解放战争与全国革命的胜利 384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 准备自卫战争 384
一、抗战胜利后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方针 384
二、重庆谈判、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 389
三、解放区自卫战争的准备 399
第二节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406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 406
二、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409
三、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416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转折 426
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426
二、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转折 430
第四节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整党整军运动 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 432
一、《中国土地法大纲》和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高潮 432
二、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 436
三、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 441
四、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442
五、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胜利发展 445
第五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47
一、伟大的战略决战 447
二、国共两党“北平和谈”国民党“划江而治”图谋的破产 458
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渡江战役和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460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63
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