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选题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2
1.2.1 国内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研究综述 2
1.2.2 国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研究综述 13
1.3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16
1.3.1 研究方法 16
1.3.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7
第2章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动力机制的理论基础 19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9
2.1.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产品 19
2.1.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概念及类别 20
2.1.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 21
2.2 公共服务的生产与提供 23
2.3 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 24
2.4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理念的转型 25
2.4.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理念内涵的国际比较 26
2.4.2 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理念 27
2.4.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理念的本土实践及其贯彻 28
2.5 小结 31
第3章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动力机制调查研究 32
3.1 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2
3.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调查结果 33
3.2.1 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33
3.2.2 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46
3.2.3 营利性健身场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50
3.2.4 体育非营利组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 53
3.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需求调查结果 56
3.4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分析及建议 59
3.4.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59
3.4.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61
3.4.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63
第4章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动力机制模型构建 67
4.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动力机制的概念 67
4.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动力要素的辨识 68
4.2.1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引入 68
4.2.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驱动力 68
4.2.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各动力机制的关系 69
4.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动力机制的运作思路 70
4.3.1 政策激励机制 71
4.3.2 融资导向机制 72
4.3.3 市场运作机制 73
4.3.4 管理创新机制 74
4.3.5 绩效管理机制 75
4.3.6 宣传推广机制 76
4.4 小结 77
第5章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政策激励机制 78
5.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政策体系 78
5.2 全民健身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86
5.2.1 政策执行阻滞现象严重 86
5.2.2 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政策缺乏实效 88
5.3 全民健身公共政策优化策略 94
5.3.1 提高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政策执行力 94
5.3.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鼓励优惠政策建议 97
5.4 小结 99
第6章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融资导向机制 101
6.1 公共项目融资模式分类 101
6.1.1 BOT融资模式 102
6.1.2 TOT融资模式 103
6.1.3 PFI融资模式 103
6.1.4 PPP融资模式 103
6.1.5 ABS融资模式 104
6.1.6 产品支付融资模式 104
6.1.7 杠杆租赁融资模式 104
6.1.8 远期购买融资模式 104
6.1.9 银团贷款融资模式 105
6.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融资案例分析 105
6.2.1 青岛奥帆中心工程建设简介 105
6.2.2 青岛奥帆中心工程建设融资模式分析 105
6.2.3 青岛奥帆中心工程建设融资效益 109
6.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运作思路 111
6.4 小结 111
第7章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市场运作机制 112
7.1 凭单制概述 113
7.1.1 凭单制源起及内涵 113
7.1.2 凭单制作用机理 113
7.1.3 凭单制运作模式 115
7.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凭单制运行的可行性分析 115
7.2.1 采用凭单制的需求分析 115
7.2.2 采用凭单制的条件保障 118
7.3 凭单制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应用 119
7.3.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凭单制的运作机制 119
7.3.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凭单制的目标与推广 119
7.3.3 全民健身凭单资格认定 120
7.3.4 全民健身凭单的面值、发放与兑换 121
7.3.5 全民健身凭单的考核与监督 121
7.4 小结 121
第8章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管理创新机制 123
8.1 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管理模式的特点及问题 123
8.1.1 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管理模式的特点 123
8.1.2 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24
8.2 “一臂间隔”管理模式的理论渊源与优势 125
8.2.1 “一臂间隔”管理模式的源起 125
8.2.2 “一臂间隔”管理模式的内涵 126
8.2.3 “一臂间隔”管理模式的优势 127
8.3 我国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一臂间隔”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27
8.3.1 有效贯彻我国群众体育政策的需要 127
8.3.2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128
8.3.3 拓宽筹融资通道的需要 128
8.3.4 服务社会大众的需要 128
8.4 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一臂间隔”管理模式的构建 129
8.5 小结 130
第9章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绩效管理机制 132
9.1 概念厘清 132
9.1.1 绩效 132
9.1.2 公共部门及公共部门绩效 133
9.1.3 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 133
9.2 现行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管理 134
9.2.1 现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34
9.2.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存在问题 139
9.3 “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模式的引入 141
9.3.2 “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模式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 142
9.3.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管理采用BSC的优势 143
9.4 基于BSC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管理机制 144
9.4.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管理一级指标 144
9.4.5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管理二级指标 146
9.4.6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管理评价公式 148
9.5 采用BSC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管理的条件 150
9.6 小结 151
第10章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宣传推广机制 153
10.1 全民健身宣传推广机制的构成 153
10.1.1 全民健身宣传推广机制的界定 153
10.1.2 全民健身宣传推广机制的要素 154
10.2 全民健身宣传推广机制的运行 154
10.2.1 活动类宣传推广 155
10.2.2 培训类宣传推广 156
10.2.3 媒体类宣传推广 157
10.3 全民健身宣传推广机制存在的问题 158
10.3.1 活动类宣传效果不佳 158
10.3.2 全民健身信息供给不畅 159
10.3.3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效果不优 159
10.3.4 非营利组织宣传力度较弱 160
10.4 全民健身宣传推广机制的优化 160
10.4.1 全民健身宣传主体多元化 160
10.4.2 体育非营利组织加强宣传营销 161
10.4.3 积极引入各类新媒体 161
10.5 小结 162
第11章 结论与建议 164
11.1 结论 164
11.2 建议 167
11.3 进一步讨论和思考 169
参考文献 170
国家社科基金结项证书(优秀)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