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法硕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13095381
  • 页数:2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公民网络参与和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两个变量为研究对象,试图回答三个核心问题:公民怎样在互联网上参与我国公共政策过程?公民的网络参与对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本书建构了以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所形成的政策网络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和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模型,从宏观环境层面到微观个体层面对该政策网络进行分析。本书可以供从事公共管理学、新闻传播学学习和研究的读者参考,亦可供一切对互联网时代公民参与和公共管理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导论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4

三、核心概念界定 20

四、理论工具与分析框架 32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43

六、本书框架与创新之处 45

第一章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背景 51

第一节 政治背景:政策民主不足与执政理念的更新 51

一、精英主导:中国式的公共政策过程 52

二、参与失灵:我国公民参与的传统模式 56

三、以民为本:政党执政理念的更新 61

第二节 经济背景:新型经济形态与我国经济发展 66

一、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方兴未艾 67

二、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与风险并存 70

第三节 技术背景:互联网及其政治影响 75

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兴起 75

二、互联网带来政治生态变革 79

第四节 社会背景:中国市民社会的孕育与成长 84

一、中西方话语中的市民社会 84

二、网络参与成为中国市民社会的成长路径 87

第二章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途径 92

第一节 网络论坛:民意表达的新渠道 93

一、网络论坛:虚拟议事广场 93

二、网络论坛的公民参与功能:塑造网络民意 96

三、议题与民意表达——对代表性时政论坛的研究 99

第二节 政府网站:建言献策的新平台 105

一、电子政府:开启政府E时代 105

二、政府网站的公民参与功能:推动网络民主 109

三、结构设计与绩效评估——对三个公民网络参与平台的研究 114

第三节 博客(微博):官民交心的新媒介 124

一、博客(微博):自媒体的宠儿 124

二、博客(微博)的公民参与功能:强化政治沟通 131

三、发声与倾听——对代表性政治博客与政务微博的研究 134

第三章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阶段 141

第一节 公民网络参与政策议程设置:上海“钓鱼执法” 142

一、上海“钓鱼执法”事件始末 142

二、政策网络运行机制:民与官的博弈 147

第二节 公民网络参与政策方案选择:北京治堵与新拆迁条例 155

一、北京治堵与新拆迁条例的网络意见征集 155

二、政策网络运行机制:政府主导的政策协商 158

第三节 公民网络参与政策执行:微博打拐 170

一、微博打拐:一场全民解救运动 170

二、政策网络运行机制:多元行动者的合作治理 172

第四章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政府应对 183

第一节 公民网络参与的双重效应 184

一、公民网络参与对政府管理构成巨大挑战 184

二、公民网络参与对政府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189

第二节 严格监控:政府应对公民网络参与的本能反应 196

一、政府对公民网络参与的最初认知 196

二、冲突与缺失:政府应对网络参与的法律措施 200

三、管制与监督:政府应对网络参与的行政措施 205

第三节 积极回应:政府应对公民网络参与的战术调整 210

一、政府对公民网络参与的合理定位 210

二、沟通与回应:政府应对网络参与的制度创新 215

三、应对网络参与:由堵到疏的政策学习过程 219

第五章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反思与优化 224

第一节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 224

一、影响公民网络参与的若干变量 224

二、基于“网络民意—政府态度”的参与类型 229

三、“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参与机制 232

四、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模型的修复与拓展 237

第二节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困境 240

一、存在代表性结构失衡 241

二、滋生无序政治参与 244

三、瓦解主流意识形态 247

四、诱发“沉默螺旋”效应 249

五、产生非理性群体心理 251

第三节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优化选择 253

一、构建公民网络参与保障体系 253

二、推动公民网络参与立法进程 259

三、塑造公民网络参与伦理道德 263

结论与展望 267

一、良性互动: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阶段性成果 267

二、直接民主: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发展目标 268

参考文献 271

后记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