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第一章 昆明城市的崛起(1992~2002) 15
第一节 城市建设 15
一、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5
二、城市规模和布局规划 17
三、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 19
四、旧城改造 22
五、拆迁安置 23
六、城市道路建设 24
七、公共交通 25
八、城市供水 26
九、供电 29
十、燃气 29
十一、城市排水 31
十二、邮政、电信 32
十三、信息化建设 36
十四、园林、绿化 38
十五、人防工程 40
十六、道路 41
第二节 对外开放 43
一、利用外来投资 43
二、对外交往 43
三、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46
四、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7
五、昆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50
六、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 52
七、旅游业 55
八、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57
第三节 工业 58
一、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 59
二、重工业 59
三、轻工业 61
四、非公工业经济与乡镇企业 62
五、能源工业 63
第四节 商业 63
一、流通体制 63
二、非公商业经济 64
三、流通业 64
四、现代商业 65
五、外向型商业零售格局形成 66
第五节 金融业 66
一、金融体系 66
二、金融业务 69
第六节 交通运输业 70
第七节 教育 73
一、实现“两基” 74
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 75
三、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77
第八节 科技 77
一、科技法规与政策体系 78
二、工农业领域技术进步 78
三、科研机构和人才培养 79
四、民营科技 80
第九节 文化 81
一、专业文艺创作演出 81
二、群众文化 82
三、图书、电影与文化设施 84
四、重大文化活动 85
五、文物和博物馆工作 86
第十节 卫生 86
第十一节 广播、电视、报纸 88
一、广播 88
二、电视 89
三、报纸 91
第十二节 人口 93
第十三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93
第十四节 环境保护 95
一、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95
二、造林绿化 99
三、滇池保护与治理 100
四、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 103
第十五节 城市管理 105
一、市政市容管理 105
二、城市交通管理 106
三、环境卫生管理 107
四、城市照明 108
五、消防 109
六、社区建设 110
第十六节 气象 111
第二章 现代新昆明建设(2003~2007) 117
第一节 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实施 117
一、城市总体布局 117
二、呈贡新城建设 121
三、昆明城市区划调整 127
四、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 130
五、城中村改造 132
六、公路建设 134
七、公共交通 135
八、供水 136
九、供电 138
十、燃气 139
十一、城市排水 141
十二、邮政、电信 143
十三、信息化建设 147
十四、园林、绿化 150
十五、人防工程 155
十六、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建成通水 157
第二节 对外开放 158
一、对外交往 158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 163
三、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164
四、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65
五、昆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167
六、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 171
七、昆明空港经济区 175
八、旅游业 177
第三节 工业 179
一、工业发展 179
二、工业投资 180
三、重工业 181
四、轻工业 183
五、非公有制经济与乡镇企业 184
六、能源工业 184
七、工业园区 185
八、工业改革 186
第四节 商业 187
一、商品流通 187
二、流通产业所有制结构 188
三、商业基础设施 188
四、商品市场体系 190
五、商务行业协会 190
六、规范市场秩序 190
第五节 金融业 191
第六节 交通运输业 192
第七节 教育 196
一、巩固提高“两基” 197
二、高中阶段教育 198
三、民办教育 200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 201
第八节 科技 201
一、技术创新体系 202
二、科技发展环境 202
三、研发投入 203
四、技术创新 204
五、高新技术产业与信息化 204
六、知识产权制度 204
七、科技计划管理体制 205
第九节 文化 206
第十节 卫生 211
第十一节 广播、电视、报纸 212
一、广播 212
二、电视 215
三、报纸 217
第十二节 人口 221
第十三节 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保障 222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22
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23
第十四节 环境保护 224
一、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224
二、滇池治理 228
三、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 232
第十五节 城市管理 233
一、市政市容管理 233
二、城市交通管理 236
三、消防安全 240
四、环境卫生管理 241
五、城市照明 241
六、依法治市 243
七、社区建设 245
第十六节 气象 245
第三章 跨越发展中的现代新昆明(2008~2009) 252
第一节 城市建设 252
一、城市规划 252
二、“一二三四五六”重点工程 254
三、“四环十七射”工程 256
四、二环快速系统通车 258
五、螺蛳湾批发市场搬迁 259
六、微循环道路改造 260
七、三环建设 261
八、环湖道路建设 262
九、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 263
十、国土资源管理 265
十一、城中村改造 266
十二、轨道交通 269
十三、公共交通 271
十四、昆明新机场建设 272
十五、供水 274
十六、供电 274
十七、燃气 275
十八、城市排水 278
十九、邮政、电信 281
二十、园林、绿化 284
二十一、人防工程 287
第二节 对外开放 288
一、招商引资 288
二、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289
三、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 290
四、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91
五、昆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294
六、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 300
七、昆明空港经济区 302
八、旅游业 304
九、对外交往 307
第三节 工业 311
一、工业改革 311
二、工业园区 312
三、信息化和信息产业 314
四、企业技术改造 316
五、重点项目投资 317
六、重工业 318
七、轻工业 320
八、非公有制经济与乡镇企业 321
九、能源工业 322
第四节 商业 323
一、商业发展 323
二、连锁经营 323
三、网点建设 324
四、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 324
第五节 金融业 325
第六节 交通运输业 326
一、道路 326
二、交通运输 327
第七节 人才工作 331
一、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 331
二、人才队伍建设 332
三、招才引智 333
四、“科技之光”工程 334
五、人才管理和服务 334
六、昆明人才协会 334
第八节 教育 335
一、义务教育 336
二、职业教育 337
三、民办教育 338
第九节 科技 339
一、科技进步与创新环境 339
二、科技创新能力 340
三、知识产权保护 340
四、人才培养 341
五、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和谐 341
第十节 文化 342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43
二、文化遗产保护 343
三、文化市场管理 344
四、文化体制改革 345
五、文艺创作和对外文化交流 346
六、文化活动 346
第十一节 体育 348
第十二节 卫生 350
第十三节 广播、电视、报纸 351
一、广播 351
二、电视 353
三、报纸 358
第十四节 人口 363
第十五节 人民生活 363
一、城乡居民收入 363
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365
第十六节 生态城市建设 366
一、滇池治理 366
二、“一湖两江”流域“四全”工作 371
三、滇池北岸工程 373
四、入滇池河道治理 374
五、城市污水处理 378
六、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 379
七、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379
第十七节 城市管理 385
一、市政市容管理 385
二、城市交通管理 387
三、消防安全 390
四、环境卫生管理 392
五、城市照明 392
六、数字化城市管理 393
七、“四创两争” 394
八、依法治市 397
九、社区建设 399
第十八节 气象 401
第四章 昆明城市圈与滇中城市经济圈前瞻 404
第一节 构建昆明城市圈 404
一、昆明向圈层城市形态演变的趋势 404
二、昆明城市圈的圈层功能与发展定位 405
三、“十一五”时期区域一体化对昆明城市化的影响 406
第二节 滇中城市群的发展 407
一、滇中经济圈发展战略 408
二、昆、玉、曲、楚地区与滇中产业带 413
三、昆、玉、曲、楚城市带与滇中城市连绵区 416
四、滇中文化区与云南城市文化的整合 417
第三节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泛珠经济区、南贵昆经济区 419
一、昆明在泛珠三角经济区中的地位 419
二、昆明与南宁、贵阳和成渝经济区的合作前景 421
三、中越“两廊一圈”国际经济区与昆河经济走廊建设的前景 423
四、昆曼大通道的起终点昆明—曼谷 428
五、昆明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城市 429
结束语 431
一、当代昆明城市发展的评估 431
二、昆明的城市化进程 434
三、昆明的工业化进程 434
四、滇池流域城市发展的生态保护和承载能力分析 438
附录 442
一、昆明城市发展大事记 442
二、1992~2009年昆明人口、经济各项发展统计 463
三、昆明自然灾害纪实(1992~2009) 474
四、昆明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名录 480
五、昆明市历任市长、副市长名录(1991~2009) 486
后记 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