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计算机网络》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易睿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21185274
  • 页数:4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11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全书配有完善的习题,且配备完备的教学资料包,是一本优秀的高等学校计算机教材。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产生与发展 1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拓扑结构 5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5

1.2.2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6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6

1.3.1 广域网 7

1.3.2 局域网 11

1.3.3 城域网 12

1.3.4 个人区域网 13

1.3.5 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的三网融合 14

1.4 分组交换技术 15

1.4.1 交换方式 15

1.4.2 数据报方式与虚电路方式 17

1.4.3 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19

1.5 OSI和TCP/IP 20

1.5.1 协议与划分层次 20

1.5.2 OSI参考模型 21

1.5.3 TCP/IP协议 24

1.5.4 因特网组织、管理机构与RFC文档 25

第2章 网络基础 27

2.1 通信线路类型及物理层协议 27

2.2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8

2.2.1 信息、数据与信号 28

2.2.2 数据通信方式 28

2.2.3 传输的信号类型 30

2.2.4 网络传输参数和数据校验方法 31

2.3 传输介质 33

2.3.1 同轴电缆 34

2.3.2 双绞线 34

2.3.3 光纤 35

2.3.4 无线与卫星通信 36

2.4 频带传输技术 39

2.5 基带传输技术 41

2.5.1 数字信号编码 41

2.5.2 模拟信号数字化:PCM 42

2.6 多路复用技术 44

2.6.1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 44

2.6.2 1时分多路复用:TDM 44

2.6.3 频分多路复用:FDM 45

2.6.4 波分多路复用:WDM 46

2.6.5 马分多址复用:CDMA 47

2.7 同步光纤网与同步数字体系 48

2.7.1 基本速率标准:Tx/Ex 48

2.7.2 SDH速率体系 49

第3章 以太网 51

3.1 以太网的发展和网卡 51

3.2 总线形以太网 53

3.2.1 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53

3.2.2 数据传输的基本单元:MAC帧 53

3.2.3 总线以太网扩展:中继器 55

3.2.4 发送和接收数据:CSMA/CD协议 56

3.3 共享以太网 60

3.3.1 集线器及其传输介质 60

3.3.2 网络的拓扑 61

3.3.3 集线器的级联 62

3.4 网桥 63

3.5 交换式以太网 65

3.5.1 以太网交换机 66

3.5.2 虚拟局域网 68

3.6 快速以太网 69

3.7 千兆以太网 70

3.8 万兆以太网(10GE) 73

3.9 十万兆以太网(40/100GE) 76

第4章 无线网 77

4.1 无线网络 77

4.1.1 无线网络介绍 77

4.1.2 无线局域网 78

4.2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79

4.2.1 基本结构 79

4.2.2 无线局域网组成 80

4.3 无线局域网物理层技术 82

4.3.1 802.11原始标准 82

4.3.2 主流WLAN的物理层 83

4.4 无线局域网扩展 85

4.4.1 基本结构扩展 85

4.4.2 无线局域网的运行 86

4.4.3 无线局域网交换机 86

4.4.4 无线网桥 87

4.5 无线局域网MAC协议:CSMA/CA 88

4.5.1 设计思路 89

4.5.2 802.11 的MAC层 89

4.5.3 CSMA/CA协议原理 90

4.5.4 802.11 局域网的MAC帧 94

4.6 宽带无线城域网 96

4.6.1 802.16与802.11和3G的比较 96

4.6.2 802.16体系结构与协议栈 97

4.6.3 802.16物理层 97

4.6.4 802.16MAC子层协议 99

4.6.5 802.16帧结构 100

4.7 蓝牙 100

4.8 RFID 103

4.8.1 电子产品码(EPC) 103

4.8.2 工作原理 104

4.8.3 标签标识消息格式 104

第5章 网络互联 106

5.1 实现互联的思路 106

5.1.1 网络互联 106

5.1.2 互联设备:路由器 107

5.1.3 网际层IP协议及配套协议 107

5.2 IP地址 108

5.2.1 分类 108

5.2.2 网络的IP地址 109

5.2.3 特殊IP地址 111

5.2.4 传统分类IP的弊端 112

5.3 子网 113

5.3.1 划分子网 113

5.3.2 子网掩码 114

5.4 无分类编址和地址聚合 116

5.4.1 无分类编址 116

5.4.2 地址聚合 119

5.5 IP数据报 121

5.5.1 格式 121

5.5.2 分片 123

5.5.3 选项 125

5.5.4 首部检验和 129

5.6 IP地址映射 130

5.6.1 IP地址与物理地址 130

5.6.2 地址映射与ARP协议 132

5.7 IP分组转发 135

5.7.1 分组转发方法 135

5.7.2 传统分类编址时的转发 137

5.7.3 使用无分类编址时的转发 139

5.7.4 ISP多级路由选择 140

5.8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141

5.8.1 ICMP报文 141

5.8.2 ICMP的应用举例:Ping 143

5.9 IP多播 144

5.9.1 单播和多播 144

5.9.2 多播地址 146

5.9.3 数据链路层多播分组的交付 148

5.9.4 IGMP协议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149

5.9.5 IGMP报文 150

5.9.6 路由选择协议 153

第6章 网络互联进阶 155

6.1 移动IP协议 155

6.1.1 代理机制 156

6.1.2 代理发现 156

6.1.3 注册 157

6.1.4 数据传送 158

6.2 IPv6 159

6.2.1 IPv6地址 160

6.2.2 单播、任播、多播和广播 161

6.2.3 地址空间分配 162

6.2.4 指派和保留地址块 163

6.2.5 自动配置和重新编号 166

6.2.6 分组结构与基本首部 167

6.2.7 IPv4到IPv6的过渡 173

6.3 ICMPv6 174

6.3.1 差错报文 175

6.3.2 信息报文 176

6.3.3 邻站发现报文 176

6.3.4 组成员关系报文 178

第7章 因特网 181

7.1 因特网的组成 181

7.1.1 因特网的结构和组成 181

7.1.2 因特网在中国 183

7.1.3 宽带城域网 186

7.2 ISP和自治系统 187

7.2.1 自治系统和网关协议 188

7.2.2 内部网关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 188

7.2.3 内部网关协议: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 191

7.2.4 外部网关协议:BGP-4 195

7.3 因特网接入 198

7.3.1 ADSL接入 198

7.3.2 HFC接入 200

7.3.3 光纤接入 201

7.3.4 移动终端接入 203

7.4 本地网络接入与通信 204

7.4.1 网络地址转换(NAT) 204

7.4.2 虚拟专用网(VPN) 206

第8章 数据传输 210

8.1 传输层 210

8.1.1 传输层功能 210

8.1.2 应用进程标识 211

8.1.3 无连接的和面向连接的服务 211

8.1.4 复用和分用 213

8.1.5 传输层主要协议 214

8.2 不可靠数据传输:UDP 214

8.2.1 UDP数据报格式 214

8.2.2 UDP的特点 215

8.2.3 UDP应用 216

8.3 可靠数据传输:TCP 217

8.3.1 TCP报文段 217

8.3.2 TCP传输连接和释放 221

8.3.3 TCP缓存和窗口 223

8.3.4 TCP流量控制 225

8.3.5 打开和关闭窗口 225

8.3.6 糊涂窗口综合征 227

8.3.7 差错控制 229

8.3.8 拥塞控制 230

8.3.9 应用说明 233

8.4 流数据传输协议:SCTP 233

8.4.1 分组格式 233

8.4.2 通用首部 234

8.4.3 块 234

8.4.4 SCTP关联 240

8.4.5 数据传送 241

8.4.6 关联终止 243

8.4.7 状态转换图 244

8.4.8 流量控制 245

8.4.9 差错控制 247

8.4.10 拥塞控制 250

8.5 数据传输 251

8.5.1 客户/服务器方式 251

8.5.2 服务器的两种工作方式 252

8.5.3 数据传输编程 253

8.5.4 UDP通信编程 259

8.5.5 TCP通信编程 262

第9章 因特网基本应用 267

9.1 概述 267

9.1.1 因特网应用发展的三个阶段 267

9.1.2 应用层协议 267

9.2 域名系统:DNS 269

9.2.1 名字空间 269

9.2.2 域名服务器 273

9.2.3 域名解析 275

9.2.4 DNS报文 278

9.2.5 记录类型 280

9.3 动态IP地址分配:DHCP 284

9.3.1 主机配置 284

9.3.2 分组格式 286

9.3.3 工作过程 288

9.4 万维网系统:HTTP 290

9.4.1 基本组成 291

9.4.2 工作过程 292

9.4.3 HTTP 292

9.4.4 持续连接 298

9.4.5 Cookie 299

9.4.6 动态万维网文档 301

9.4.7 代理服务器 302

9.5 移动Web 303

9.6 因特网邮件系统:SMTP 306

9.6.1 电子邮件系统 306

9.6.2 报文传输协议:SMTP 308

9.6.3 邮件传输 310

9.6.4 报文读取:POP和IMAP 313

9.6.5 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充:MIME 314

9.6.6 基于万维网的邮件 318

9.7 文件传输协议:FTP 319

9.7.1 创建连接 320

9.7.2 通信 320

9.7.3 命令处理 321

9.7.4 文件传输 324

9.7.5 匿名FTP 327

9.7.6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 328

9.8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331

9.8.1 网络虚拟终端:NVT 331

9.8.2 远程登录原理 331

9.8.3 数据字符和控制字符 332

9.9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334

9.9.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334

9.9.2 管理信息结构:SMI 336

9.9.3 管理信息库:MIB 339

9.9.4 SNMP协议数据单元和报文 340

第10章 网络多媒体 344

10.1 多媒体 344

10.1.1 数字化音频和视频 344

10.1.2 音频和视频压缩 345

10.2 网络多媒体传输 345

10.2.1 流式存储音频/视频 346

10.2.2 流式直播音频/视频 348

10.2.3 实时交互式音频/视频 348

10.3 实时传输协议 350

10.3.1 RTP 350

10.3.2 RTCP 351

10.4 IP话音 352

104.1 SIP 352

10.4.2 H.323 354

10.5 服务质量 356

10.5.1 流的特性 356

10.5.2 提高QoS的技术 356

10.5.3 综合服务 359

10.5.4 区分服务 362

第11章 网络安全 364

11.1 网络安全和威胁 364

11.2 报文保密性: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366

11.2.1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366

11.2.2 DES对称密钥密码体制 366

11.2.3 对称密钥协商 367

11.2.4 密钥分配中心:KDC 367

11.2.5 KDC生成会话密钥 368

11.3 报文保密性:不对称密钥加密法 369

11.3.1 不对称密钥加密法 369

11.3.2 不对称密钥加密系统:RSA 370

11.3.3 公钥分配 370

11.4 报文完整性:采用报文摘要 371

11.5 报文鉴别:防伪造 372

11.5.1 报文鉴别码 372

11.5.2 数字签名 373

11.6 实体鉴别 375

11.6.1 实体和验证 375

11.6.2 实体验证 375

11.7 网络层安全 377

11.7.1 两种方式 377

11.7.2 IPSec安全协议 378

11.7.3 虚拟专用网应用 379

11.8 运输层安全 380

11.8.1 SSL的体系结构 380

11.8.2 4个协议 382

11.9 应用层的安全 383

11.9.1 电子邮件的安全 383

11.9.2 相当好的保密(PGP) 384

11.9.3 S/MIME 385

11.10 防火墙:防止非法接入 388

11.10.1 分组过滤防火墙 388

11.10.2 代理防火墙 389

习题 390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390

第2章 网络基础 391

第3章 以太网 393

第4章 无线网 395

第5章 网络互联 396

第6章 网络互联进阶 400

第7章 因特网 402

第8章 数据传输 403

第9章 因特网基本应用 407

第10章 网络多媒体 410

第11章 网络安全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