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方志的发展和方志学的形成 4
第一章 方志和方志学的起源 4
第一节 方志和方志学 4
第二节 方志的起源 5
第二章 方志的发展 7
第一节 从秦汉到隋唐以前的方志 7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方志 9
第三节 宋代的方志 10
第四节 元明的方志 12
第五节 清代的方志 14
第三章 方志学的形成 17
第一节 章学诚对方志的研究 17
第二节 章学诚对方志学的贡献 18
第三节 方志学的形成 20
第四章 民国以来的方志和方志学 23
第一节 民国年间的方志和方志学 23
第二节 建国以来的方志和方志学 24
第五章 为创立新方志学而努力 27
第一节 整理旧方志 27
第二节 普修新方志 28
第三节 为创立新方志学而努力 29
第二编对方志的认识 32
第一章 编志和写史的关系 32
第一节 编志和写史相同的地方 32
第二节 编志和写史不同的地方 33
第三节 编志和写史的密切关系 35
第二章 方志的性质和种类 39
第一节 方志的性质 39
第二节 方志的种类 39
第三章 方志的体例 42
第一节 方志体例的演变和发展 42
第二节 对新省志体例的设想 44
第三节 对新城市志体例的设想 47
第四节 对新县志体例的设想 50
第四章 方志的特征 54
第一节 方志的地方性 54
第二节 方志的连续性 55
第三节 方志内容的广泛性 57
第四节 方志内容的可靠性 58
第五节 方志内容的具体性 59
第六节 方志的时代性 60
第七节 方志的科学性 61
第八节 方志的人民性 63
第五章 方志的作用 65
第一节 便于党政机关掌握历史情况 65
第二节 便于地方干部结合历史实际研究现实问题 66
第三节 方志有利于加强备战,保卫地方安全 67
第四节 方志为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资料 68
第五节 方志有进行社会教育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70
第六节 方志对旅行、游览、观赏、考察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71
第七节 新方志便于继往、识今和开来 72
第三编 新方志的编纂 74
第一章 新方志的编纂一定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 74
第一节 新方志要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74
第二节 新方志必须明确地反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发展关系 75
第三节 新方志要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76
第二章 资料的来源 78
第一节 文字资料 78
第二节 实物资料 80
第三节 “口头活资料” 81
第三章 资料的征集 84
第一节 搜集和查阅文字资料 84
第二节 搜集和考察实物资料 85
第三节 调查和采访“口头活资料” 86
第四章 资料的整理 87
第一节 编号登记和建卡归类 87
第二节 摘要复印和汇编资料 88
第五章 资料的核实 90
第一节 通过对各种文字资料的排比对证、分析研究进行核实 90
第二节 通过调查访问和实地实物考察进行核实 91
第三节 通过知情者和各界人士进行核实 92
第六章 编纂过程中的一般要求 95
第一节 要有编纂提纲,不要条理混乱 95
第二节 要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和虚夸掩饰 96
第三节 要辩证地看问题,不要片面地下论断 97
第四节 要继承和创新,不要守旧泥古,不要割断历史,不要苛求前人 98
第五节 要详今略古,不要“统合古今” 99
第六节 要以著述为主,不要编成资料汇编 101
第七节 要有分析、鉴别,做到去舍谨严,不要“有闻必录” 103
第八节 要全面地历史地评价人物,不要为生人立传 104
第九节 要集思广益,不要闭目塞听 105
第十节 要反复修改,不要一成不变 106
后 叙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