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年磨一剑&王纪言 1
第一章 电视的这一个理论 1
黑板上的“电视” 1
可见的大众文化形式 3
为电视制造“点子”的理论 4
“我想出来”的电视思维 8
第二章 为电视而工作 12
美洲豹与摄影师的故事 12
让空气和阳光透过来 15
二郎神的第三只眼睛 20
电视离“家”出走 25
第三章 用图像思考事物 31
詹天佑的挂钩 31
软性思考与硬性思考 36
假定时空的根据 39
联想与创意 44
第四章 打破空间规则 55
摄像机与摄像师 55
镜头的方案 59
视觉的“变态” 63
镜头的“度数” 66
发现新大陆 72
第五章 打破时间寂寞 78
后羿的箭与编导的笔 78
化陌生为熟悉 82
给孩子起名 87
你是谁? 93
应该替耳朵着想 98
第六章 在“IN”与“OUT”之间 106
心中的草图 106
接点上的小灵气 113
“偏食现象” 118
布什总统对电视的抱怨 122
第七章 为创新而摹仿 128
电视以外的“外套” 128
电视化的新解 133
消息树倒了 138
猪上面不可再堆猪 142
第八章 编导者充当的角色 147
喜玛拉雅山的蝴蝶 147
先学加法、后学减法 150
诸葛亮的智慧 154
第九章 能夺大奖的电视新闻记者 159
不怕事儿大,不因事儿小 159
不只是烽火台 162
镜头不是目的 167
“冷媒介”的热处理 170
射门意味 174
第十章 电视专题节目的转捩点 179
寻找“情节” 179
放弃别扭的称谓 182
开头与结尾的韵味 185
专论:电视专题片的纪实性美学特征 191
第十一章 综艺节目的点子竞赛 203
综艺节目的“入海口” 203
主持人的枷锁 206
学两招推销术 210
研究交情的综艺栏目 215
节日特别综艺节目的困惑 218
第十二章 电视剧佳作的诀窍 223
题材就在你脚下 223
玩积木的游戏 227
让观众牵肠挂肚 230
安乐椅、餐桌边上的故事 235
导演的眼神儿 239
第十三章 作为创意化身的广告 243
电视广告的诉求 243
电视广告的修辞表现 248
电视广告的文案 255
72变的行者个性 262
高品位广告的文化意味 268
第十四章 没有围墙的学校 274
带入效果的追求 274
社教类节目的开放性 278
制造风格 281
信息、交流、反馈 285
第十五章 电视“管家”的高招 290
最想成功的“管家” 290
伯乐与千里马 294
不同节目的“点金术” 299
“节目”与“工程”的协同 301
第十六章 电视节目的战国时代 304
电视节目的技术革命 304
春秋战国的局面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