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松松学内经》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登本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9168035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从阴阳五行、生命观、结构功能观、病因、病机、外感疾病、内伤疾病、诊法、治则治法、养生、学习和运用《黄帝内经》的方略等等角度介绍了如何轻轻松松学内经。本书通俗易懂,特别的适合广大的中医爱好者阅读。

第一讲 什么是《黄帝内经》 1

一、《黄帝内经》的学术地位 1

二、《黄帝内经》书名释义 3

三、《黄帝内经》的流传沿革 6

四、《内经》成书 8

第二讲 阴阳学说 22

一、阴阳概念及其医学意义 22

二、阴阳概念的发生 23

三、事物阴阳属性的特征及其医学意义 24

四、阴阳互藏交感关系及其医学意义 29

五、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及其医学意义 31

六、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及其医学意义 32

七、阴阳相互消长关系及其医学意义 34

八、阴阳转化关系及其医学意义 36

九、阴阳之间的和谐平衡关系及其医学意义 37

第三讲 五行学说 39

一、五行概念的发生及其医学意义 40

二、五行的特性及其医学意义 41

三、事物五行属性归类及其医学意义 43

四、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及其医学意义 47

第四讲 人体结构与功能 58

第一节 藏象及脏腑分类 58

一、藏象 58

二、脏腑功能 60

三、脏腑分类 63

第二节 五脏系统结构与功能 67

一、系统结构 67

二、五脏系统生理功能 69

第五讲 气血精神 84

第一节 精、气、血、津、液 85

一、精、气、血、津、液、脉的概念及生理 86

二、精、气、血、津、液、脉的病理及意义 90

三、六气与一气 92

四、“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 92

五、血液生成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93

第二节 营卫之气 94

一、营卫之气的生成、运行与交会 96

二、营卫与三焦的关系 99

第三节 神 101

一、神的产生 103

二、神的含义 103

三、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105

四、神与形的生理关系 106

五、神与形之间的病理影响 106

六、情志病变与季节的关系 107

七、《内经》论“神”的含义及意义 108

第六讲 病因与发病 112

第一节 生气通天 113

一、生命本源于自然界阴阳之气 113

二、生命活动通应于自然界阴阳之气 114

三、“因时之序”是防病养生的关键 114

四、阳气的重要性 116

五、阳气的生理 116

六、阳气失常与发病 117

七、阳气失常所致病变的预后及治疗 121

八、阳气的护养 122

九、重阳思想及其应用 122

十、阴阳协调关系的内在基础 123

十一、阴阳失调的病理举例 125

十二、调和阴阳,摄生防病 127

十三、饮食五味与阴阳 127

第二节 百病始生 129

一、发病的原因及其分类 130

二、发病机制 131

第七讲 病机 133

第一节 营卫阴阳失调 133

一、阴阳失调病机 134

二、营卫失调所致肉苛 137

三、脏腑气机逆乱所致“喘”证 138

第二节 百病生于气 139

一、外感邪气所伤病机 140

二、情志所伤病机 141

三、过度劳伤病机 142

四、“百病生于气”的含义及其意义 142

第三节 邪正盛衰病机 143

一、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144

二、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144

三、邪正盛衰与疾病急缓变化 144

四、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 145

五、邪正盛衰与疾病的预后关系 146

六、邪正盛衰变化的临证意义 146

第四节 病机十九条 147

一、病机概念及其意义 147

二、分析病机的重要性 148

三、病机十九条示范举例 149

四、分析病机的方法 159

第八讲 病证 161

第一节 热病 161

一、外感热病的概念及预后 162

二、外感热病的六经分证、传变规律、治法及预后禁忌 164

三、“两感于寒”的主症、传变规律及预后 165

四、温病与暑病的鉴别及治疗 166

五、热病的变证 167

第二节 咳病 171

一、咳病的发生 171

二、咳的脏腑辨证 174

三、咳病的治疗 175

四、几点重要内容及其意义 176

第三节 痛证 178

一、“三个结合”的学习方法 178

二、诊法知识在痛证辨证中的运用 179

第四节 水肿 184

一、《素问·评热病论》对水肿的认识 184

二、《素问·水热穴论》对水肿的认识 186

三、《素问·汤液醪醴论》对水肿的认识 189

第五节 痹证 193

一、痹证的病因病机 194

二、痹证的分类 195

三、痹证的传变及预后 200

四、痹证的预后 200

五、痹证的治疗 200

六、痹证与营卫的关系 200

七、痹证主要症状的机制 202

八、痹证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203

九、众痹和周痹 204

第六节 痿证 207

一、五脏主五体 208

二、痿证的病因病机 208

三、痿证的鉴别诊断 210

四、痿证的治疗原则 211

五、痿证与痹证的关系 213

第七节 厥证 214

一、寒厥证 215

二、热厥证 215

第八节 胀病 217

一、病证概念 217

二、病证鉴别 218

三、临床意义 218

四、肠覃与石瘕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219

五、肤胀与臌胀的治疗 220

第九讲 诊法 222

第一节 脉要精微 222

一、平旦诊病原理及其意义 223

二、诸诊合参的重要性 224

三、脉诊的原理及其运用举例 225

四、望色、察目、观形体姿态诊病的原理及其应用举例 226

五、闻声问疾的原理及其应用举例 227

第二节 《黄帝内经》诊病观 227

一、《内经》中的诊法原理 227

二、《内经》对诊病的具体要求 236

三、《内经》记载的诊病方法 238

第十讲 论治 246

第一节 治疗法则 246

一、正治与反治 247

二、治病求本举例 251

第二节 十三方 251

一、汤液醪醴 252

二、生铁落饮 253

三、左角发酒 254

四、泽泻饮 255

五、鸡矢醴 256

六、乌鲗骨藘茹丸 257

七、兰草汤 258

八、豕膏 259

九、陵翘饮 260

十、半夏秫米汤 261

十一、马膏膏法 262

十二、寒痹熨法 264

十三、小金丹 265

第十一讲 养生 267

一、《内经》对养生重要性的认识 267

二、《内经》对养生理论基础的认识 269

三、《内经》对养生基本原则的认识 276

四、《内经》常用的养生方法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