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分类 1
第三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3
第一章 定性化学分析 5
第一节 定性化学分析概论 5
一、为什么要学习定性化学分析 5
二、定性分析反应进行的条件 5
三、反应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6
四、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 7
五、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 8
第二节 常见阳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 8
一、与盐酸反应 8
二、与硫酸反应 8
三、与氢氧化钠反应 9
四、与氨反应 9
五、与碳酸铵反应 10
六、与硫化氢或硫化铵的反应 10
第三节 常见阳离子的系统分析法 11
一、阳离子第一组(盐酸组 12
二、阳离子第二组(硫化氢组) 14
三、阳离子第三组(硫化铵组) 18
四、阳离子第四组(碳酸铵组) 20
五、阳离子第五组(可溶组) 22
第四节 常见阴离子的分析 23
一、阴离子的分组 23
二、阴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 24
三、阴离子的初步检验 24
四、阴离子的鉴定 25
习题 29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 32
第一节 分析化学中误差的类型及来源 32
一、系统误差 32
二、偶然误差 33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 33
四、误差和偏差 34
五、标准偏差 35
第二节 误差的统计概念 37
一、误差的正态分布 37
二、t分布曲线 39
第三节 分析数据的处理 40
一、可疑值的取舍 40
二、分析结果的置信度和置信区间 42
三、显著性检验 43
四、控制图 45
第四节 减小分析误差的方法 46
一、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46
二、减小测量误差 47
三、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47
四、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47
第五节 有效数字和计算规则 49
一、有效数字 49
二、计算规则 50
习题 51
第三章 定量分析概论 53
第一节 定量分析的过程 53
一、取样 53
二、试样的分解 53
三、干扰物质的分离 53
四、测定 53
五、计算分析结果 53
第二节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54
一、被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形式 54
二、被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54
第三节 滴定分析法 55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主要方法 55
二、滴定分析反应的条件和滴定方式 55
三、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56
四、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58
习题 61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63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有关浓度计算 63
一、酸碱质子理论 63
二、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64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 68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68
二、混合指示剂 71
第三节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71
一、强碱滴定强酸 71
二、强碱滴定弱酸 74
三、强酸滴定弱碱 76
四、强碱滴定多元酸和混合酸 77
五、多元碱(水解盐)的滴定 79
六、关于滴定误差 80
第四节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80
一、0.1N HCl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80
二、0.1N NaOH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81
第五节 酸碱滴定法应用实例 82
一、直接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82
二、间接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84
三、返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85
习题 85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 87
第一节 络合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87
一、简单配位络合物 87
二、螯合物 88
第二节 乙二胺四乙酸及其络合物 89
一、EDTA的离解平衡 89
二、EDTA金属螯合物的特点 90
三、EDTA金属螯合物的离解平衡 91
第三节 络合滴定法的原理 97
一、滴定曲线 97
二、络合滴定中条件的判断 100
三、络合滴定中溶液酸度的控制 101
第四节 金属离子指示剂 103
一、金属离子指示剂的原理 103
二、常用的金属离子指示剂 104
第五节 混合离子的滴定 106
一、控制溶液酸度进行分步滴定 107
二、掩蔽 109
三、选用其它络合剂滴定 112
第六节 络合滴定的方法和应用 112
一、滴定方法 112
二、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14
习题 115
第六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117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概述 117
第二节 气化重量法 117
第三节 萃取重量法 118
第四节 沉淀重量法 119
一、采样及溶解 119
二、沉淀的制备 119
三、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123
四、沉淀的干燥、灼烧和称量 123
五、沉淀重量法测定水中硫酸盐 123
第五节 沉淀滴定法概述 123
第六节 银量法和指示剂 124
一、莫尔法(铬酸钾指示剂) 124
二、法扬司法(吸附指示剂) 125
三、佛尔哈德法(铁铵矾指示剂) 127
第七节 银量法的应用 128
一、硝酸银、硫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128
二、水样中氯化物的测定 129
三、有机卤化物的测定 129
习题 130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32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 132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132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132
三、外界因素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134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136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37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用的指示剂 141
一、氧化还原指示剂 141
二、专属指示剂 142
三、自身指示剂 143
第四节 高锰酸钾法 143
一、方法概要 143
二、标准溶液的制备 144
三、应用实例 145
第五节 碘量法 146
一、方法概要 146
二、标准溶液的制备 147
三、应用实例 149
第六节 重铬酸钾法 150
习题 151
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 153
第一节 电位分析法基础知识 153
一、化学电池 153
二、相间电位 154
第二节 电位分析法 155
一、参比电极 156
二、指示电极 157
第三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 158
一、pH玻璃电极与膜电位 158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 162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种类 164
第四节 直接电位法 168
一、电位法测溶液的pH值 168
二、测定离子活(浓)度的方法 170
三、直接电位法的准确性 172
四、直接电位法的特点 172
第五节 电位滴定法 173
一、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174
二、电位滴定法的应用和指示电极的选择 175
习题 177
第九章 伏安法 179
第一节 极谱法的基础知识 179
一、电解 179
二、分解电压 179
三、极化作用和超电位 180
第二节 极谱法的基本原理 182
一、极谱分析的基本装置 182
二、外加电压与滴汞电极电位的关系 183
三、极谱波的形成及其定量原理 183
四、扩散电流方程式 185
五、半波电位 186
六、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187
第三节 极谱定量分析方法及极谱分析的应用 190
一、定量分析方法 190
二、极谱分析法的应用 191
第四节 极谱催化波 192
一、平行催化波反应机理的模式 192
二、催化电流的性质 193
第五节 溶出伏安法 193
一、溶出伏安法的基本原理 193
二、溶出伏安法的两个主要步骤 194
三、溶出峰电流公式 196
四、溶出伏安法常用的几种工作电极 196
五、仪器和操作技术 197
第六节 单扫描极谱(示波极谱) 198
一、单扫描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99
二、峰电流与峰电位方程式 199
三、方法特点 200
习题 200
第十章 库仑分析法及电导分析法 202
第一节 库仑分析法 202
一、简介 202
二、法拉弟电解定律 202
三、控制电位的库仑分析法 202
四、恒电流库仑分析法 205
五、库仑滴定法的应用 208
第二节 电导分析法 210
一、关于电导的基本知识 210
二、电导仪和电导测定方法 213
三、电导法的应用 214
习题 216
第十一章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 218
第一节 光的基本性质 218
第二节 分子吸收光谱 219
一、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219
二、分子吸收光谱的特性 220
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221
四、常见发色团、助色团的吸收特性 222
五、溶剂效应 222
第三节 光的吸收定律 224
一、光的吸收定律——Lambert-Beer定律 224
二、偏离Lambert-Beer定律的情况及原因 227
第四节 分光光度计 229
一、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229
二、分光光度计的分类 234
三、几种分光光度计简介 235
四、分光光度计的波长校正 238
第五节 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 238
一、定性分析 238
二、定量分析 239
第六节 分光光度法反应条件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245
一、显色反应及其条件的选择 245
二、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 247
三、测量条件的选择 248
第七节 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250
一、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 250
二、萃取分光光度法 252
第八节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253
一、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253
二、双硫腙法测定尿中微量镉 254
三、苯酚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 255
习题 255
第十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57
第一节 概述 257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58
一、原子吸收光谱和共振线 258
二、原子吸收线的形状 258
三、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间的关系 259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61
一、光源 261
二、原子化器 262
三、分光系统 266
四、检测系统 266
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266
六、灵敏度和检出限 267
第四节 定量分析方法 268
一、标准曲线法 268
二、标准加入法 268
第五节 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269
一、光谱干扰及其消除 269
二、电离干扰及其消除 269
三、化学干扰及其消除 271
四、物理干扰及其消除 271
五、背景吸收与扣除 271
第六节 分析条件的选择 272
一、吸收线的选择 272
二、狭缝宽度的选择 273
三、灯电流的选择 273
四、火焰的选择及调节 273
第七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实例 273
习题 274
第十三章 分子荧光分析法 276
第一节 分子荧光的产生 276
一、荧光的发生 276
二、荧光效率 278
三、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281
第二节 溶液的荧光强度 281
一、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281
二、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282
第三节 测量荧光的仪器 284
一、荧光计的主要部件 284
二、荧光计的类型 285
第四节 荧光分析方法和应用 286
一、定量分析 286
二、荧光分析法的应用和示例 287
习题 290
第十四章 液相色谱法 292
第一节 概述 292
一、色谱法简介 292
二、色谱法的分类 292
第二节 柱色谱法 293
一、吸附柱色谱法 294
二、分配柱色谱法 298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 299
四、凝胶色谱法简介 301
第三节 薄层色谱法 303
一、基本原理和特点 303
二、操作技术 304
三、定性、定量 307
四、薄层色谱的新进展 308
五、应用实例 309
第四节 纸色谱法 310
一、基本原理 310
二、纸色谱技术 310
三、定性和定量方法 311
第十五章 气相色谱法 313
第一节 概述 313
一、气相色谱法的分类 313
二、气相色谱分析流程 313
三、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314
第二节 气相色谱基本理论 315
一、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315
二、塔板理论 317
三、速率理论 322
第三节 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324
一、分离度——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324
二、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327
第四节 色谱柱 329
一、色谱柱的分类 329
二、气相色谱固定相 330
三、填充色谱柱的制备 336
第五节 气相色谱检测器 336
一、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337
二、热导池检测器 339
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340
四、电子捕获检测器 342
五、光焰光度检测器 343
第六节 气相色谱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344
一、分析样品的判断和处理 344
二、定性分析 345
三、定量分析 346
第七节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351
一、大气成分及大气污染物的分析 351
二、水质污染分析 351
三、农药残留量测定 352
习题 353
第十六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355
第一节 概述 355
第二节 基本理论及影响色谱峰展宽的因素 356
一、涡流扩散项He 356
二、纵向扩散项Hd 356
三、传质阻力项 357
第三节 固定相与流动相 358
一、固定相 358
二、流动相 360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361
一、输液系统 361
二、进样装置 361
三、色谱柱 362
四、检测器 362
第五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363
一、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的选择 363
二、化学衍生法简介 365
三、应用实例 365
思考题 368
第十七章 样品分析的一般步骤 369
第一节 采样 369
一、概述 369
二、气、水、土壤、食品、生物样品的采集 370
三、其它样品 370
第二节 样品的预处理 371
一、样品的分解 371
二、有机物的消化 372
第三节 样品中分离干扰物质常用方法 372
一、沉淀分离与共沉淀分离法 373
二、溶剂萃取分离法 374
三、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376
第四节 分析方法的选择 377
一、测定的具体要求 377
二、应与被测组分的含量相适应 377
三、应考虑被测组分的性质 378
四、考虑干扰物质的影响 378
五、从实验设备和技术条件考虑 378
习题 378
附录 379
表一、无机弱酸和某些有机弱酸的离解常数(25℃) 379
表二、弱碱的离解常数(18~25℃) 381
表三、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I=0) 382
表四、几种络合平衡常数表示方法的比较 383
表五、EDTA螯合物的lgkMY(I=0.1,20~25℃) 383
表六、标准电极电位表(25℃) 384
表七、克式量电极电位表 388
表八、常用式量表 390
表九、原子量表 391
表十、国际单位制(SI)及常用常数 392
主要参考资料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