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人民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5月—1956年9月) 3
第一章 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3
一、接管城市,恢复社会秩序 3
二、建立各级人民政权 5
三、土地改革 9
四、城市民主改革 13
五、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21
六、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24
第二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36
一、作为平原省省会的新乡市 36
二、“三反”、“五反”运动 39
三、整风整党 45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稳步发展 49
五、引黄灌溉济卫工程的修建和毛泽东视察人民胜利渠 54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57
一、学习宣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新乡市“一五”计划的制定 57
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0
三、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6
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0
五、统购统销政策的全面实行 74
六、审干工作和肃反运动 78
七、中共新乡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84
第二编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9月—1966年5月) 89
第四章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89
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形势和任务 89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就 92
三、探索农业生产管理体制 97
四、贯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100
五、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105
六、应举社生产自救和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 111
第五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6
一、掀起兴修农田水利热潮 116
二、中共新乡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119
三、千厂运动和全民大办钢铁 124
四、毛泽东视察七里营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31
第六章 初步纠正“左”倾错误和“反右倾”斗争 138
一、毛泽东在新乡的两次谈话 138
二、人民公社的初步整顿 143
三、“反右倾”斗争和持续“大跃进” 149
第七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 156
一、克服严重困难的努力 156
二、贯彻“十二条”、“六十条”,恢复农村生产力 165
三、实行借地渡荒政策 175
四、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国民经济八字方针 177
五、精简职工,减少城市人口 182
六、甄别平反,调整社会政治关系 189
七、全面调整的初步成效 195
第八章 继续调整和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7
一、继续调整和国民经济全面好转 197
二、农村“四清”运动 200
三、城市“五反”、“四清”运动 208
四、治理盐碱洼地 215
五、战胜特大洪涝灾害 220
六、学习教育活动和奋发向上的社会风貌 226
七、中共新乡市第三次代表大会 239
八、十年探索的成就及经验教训 242
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251
第九章 新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动乱局面的形成 251
一、“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逐步发动 251
二、全市动乱愈演愈烈 259
三、全市党政机关瘫痪 264
四、“二一四惨案”与“七六武斗事件”的发生 268
五、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272
第十章 “斗、批、改”运动与“新市委”的成立 275
一、大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275
二、开展“斗、批、改”运动 277
三、开展整建党 285
四、中共新乡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与“新市委”的成立 293
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95
第十一章 “文革”中后期纠“左”的努力与受挫 303
一、在“批陈整风”与“批林整风”中落实党的干部政策 303
二、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 305
三、极左思潮指导下的“刹妖风”和“批林批孔”运动 314
四、1975年各条战线的初步整顿 319
五、“文革”末期的几项政治运动 321
六、“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结束与反思 323
第四编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331
第十二章 初步拨乱反正 331
一、开展“揭批查”运动 331
二、初步平反冤、假、错案 336
三、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39
第十三章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 342
一、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342
二、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 346
后记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