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艺术通史简编 第4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希凡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3159079
  • 页数:6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中华艺术通史》简编版的第四卷,结合历史遗存、文化典籍以及出土文物实物,艺术学的视野系统介绍了我国艺术的发展历程,史论结合、图文并叙。

第六编 五代两宋辽西夏金 4

概述 4

一、文化环境的变迁 4

二、市井文化生活的繁荣 6

三、兴盛的士大夫艺术生活 9

四、艺术的嬗变 12

五、美学气象 18

六、审美特征 23

第一章 表演艺术的时代性辉煌 29

第一节 宫廷宴乐的盛大 29

第二节 市井艺术的崛起 33

一、汴京瓦舍勾栏的产生 34

二、临安瓦舍勾栏的继起 37

三、表演与创作组织的建立 39

第三节 各民族表演艺术及其交流 40

一、辽国表演艺术 41

二、西夏表演艺术 41

三、金国表演艺术 42

第二章 精彩纷呈的民间舞蹈 44

第一节 概述 44

第二节 城乡舞队之舞 46

一、城乡舞队之名 47

二、宋代舞队部分节目 49

第三节 祭祀和娱乐之舞 52

一、祭祀乐舞 52

二、娱乐性乐舞 54

第四节 南方少数民族舞蹈的独立发展 57

一、瑶、苗等族民俗歌舞 57

二、壮族民俗舞蹈 60

三、黎族民俗舞蹈 62

第三章 宫廷舞蹈的历史性转折 63

第一节 宋代宫廷舞蹈 63

一、宫廷宴乐及大曲 64

二、大曲表演的具体实例 66

三、宫廷其他宴乐舞蹈 69

四、宫廷雅乐舞蹈 71

第二节 宫廷、贵族宴乐中的队舞 72

一、宫廷队舞 72

二、贵族家的小型队舞 75

第三节 辽、西夏、金舞蹈的多元发展 76

一、辽代舞蹈 76

二、西夏舞蹈 78

三、金代舞蹈 78

第四章 说话艺术的历史性辉煌 81

第一节 实力最雄厚的说唱技艺:说话 81

第二节 最受欢迎的说话技艺:小说 85

第三节 与小说分庭抗礼的讲史 88

第四节 俗讲的孑遗 91

一、说经 91

二、说参请 91

三、说诨经 92

第五节 说话技艺的附庸 92

一、合生 93

二、商谜 93

三、说诨话 94

第五章 说唱艺术的市井化展开及其繁荣 95

第一节 传统的歌唱技艺 95

一、小唱 95

二、嘌唱 97

三、唱令曲小词 98

第二节 瓦舍中的流行歌曲:唱赚 99

第三节 源于商业吆喝的技艺 101

一、叫声 101

二、说唱货郎儿 102

第四节 有说有唱诸宫调 103

第五节《刘知远》与《西厢记》诸宫调 106

一、《刘知远诸宫调》 107

二、《西厢记诸宫调》 107

第六节 文人技艺鼓子词 109

第六章 戏曲演出占据表演艺术的中心地位 112

第一节 杂剧的变迁 112

一、五代优戏 112

二、北宋杂剧 113

三、南宋杂剧 115

四、辽金杂剧 118

第二节 杂剧表演手段的初步综合 120

一、结构体制 120

二、角色体制 121

三、音乐体制 122

四、表演体制 124

五、美学追求 125

第七章 成熟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南戏的形成 130

第一节 南戏的体制 130

一、演出体制 130

二、角色体制 134

三、音乐体制 137

第二节 中国戏曲舞台艺术特征的初步形成 139

第八章 音乐的广泛开拓 144

第一节 市民音乐 144

一、市井音乐活动 144

二、民歌与民间小曲 146

第二节 宫廷音乐 150

一、雅乐 150

二、燕乐 156

三、鼓吹乐 158

四、大曲音乐 159

第三节 曲子词与文人音乐 161

一、曲子词的发展基础 161

二、曲子词的音乐形态 162

三、曲子词的作家与作品 164

第九章 多民族音乐的发展 167

第一节 辽音乐 167

一、民间音乐 167

二、宫廷音乐 170

第二节 西夏音乐 173

一、民间音乐 174

二、宫廷音乐 177

第三节 金音乐 179

一、民间音乐 179

二、宫廷音乐 180

第十章 时代文化对美术的影响 182

第一节 古今之际 182

第二节 词与画 184

第三节 文人画的兴起 185

第四节 宫廷画院的建立及“院体”画风 186

第五节 美术各门类的走势和成就 187

第十一章 步入盛期的山水画 189

第一节 概况 189

一、“度物象而取其真” 189

二、水墨样式 191

三、南北分立与多样风格 192

四、皴法的成熟和“院体”山水 194

第二节 五代时期北南两方山水画 196

一、北方画派与荆浩、关仝 196

二、南方画派与董源、巨然 199

第三节 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坛 202

一、以李成、范宽、郭熙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 202

二、北宋中期以后的宗室画家群及院画青绿山水 206

三、北宋其他山水画家 209

第四节 “南宋四家” 210

一、变风之先的李唐 211

二、刘松年 212

三、马远、夏圭的边角之景 214

第五节 南宋其他山水画及辽金山水画 217

一、“二赵”及其青绿山水 217

二、减笔及泼墨山水画 219

三、南渡诸家及钱塘一带的画家群 220

四、辽金山水画 222

第十二章 花鸟画及人物画的新发展 224

第一节 花鸟画流派的形成——“徐黄异体” 224

一、“黄家富贵” 224

二、“徐熙野逸” 226

第二节 北宋中晚期花鸟画新风 227

一、“写生赵昌” 228

二、崔白与画院花鸟画新风 229

三、徽宗花鸟及宣和体 231

第三节 精致的南宋院体花鸟画 233

一、前期南宋院体花鸟画 233

二、后期南宋院体花鸟画 234

第四节 南唐宫苑人物画的高度成就 237

一、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237

二、周文矩和王齐翰的宫廷人物画 238

三、卫贤等其他宫苑人物画家及作品 241

第五节 风俗、历史画的兴盛 241

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42

二、北宋其他风俗、历史画 244

三、南宋风俗画 245

四、南宋历史画 248

五、辽西夏金大理画院活动及鞍马人物、历史画 251

第六节 道释画及壁画人物 253

一、西蜀及北宋时期的道释画 253

二、南宋禅画 255

三、壁画人物 258

第十三章 尚意时代的文人画及书法 261

第一节 文人画的兴起 261

一、文人画的思想源流及理论 261

二、文同与湖州竹派 263

三、苏轼及其“枯木怪石” 265

四、“米氏云山” 266

五、李公麟及其白描鞍马人物 269

六、其他文人画家的成就 272

第二节 书法风气之变与时代特征 275

一、书风之变 275

二、时代特征 276

三、书学枢纽杨凝式 277

第三节 书坛“宋四家” 279

一、“当世第一”的蔡襄 279

二、尚意书风的创立者苏轼 281

三、草书之变的里程碑黄庭坚 284

四、尚意书风的巅峰代表米芾 288

第四节 其他两宋书家及辽金书坛 291

一、赵佶“瘦金体” 291

二、五代北宋其他书家 292

三、南宋书坛 294

四、金朝书坛 296

第五节 宋代刻帖 298

一、刻帖的兴盛及影响 298

二、传世重要刻帖 300

第十四章 版画、雕塑及建筑艺术 303

第一节 版画艺术的首度兴盛 303

一、五代十国的版画 303

二、宋代宗教版画 305

三、宋代书籍插图及民俗版画 306

四、辽西夏金地区的版画 308

第二节 世俗化倾向的雕塑艺术 310

一、寺观宗祠雕塑和塔幢石雕 310

二、石窟造像 314

三、陵墓雕塑 317

四、民间雕刻 318

第三节 建筑艺术的系统成就 319

一、城市变革和技术进步对建筑的影响 320

二、建筑的空间艺术 322

三、建筑造型的演变 327

四、造园艺术 329

五、建筑装饰 332

第十五章 宋瓷及其他工艺美术品类 335

第一节 典雅的宋瓷 335

一、宋瓷体系 335

二、宋瓷特色 337

第二节 五大名窑 339

一、天青葱绿的汝窑 339

二、古典雅洁的官窑 340

三、米色开片的哥窑 341

四、乳光焰红的钧窑 342

五、白釉印花的定窑 343

第三节 宋代其他名窑及辽金瓷 344

一、宋代其他名窑 344

二、辽金瓷 347

第四节 染织刺绣工艺 349

一、宋锦 349

二、缂丝及花罗 350

三、印染及刺绣 352

四、辽西夏金回纥织绣 353

第五节 金属玉器玻璃工艺 354

一、金银器及铜器 354

二、玉器及玻璃工艺 356

第六节 漆竹木牙角工艺 357

一、漆器 357

二、竹木牙角工艺 359

第七节 文房四宝 359

一、宣笔及名墨 359

二、名纸及名砚 360

第十六章 美术著述的新成就 362

第一节 画论著述 362

一、荆浩《笔法记》 362

二、郭熙《林泉高致》 363

三、韩拙《山水纯全集》 364

四、花鸟及人物画理论著述 365

第二节 绘画品评著述 366

一、黄休复《益州名画录》 366

二、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及《五代名画补遗》 367

三、其他绘画品评著述 368

第三节 画史著述 368

一、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369

二、邓椿《画继》及其他画史著述 370

第四节 著录、鉴藏著述及金石、建筑学著作 371

一、《宣和画谱》及米芾等人的鉴藏著述 371

二、金石学的滥觞及著作 372

三、《木经》和《营造法式》 373

第五节 书法史论著述 374

一、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的书论 375

二、《宣和书谱》及北宋其他书法论著 376

三、南宋主要书法史论著述 376

第七编 元代 382

概述 382

一、元朝建立与中华艺术的发展 382

二、元代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393

第一章 元代杂剧 404

第一节 杂剧的兴盛 404

一、杂剧“一代之文学”地位的确立 404

二、杂剧的演出中心 405

三、多元艺术的综合与演进 406

四、蒙古及周边民族艺术对杂剧的影响 407

五、科举行废与书会才人的作用 407

第二节 关汉卿及其剧作 408

一、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 408

二、《窦娥冤》与社会批判精神 409

三、《救风尘》与女性形象 409

四、《单刀会》与英雄主义 410

五、关汉卿杂剧创作的艺术特色 411

第三节 王实甫与《西厢记》 412

一、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412

二、《西厢记》的题材演变 413

三、《西厢记》的思想内容 414

四、《西厢记》的艺术特点 415

第四节 杂剧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417

一、直面现实——杂剧的批判功能 417

二、民本思想——杂剧审美视角的下移 417

三、诗情画意——杂剧的诗化原则 418

四、劲切雄丽——杂剧的审美风格 418

五、团圆收煞——杂剧的结构模式 419

六、雅俗共赏——杂剧的审美境界 420

第二章 元代南戏 421

第一节 南戏的勃兴 421

一、南戏与北杂剧的差异 422

二、关注现实生活,反映人民心声 423

第二节 高明与《琵琶记》 424

一、高明的生平与思想 424

二、《琵琶记》是让人战栗的生活画卷 425

三、赵五娘的艺术形象 425

四、蔡伯喈的艺术形象 426

五、《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427

第三节 南戏四大本 429

一、《荆钗记》 429

二、《白兔记》 430

三、《拜月亭记》 431

四、《杀狗记》 432

第三章 元代戏曲演出形式与舞台艺术 433

第一节 演出构制与演出形式 433

一、“书会”“才人”与“掌记” 433

二、戏班与演出形式 434

第二节 杂剧音乐 436

一、曲调来源 436

二、构成套数的方法 436

三、曲牌的灵活性 439

四、宫调与乐曲结构关系 440

五、音乐的风格特点 442

第三节 南戏音乐 442

第四节 表演艺术 443

一、表演艺术的继承性 444

二、虚实相兼的表演原则与时空的灵活性 444

三、程式化表演初具规模 445

四、北杂剧与南戏的角色行当 446

第五节 舞美艺术 448

一、南戏与杂剧人物的装扮 448

二、舞台装置与砌末 449

第四章 元代音乐 451

第一节 歌曲及其新发展 451

一、市井小曲 451

二、词曲 452

三、散曲 452

四、青楼艺伎的歌唱活动 454

五、熊朋来与《诗经》歌曲 455

六、蒙古族歌曲 456

第二节 说唱音乐 458

一、诸宫调 458

二、陶真 459

三、驭说 459

四、琵琶词 460

五、词话 461

六、道情 461

七、货郎儿 461

第三节 乐器与器乐 462

一、乐器 462

二、器乐 467

三、琵琶音乐 469

第四节 雅乐与宴乐 470

一、雅乐 470

二、宴乐 471

第五章 元代舞蹈 472

第一节 宫廷乐舞 472

一、祭祀天地宗庙的雅乐舞蹈 473

二、朝会飨燕中的“乐队” 473

三、华服盛会“诈马宴” 474

四、神秘的《十六天魔舞》 474

五、文献与文物中的其他舞蹈 475

第二节 宗教舞蹈 477

一、蒙古族大树崇拜舞蹈 477

二、萨满降神歌舞与《安代》 478

三、歌舞、百戏参与的盛大佛事活动——游皇城 478

四、藏传佛教的寺院舞蹈——羌姆 479

五、敦煌元代壁画中的舞姿 479

六、《东巴经》记载的东巴教舞蹈 480

第三节 民间舞蹈 483

一、普遍流传的“踏歌” 483

二、“罟罟冠”与《舞雁儿》 484

三、中亚、西亚传来的《回回舞》 484

四、西南民族乐舞《白沙细乐》 484

五、汉族民间舞蹈 485

第四节 杂剧和戏曲中的舞蹈 486

第六章 元代绘画与书法篆刻 488

第一节 元代绘画 488

一、固守道统的遗民画家 488

二、赵孟頫的绘画成就 491

三、文人画的高峰“元四家” 494

四、永乐宫壁画 503

第二节 元代书法篆刻 506

一、元代书法的发展脉略 506

二、少数民族书家 514

三、元代篆刻 516

第七章 元代建筑与雕塑 518

第一节 元代建筑 518

一、元大都 519

二、大都宫殿苑囿 521

三、佛道寺观 525

第二节 元代雕塑 528

一、佛教雕塑 528

二、道教雕塑 531

三、著名雕塑家阿尼哥 534

第八章 元代工艺美术 537

第一节 服饰变革与织绣印染的发展 537

一、服饰的变革 537

二、精致华贵的丝绸锦绣 539

三、极富民族特色的毡罽 542

四、流行天下的棉布 543

第二节 时风与器皿成造 544

一、豪奢的大型玉作 545

二、华丽的金银器 546

三、来自民间的漆艺新风 548

第三节 陶瓷工艺的审美转向 550

一、瓷业重心南移与“瓷都”的孕育 550

二、各地民窑的嬗变 551

三、景德镇陶瓷工艺的创新 555

第九章 元代艺术理论 560

第一节 戏曲论著与戏曲理论 560

一、钟嗣成与《录鬼簿》 560

二、贾仲明与《录鬼簿续编》 561

三、夏庭芝与《青楼集》 562

四、散见的戏曲论述 562

第二节 音乐论著 565

一、《唱论》 565

二、《中原音韵》 566

三、《琴律发微》 567

四、《乐考》《琴述》与《律吕成书》 568

第三节 书画论著 569

一、文人画理论 569

二、绘画技法理论 571

三、书法论著 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