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总论:中国需要创新立国战略 7
第一节 创新立国战略提出的国内背景 8
一、2050年把中国建成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 8
二、以劳动力要素为代表的要素供给格局之变化 11
三、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的倒逼 13
第二节 创新立国战略提出的全球背景 17
一、21世纪全球新技术革命的潮流 18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挑战 20
三、当代世界注重人的自身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24
第三节 本书主笔关于创新理论的探索 26
一、20世纪80年代:从《企业创新论》切入 27
二、20世纪90年代:系统探讨现代企业创新体系 27
三、世纪之交:探索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 28
四、21世纪第一个10年: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论》 29
第四节 本书的逻辑体系及主要内容 31
一、本书的逻辑体系 31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33
第二章 加工大国的严酷现实及其内在矛盾 37
第一节“加工大国”:战略转变的历史起点 38
一、中国“加工大国”的现状 38
二、全球产业分工背景下的“加工大国” 42
三、特殊要素禀赋驱动下的“加工大国” 43
第二节“加工大国”内在的结构性矛盾 45
一、贸易结构的矛盾 46
二、内外需结构的矛盾 50
三、要素投入结构的矛盾 52
第三节“加工大国”内在的体制性矛盾 55
一、劳动力价格扭曲 55
二、土地价格扭曲 57
三、与体制性矛盾相关的政策性扭曲 58
第三章 国家层面创新:创新型国家的制高点 61
第一节 国家创新战略、创新体系与创新政策 62
一、关于国家创新战略 62
二、关于国家创新体系 67
三、关于国家创新政策 75
第二节 国家创新重大举措 80
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80
二、前沿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 85
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89
第三节 中央地方协同推进国家自主创新 92
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92
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95
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 98
四、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100
第四章 产业层面创新:创新型国家的栋梁 115
第一节 产业创新体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栋梁作用 115
一、产业创新体系在创新型国家中占据重要地位 115
二、产业创新体系的“四个坚持” 117
三、中国产业创新体系建设进展分析 120
四、创新体系残缺:困扰中国产业发展的“顽疾” 125
第二节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29
一、鼓励企业成为产业技术创造的第一源头 130
二、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产业 132
三、以信息化推动传统制造产业改造 135
第三节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37
一、瞄准发展瓶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137
二、瞄准信息化需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39
三、瞄准结构升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41
四、瞄准人类健康:发展生物产业 142
五、瞄准能源制约:发展新能源产业 143
六、瞄准产业基础:发展新材料产业 145
七、瞄准未来竞争: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146
第四节 产业创新案例分析 147
一、产业政策助推型典型案例:通信设备制造业 147
二、示范区战略推动型典型案例:中关村园区 150
三、基地建设拉动型典型案例:沈阳老工业改造 154
四、案例对产业创新的启示与借鉴 158
第五章 企业层面创新:创新型国家的伟力之源 163
第一节 企业创新:整个创新体系的微观基础 164
一、企业创新的总体分析 164
二、企业创新的主体性 165
三、中国企业创新在整个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 167
第二节 中国企业创新的现状与问题:“创新萎缩症”再诊断 169
一、二十年来克服“企业创新萎缩症”的努力 169
二、企业“创新萎缩症”的医治效果 170
三、企业“创新萎缩症”难治的根源 171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企业创新的若干战略要点 175
一、要点之一:以自主创新为基础 175
二、要点之二:以应用创新为核心 177
三、要点之三:企业差异化战略 178
四、要点之四:打造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体制 180
第四节 企业创新案例分析 181
一、华为公司创新案例 181
二、联想公司创新案例 184
三、奇瑞公司创新案例 185
四、三个案例对创新企业的启示 187
第六章 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大国的基础 191
第一节 迈向创新大国的基础在于创新型科技人才 191
一、人才、创新性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 192
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极端重要性 199
第二节 中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分析 201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204
第三节 中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创新力分析 206
一、区域人才创新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206
二、中国各省市人才创新能力的测算与比较 209
三、中外人才创新能力比较 218
第四节 中国创新型科技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构想 220
一、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220
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配置与使用 221
三、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评价与考核 222
四、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激励与保障 223
五、创新环境与创新文化的营造与构建 224
六、实行优先投资人才的创新人才投入制度 225
七、优化科技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225
第七章 创新型教育: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227
第一节 创新人才匮乏:中国教育的问题所在 228
一、从社会供求的落差来看:创新型人才的供给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228
二、从今昔名校对比来看:创新型人才并未“水涨船高” 232
三、从中外教育竞争力来看:中国创新性人才成长缺乏根基 235
第二节 制度性缺陷:现行教育为什么难出人才? 238
一、“行政化”:依附性的办学模式 238
二、千篇一律:灌输性的教育模式 243
三、固化评价:创新天才难冒尖 248
第三节 打造创新型人才:推进教育制度创新 252
一、教育制度改革: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舞台 252
二、教育模式的创新:“保持开放的头脑” 254
三、改革人才选拔与使用制度:营造“通天之塔” 255
第八章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型国家的制度保障 259
第一节 中国知识产权战略总体分析 260
一、知识产权与创新型国家 260
二、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262
第二节 中国知识产权的创造 265
一、中国知识产权创造的基本态势 265
二、知识产权创造的基础、主体和环境 266
三、全面提升知识产权质量 268
第三节 中国知识产权的运用、管理 268
一、中国知识产权的运用 269
二、中国知识产权的管理 271
第四节 中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274
一、中国知识产权立法 274
二、中国知识产权司法 278
三、中国知识产权执法 281
第九章 配套型经济体制:迈向创新大国的体制支撑 285
第一节 构建与“创新立国”相适应的财税体制 286
一、财税体制与政策:创新大国的加速器 286
二、促进创新的财政投入制度 287
三、促进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 292
四、促进创新的税收优惠制度 294
第二节 促进创新的金融体制 300
一、金融体制:创新大国的“输血器” 300
二、促进创新的风险投资制度 301
三、促进自主创新的融资体制 305
第三节 促进创新的市场体制 311
一、市场体制:经济创新的广阔舞台 312
二、促进创新的技术交易市场 313
三、促进创新的新型市场:资本、资源、环境市场 316
四、改革价格形成机制:矫正价格扭曲 319
第四节 促进创新的产权激励机制 322
一、产权激励:经济创新的发动机 322
二、技术产权激励制度:技术产权资本化 323
三、管理者产权激励制度:管理产权资本化 325
第五节 促进创新的政府管理体制 328
一、政府改革:创新大国的关键所在 328
二、围绕创新转变政府职能 329
三、围绕创新改革审批制度 331
后记 333
参考文献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