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星云大师 1
凡例 1
憨山禅学之研究&陈松柏 1
第一章 叙论 1
第二章 憨山禅学之时代背景 9
第一节 明末之政治现实与社会之趋势 9
第二节 明末三教环境 16
第三节 明末佛教宗门流弊 28
第四节 憨山当时之禅学趋向 37
第三章 憨山禅学之思想渊源 47
第一节 憨山禅学与儒家思想 47
第二节 憨山禅学与道家思想 54
第三节 清凉澄观之华严思想 61
第四节 法华思想与天台教观 67
第五节 东山法门以来之净土思想 75
第四章 憨山禅学的方法论 87
第一节 憨山禅学之基本思惟模式 88
第二节 相应于自性为核心而发展之诠释通路 96
第三节 相应于融摄之思惟方式所发展的诠释通路 103
第五章 以自性为中心之憨山禅学的「本体论」 111
第一节 憨山禅学之本体论基础 112
第二节 憨山禅学本体论之动向发展 135
第六章 以自性为中心之憨山禅学的「工夫论」 183
第一节 憨山禅学之工夫论基础 184
第二节 憨山禅学工夫论之核心论题 228
第七章 结论 247
第一节 憨山禅学之基本性格 247
第二节 憨山禅学之时代意义 253
第三节 憨山禅学对后世的影响 263
第四节 憨山禅学之优劣评价 270
第五节 总结 282
附录 287
本文实际引用及参考书目 309
竺道生顿悟思想之研究&陈松柏 329
第一章 生平著述及其时代、学术背景 329
第一节 道生之生平略历及其著述 329
第二节 时代背景 338
第三节 学术背景 345
第二章 顿悟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 359
第一节 般若思想 359
第二节 佛性思想 374
第三章 顿悟思想之义理内容 393
第一节 道生当时的顿渐之争 394
第二节 顿悟思想的义理结构 407
第四章 顿悟思想之评价及其现代意义 439
第一节 顿悟思想之评价 439
第二节 顿悟思想的现代意义 451
第五章 结论 459
本文实际参考及引用文献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