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篇 常见症状 7
第一节 发热 7
第二节 疼痛 10
一、头痛 13
二、胸痛 15
三、腹痛 16
(一)急性腹痛 16
(二)慢性腹痛 17
第三节 水肿 18
第四节 皮肤粘膜出血 20
第五节 呼吸困难 21
第六节 咳嗽与咳痰 23
第七节 咯血 25
第八节 紫绀 27
第九节 心悸 29
第十节 吞咽困难 31
第十一节 恶心与呕吐 32
第十二节 呕血 33
第十三节 便血 35
第十四节 腹泻 36
第十五节 便秘 38
第十六节 黄疸 39
第十七节 腹水 43
第十八节 排尿异常 44
一、少尿与无尿 44
二、多尿 45
三、尿频、尿急、尿痛 45
四、尿潴留 46
五、尿失禁 47
第十九节 血尿 47
第二十节 眩晕 48
第二十一节 惊厥 49
第二十二节 意识障碍 51
第二篇 问诊 54
一、问诊的重要性 54
二、问诊方法 54
三、问诊内容 55
第三篇 检体诊断 59
第一章 基本检查法 59
第一节 视诊 59
第二节 触诊 60
第三节 叩诊 61
第四节 听诊 62
第五节 嗅诊 63
第二章 一般检查 64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64
一、性别 64
二、年龄 64
三、体温 65
四、呼吸、脉搏、血压 66
五、发育与体型 66
六、营养 66
七、意识状态 67
八、面容与表情 68
九、体位 69
十、姿势 70
十一、步态 70
第二节 皮肤 71
(一)颜色 71
(二)湿度与出汗 72
(三)弹性 72
(四)皮疹 72
(五)皮肤脱屑 72
(六)紫癜 73
(七)蜘蛛痣 73
(八)水肿 73
(九)瘢痕 74
(十)毛发 74
第三节 淋巴结 74
第三章 头部 75
一、头颅 75
二、头部器官 76
(一)眼 76
(二)耳 80
(三)鼻 81
(四)口 82
(五)腮腺 85
第四章 颈部 86
(一)颈部的外形与分区 86
(二)颈部的姿势与运动 86
(三)颈部的皮肤与包块 86
(四)颈部血管 87
(五)甲状腺 87
(六)气管 88
第五章 胸部 88
第一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 88
第二节 胸壁、胸廓及乳房 90
一、胸壁 90
二、胸廓 91
三、乳房 92
第三节 肺和胸膜 93
一、视诊 94
(一)呼吸运动 94
(二)呼吸频率、节律 95
二、触诊 96
(一)呼吸运动 96
(二)触觉语颤 96
(三)胸膜摩擦感 97
三、叩诊 97
(一)正常叩诊音 97
(二)胸部的异常叩诊音 99
四、听诊 99
(一)正常呼吸音 100
(二)异常呼吸音 101
(三)罗音 102
(四)听觉语音 104
(五)胸膜摩擦音 104
(六)硬币叩击音 105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105
大叶性肺炎 105
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 105
支气管哮喘 106
胸腔积液 106
气胸 107
第五节 心脏 108
一、视诊 108
(一)心前区隆起 108
(二)心尖搏动 108
(三)心前区其它部位的搏动 109
二、触诊 109
(一)心前区搏动 109
(二)震颤 109
(三)震荡 110
(四)心包摩擦感 110
三、叩诊 110
(一)心脏浊音界 110
(二)正常心界 111
(三)心界的各部组成 111
(四)心脏浊音界的改变 112
四、听诊 112
(一)瓣膜听诊区 113
(二)听诊内容 113
1.心率 113
2.心律 113
3.心音 114
4.心脏杂音 120
5.心包摩擦音 127
附:血管 127
一、视诊 127
二、触诊 128
(一)速率 128
(二)节律 128
(三)紧张度 128
(四)强弱或大小 128
(五)波形 129
(六)动脉壁的情况 129
三、听诊 129
四、血压测量 130
第六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131
二尖瓣狭窄 131
二尖瓣关闭不全 131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32
心包积液 132
心功能不全 133
附:心功能的分级 134
第六章 腹部 135
第一节 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135
(一)腹部范围 135
(二)体表标志 135
(三)腹部分区 136
第二节 视诊 138
(一)腹部外形 138
(二)呼吸运动 139
(三)腹壁皮肤 139
(四)腹壁静脉 141
(五)蠕动波 142
(六)上腹部搏动 142
(七)腹直肌分离 142
第三节 触诊 142
(一)腹壁紧张度 143
(二)压痛及反跳痛 143
(三)腹部包块 144
(四)液波震颤 145
(五)肝脏触诊 145
(六)胆囊触诊 147
(七)脾脏触诊 148
(八)肾脏触诊 149
(九)膀胱触诊 150
(十)胰脏触诊 151
(十一)正常腹部可触到的脏器 151
第四节 叩诊 152
(一)腹部叩诊音 152
(二)肝脏及胆囊叩诊 152
(三)胃泡鼓音区 152
(四)脾脏叩诊 153
(五)肾脏叩诊 153
(六)膀胱叩诊 153
(七)腹水的叩诊 153
第五节 听诊 154
(一)肠鸣音 154
(二)振水音 154
(三)心血管音 154
(四)摩擦音 155
(五)搔弹音 155
第六节 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156
胃、十二指肠溃疡 156
急性腹膜炎 157
门脉性肝硬化 158
急性胆囊炎 160
急性胰腺炎 161
急性阑尾炎 161
肠梗阻 162
腹部包块 163
第七章 生殖器、肛门、直肠 167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 167
(一)阴茎 167
(二)阴囊 167
(三)前列腺 168
(四)精囊 169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 169
(一)女性外生殖器 169
(二)女性内生殖器 169
第三节 肛门与直肠 169
(一)视诊 170
(二)触诊 170
第八章 脊柱及四肢 171
第一节 脊柱 171
一、脊柱弯曲度 171
二、脊柱活动度 172
三、脊椎压痛与叩击痛 172
第二节 四肢 173
一、形态异常 173
二、运动功能障碍 175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 176
第一节 颅神经检查 176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 176
(一)随意运动与肌力 176
(二)肌张力 177
(三)不随意运动 177
(四)共济运动 178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 178
(一)浅感觉检查 179
(二)深感觉检查 179
(三)复合感觉 179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 180
(一)浅反射 180
(二)深反射 181
(三)病理反射 181
(四)脑膜刺激征 183
(五)拉赛格征 184
第五节 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184
第六节 神经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185
多发性神经炎 185
脑脓肿 186
脑血栓形成 186
第四篇 器械检查 187
第一章 心电图 187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187
一、心电发生原理 187
(一)心肌的除极和复极过程 187
(二)容积导电 189
(三)心电向量概念 191
(四)心脏传导系统及心电图各波的形成 192
二、心电图导联 195
(一)标准导联 195
(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195
(三)胸导联 196
三、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199
(一)额面向量环与肢体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199
(二)横面向量环与胸导联心电图的关系 199
四、心电轴 200
(一)平均心电轴的概念 200
(二)平均心电轴的测定方法 200
(三)心电轴偏移及其临床意义 202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202
一、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202
(一)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 202
(二)心率的计算 202
(三)各波振幅及时间的测量 203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的分析 203
第三节 心房与心室肥大 205
一、心房肥大 205
(一)左房肥大 205
(二)右房肥大 206
(三)双房肥大 206
二、心室肥大 206
(一)左室肥大 206
(二)右室肥大 207
(三)双侧心室肥大 208
第四节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10
一、心绞痛 210
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11
三、心电图负荷试验 213
(一)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 213
(二)分级运动试验 215
第五节 心肌梗塞 216
一、急性心肌梗塞的基本图形 216
二、心肌梗塞心电图的演变及分期 218
三、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219
四、不典型心电图的表现 221
第六节 心律失常 222
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222
(一)自律性 222
(二)兴奋性 223
(三)传导性 224
二、心律失常的概念和分类 225
(一)冲动起源异常 226
1.窦性心律失常 226
2.过早搏动 227
3.阵发性心动过速 229
4.扑动与颤动 231
(二)冲动传导异常 232
1.窦房传导阻滞 233
2.房室传导阻滞 233
3.室内传导阻滞 235
4.预激综合征 240
第七节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241
一、心电图分析方法 241
二、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242
第二章 心向量图、心音图、心尖搏动图及颈动脉波图 243
第一节心向量图 243
一、正常心向量图 244
二、心向量图分析方法 245
三、心向量图的临床应用 246
第二节 心音图 246
一、正常心音图 246
二、额外心音 247
三、心脏杂音 248
第三节 心尖搏动图 249
一、正常心尖搏动图 249
二、心尖搏动图在临床上的应用 250
第四节 颈动脉波图 251
一、正常颈动脉波 251
二、临床应用 251
第三章 超声检查 252
第一节 超声诊断的基础 252
(一)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252
(二)超声诊断的基础及原则 255
第二节 超声诊断法种类和特点 258
(一)超声示波法(A型) 258
(二)超声显象法(B型或BP型) 258
(三)超声光点扫描法(M型) 259
(四)超声多普勒诊断法(D型) 259
第三节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260
(一)颅脑超声检查 260
(二)妇产科超声检查 261
(三)腹部包块超声检查 263
(四)体腔积液的超声检查 264
(五)肝脾超声检查 264
(六)胆囊超声检查 268
第四节 超声心动图 269
一、正常超声心动图 270
(一)M型超声心动图 270
(二)切面超声心动图 272
二、异常超声心动图 273
(一)二尖瓣狭窄 273
(二)二尖瓣脱垂 273
(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73
(四)左房粘液瘤 274
(五)肥厚性阻塞型心肌病 274
(六)房间隔缺损 275
(七)法鲁四联症 276
(八)人工瓣置换后M型超声心动图 276
三、心脏超声造影 277
第四章 肺功能测验 278
一、通气功能检查 278
(一)肺容量 278
(二)通气功能 279
(三)气体分布 281
二、换气功能检查 281
(一)弥散功能 281
(二)通气/血流比例 281
(三)血气分析 281
三、呼吸力学检查 282
(一)肺顺应性 283
(二)气道阻力 283
四、小气道功能检查 283
(一)流速-容量曲线 283
(二)闭合气量 283
(三)频率依赖顺应性 284
五、肺功能测验的临床估价 284
第五篇 实验诊断 285
第一章 血液检查 285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285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检查 286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自的减少 287
(二)红细胞形态学改变的临床意义 287
(三)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289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 290
(一)白细胞增多及减少的临床意义 291
1.中性粒细胞 291
2.嗜酸性粒细胞 293
3.嗜碱性粒细胞 295
4.淋巴细胞 296
5.单核细胞 297
(二)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298
(三)白细胞常见的病理形态 299
附:自动细胞计数器 300
第二节 贫血性疾病的其他检查 301
一、网织红细胞计数 301
二、红细胞比积测定和红细胞平均指数的计算 302
(一)红细胞比积测定 302
(二)红细胞平均指数的计算 302
三、红细胞直径曲线测定 303
四、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304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305
(二)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 306
(三)酸溶血试验 306
(四)蔗糖水溶血试验 307
(五)尿内含铁血黄素检查 307
(六)冷溶血试验 308
(七)抗人球蛋白试验 308
(八)异常血红蛋自检查 309
第三节 红细胞沉降率检查 310
附:血沉检查的方法学进展 312
第四节 血型鉴定与配血试验 313
一、ABO血型系统 313
(一)ABO血型系统的抗原抗体及其分型 313
(二)ABO血型系统的亚型 314
(三)ABO系统血型鉴定原则 314
(四)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315
二、Rh血型系统 315
(一)Rh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315
(二)Rh系统血型鉴定原则 316
(三)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316
三、配血试验 317
(一)坚持同型输血 317
(二)盐水配血与胶体介质配血并用 317
四、献血员的选择 317
第二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 317
第一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318
第二节 血细胞发育规律和形态 318
一、血细胞来源 318
二、血细胞的命名 319
三、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319
四、血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320
(一)红细胞系 320
(二)粒细胞系 320
(三)单核细胞系 321
(四)淋巴细胞系 321
(五)浆细胞系 321
(六)巨核细胞系 322
(七)其他细胞 322
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法及结果分析 323
(一)骨髓涂片检查 323
(二)血涂片观察 324
(三)结果分析 326
第四节 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 326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 330
二、碱性磷酸酶染色 331
三、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332
四、糖原染色 332
五、铁粒染色法 333
六、热盐水溶解试验 334
附:特异性酯酶染色 335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335
贫血 335
一、缺铁性贫血 336
二、溶血性贫血 336
三、急性失血性贫血 337
四、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37
五、再生障碍性贫血 338
附: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 339
白血病 339
一、急性白血病 340
二、慢性白血病 342
三、造血系统其它恶性肿瘤 343
(一)多发性骨髓瘤 343
(二)恶性组织细胞病 344
(三)红白血病 345
附:关于白血病分型的建议 346
类白血病反应 347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49
第三章 止血与凝血障碍的检查 350
第一节 上血与凝血机理 350
一、止血机理 350
(一)血管收缩 350
(二)血小板的作用 350
(三)血液凝固 351
(四)血管修复 351
二、凝血机理 351
(一)内源性凝血途径 351
(二)外源性凝血途径 351
第二节 人体的抗凝系统 354
一、一般的抗凝系统 354
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354
(一)纤维蛋白溶解机理 354
(二)纤溶抑制物 355
第三节 止血与凝血障碍的检查 356
一、诊断筛选试验 356
(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356
(二)出血时间测定 356
(三)血小板计数 357
(四)凝血时间测定 357
(五)血块退缩试验 357
(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358
二、归类诊断试验 358
(一)血管异常 358
阿斯匹林耐量试验 358
甲床毛细血管镜检查 358
(二)血小板功能异常 359
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 359
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 359
(三)凝血功能障碍 359
血清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360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60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360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 362
一、DIC诊断筛选试验 362
(一)血小板计数 362
(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362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 362
二、DIC确证试验 363
(一)凝血酶时间测定 363
(二)副凝试验 364
(三)葡萄球菌猥集试验 364
(四)FDP的免疫学检查 364
(五)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364
三、血细胞形态学观察 365
第四章 尿液检查 365
第一节 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366
一、标本的收集 366
二、尿液的保存 366
第二节 一般性状检查 366
一、尿量 366
二、颜色 367
三、透明度 367
四、气味 368
五、酸碱反应 368
六、比重 368
七、尿液渗量测定 369
第三节 化学检查 370
一、尿蛋白检查 370
(一)蛋白尿形成的原因和机理 370
(二)临床意义 372
二、尿糖检查 374
(一)糖尿形成的原因和机理 374
(二)临床意义 374
三、尿酮体检查 375
(一)酮尿形成的原因和机理 375
(二)临床意义 375
四、尿淀粉酶检查 375
(一)尿淀粉酶增高的原因和机理 375
(二)尿淀粉酶检查法 375
(三)临床意义 376
五、尿内乳糜检查 376
(一)乳糜尿形成的原因和机理 376
(二)乳糜尿检查法 377
(三)临床意义 377
六、尿钙检查 377
(一)尿钙异常的原因和机理 377
(二)尿钙检查法 378
(三)临床意义 378
第四节 显微镜检查 378
一、标本的制备 378
二、检查方法 378
三、镜检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78
(一)细胞 379
(二)管型 380
(三)盐类及磺胺药物结晶 382
四、报告方式 384
第五章 肾脏功能试验 385
第一节 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 385
一、菊粉清除率测定 386
二、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386
三、血浆尿素氮和非蛋白氮测定 387
四、血浆肌酐测定 388
五、血浆尿酸测定 389
第二节 肾血流量测定 389
一、对氨马尿酸清除率测定 390
二、肾小球滤过分数 391
第三节 肾小管功能试验 391
一、酚红排泌试验 391
二、浓缩稀释试验 393
三、肾小管对氨马尿酸盐最大排泌量试验 394
四、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试验 394
第四节 酸碱平衡功能试验 395
一、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 395
二、血液pH测定 396
第五节 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试验 397
一、氯化铵负荷(酸负荷)试验 397
二、碳酸氢离子重吸收排泄试验 398
第六节 肾功能试验的选择和评价 398
第六章 妊娠诊断试验和精液、前列腺液检查 400
第一节 妊娠诊断试验 400
一、标本采取 400
二、检查方法 400
(一)雄蟾蜍或雄青蛙试验 400
(二)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401
(三)HCG稀释试验 401
(四)HCG浓缩试验 402
三、临床意义 402
第二节 精液检查 403
一、标本采取 403
二、一般性状检查 403
三、显微镜检查 403
(一)精子的检查 403
(二)细胞检查 404
四、微生物学检查 405
第三节 前列腺液检查 405
一、标本采取 405
二、一般性状检查 405
三、显微镜检查 405
四、微生物学检查 406
第七章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406
第一节 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 406
(一)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测定 407
(二)血清蛋白电泳 408
(三)血清胶体稳定性试验 409
(四)血浆凝血因子检查 410
(五)血氨测定 411
第二节 糖代谢功能试验 411
(一)葡萄糖耐量试验 412
(二)去氢皮质素糖耐量试验 412
(三)半乳糖耐量试验 412
第三节 脂肪代谢功能试验 413
(一)血清胆固醇测定 413
(二)血清胆固醇酯测定 414
第四节 胆红素代谢功能试验 414
一、黄疸时胆红素代谢异常 415
(一)溶血性黄疸胆红素代谢 415
(二)肝细胞性黄疸胆红素代谢 415
(三)阻塞性黄疸胆红素代谢 415
二、检测方法 415
(一)血清黄疸指数检查 415
(二)血清胆红素定性试验——凡登白试验 416
(三)血清直接胆红素定量试验 416
(四)血清总胆红素定量试验 416
(五)尿中尿胆原及胆红素检查 417
第五节 肝脏染料排泄功能试验 418
(一)磺溴酞钠滞留试验 418
(二)靛青绿滞留试验 418
第六节 临床酶学检查 419
(一)血清转氨酶测定 419
(二)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422
附: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同工酶 423
(三)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测定 423
(四)血清单胺氧化酶测定 424
(五)血清5'-核苷酸酶测定 425
(六)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测定 425
第七节 肝功能试验的选择和应用 426
第八节 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查 427
一、乙型肝炎病毒及其抗原、抗体 427
(一)表面抗原、抗体 427
(二)核心抗原、抗体 428
(三)e抗原、抗体 428
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的统一命名 428
三、实验室检查 428
(一)表面抗原及其抗体检查 428
(二)核心抗原及其抗体检查 429
(三)e抗原及其抗体检查 430
(四)血清DNA多聚酶检查 431
四、乙型肝炎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433
五、感染HBV后特异性血清免疫反应 434
(一)急性乙型肝炎 434
(二)慢性迁延型肝炎 434
(三)慢性活动性肝炎 434
(四)其他疾病血清乙型肝炎抗原检测结果 434
(五)健康携带者 435
第九节 血清甲胎蛋白测定 435
第八章 粪便检查 436
一、标本采取 436
二、粪便检查内容 437
(一)一般性状检查 437
(二)显微镜检查 437
(三)化学检查 440
第九章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441
第一节 胃液检查 441
一、一般性状检查 442
二、化学检查 442
(一)游离盐酸和总酸度测定 442
(二)乳酸测定 443
(三)隐血试验 443
三、显微镜检查 443
附1:五肽胃泌素法胃液分析 444
附2:食管及胃脱落细胞学检查 445
第二节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446
一、一般性状检查 446
二、显微镜检查 447
三、细菌学检查 448
第十章 痰液检查 449
一、标本采取 449
二、一般性状检查 449
三、显微镜检查 450
(一)不染色痰涂片检查 450
(二)染色痰片检查 451
附: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痰液特点 452
第十一章 脑脊液检查 453
一、适应症及标本采集 453
二、检查内容 453
(一)一般性状检查 453
(二)化学检查 454
(三)显微镜检查 455
(四)细菌学检查 456
第十二章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457
一、一般性状检查 457
二、化学检查 457
三、显微镜检查 458
四、微生物学检查 458
五、细胞学检查 459
第十三章 免疫学检查 460
第一节 临床血清学检查 460
一、伤寒、副伤寒血清试验 460
二、斑疹伤寒血清反应 460
三、布鲁斯菌病血清反应(布鲁斯菌凝集试验) 461
四、嗜异性凝集反应 461
五、冷凝集素试验 462
六、C反应蛋白测定 462
七、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463
八、梅毒血清学试验 464
第二节 免疫功能检查 464
一、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464
二、补体的检查 466
三、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检查 467
四、自身抗体检查 469
(一)抗核抗体的检查 469
(二)类风湿因子胶乳凝集试验 470
第十四章 常用临床生物化学检查 470
一、血清钾测定 470
二、血清钠测定 471
三、血清氯化物测定 472
四、血清钙测定 472
五、血清无机磷测定 473
六、血清铁测定 474
七、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474
八、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475
九、血清β-脂蛋白测定 475
十、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测定 476
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测定 476
十一、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 476
附: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 477
十二、尿内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VMA”测定 478
十三、尿内17-羟皮质类固醇及17-酮类固醇测定 478
第六篇 诊断方法及病历 480
第一章 诊断的步骤和思维方法 480
(一)调查研究、搜集资料 480
(二)分析综合、提出诊断 481
(三)反复实践、验证诊断 482
(四)确立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483
(五)诊断的内容 483
第二章 病历 484
(一)编写病历的基本要求 485
(二)病历的格式与内容 485
(三)病历举例 489
附录一 临床常用诊疗技术 496
一、皮内试验 496
二、导尿术 498
三、胸腔穿刺术 498
四、心包穿刺术 499
五、腹腔穿刺术 500
六、肝脏活体组织穿刺术 501
七、肝脏穿刺抽脓术 502
八、睾丸鞘膜积液穿刺术 502
九、骨髓穿刺术 503
十、淋巴结穿刺术 504
十一、腰椎穿刺术 504
十二、膝关节腔穿刺术 505
十三、前列腺检查及按摩术 505
十四、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506
十五、静脉压测定 507
十六、中心静脉压测定 507
十七、循环时间测定 508
十八、胃液采取术及胃液分析 509
十九、十二指肠液引流术 509
二十、纤维胃镜检查术 510
二十一、乙状结肠镜检查术 511
二十二、纤维结肠镜检查术 512
二十三、眼底镜检查法 512
二十四、基础代谢率测定 513
附录二 临床检验的标本留取法和临床意义 514
附录三 临床检验正常参考值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