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专业规范或规程 2
1混凝土结构设计 2
1.1基本设计规定 2
1.1.1一般规定 2
1.1.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2
1.1.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3
1.1.4耐久性设计 5
1.2材料 6
1.2.1混凝土 6
1.2.2钢筋 9
1.3结构分析 14
1.3.1分析模型 14
1.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4
1.4.1裂缝控制验算 14
1.4.2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15
1.5构造规定 16
1.5.1伸缩缝 16
1.5.2混凝土保护层 16
1.5.3钢筋的锚固 17
1.5.4钢筋的连接 18
1.5.5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9
1.6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20
1.6.1板 20
1.6.2梁 23
1.6.3柱、梁柱节点及牛腿 26
1.6.4墙 32
1.7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34
1.7.1一般规定 34
1.7.2预应力损失值计算 34
1.8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39
1.8.1一般规定 39
1.8.2材料 40
1.8.3框架梁 41
1.8.4框架柱及框支柱 42
1.8.5框架梁柱节点 44
1.8.6剪力墙及连梁 46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 52
2.1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52
2.1.1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52
2.1.2结构平面布置 54
2.1.3构件承载力设计 56
2.1.4抗震等级 57
2.2荷载和地震作用 59
2.2.1竖向荷载 59
2.2.2风荷载 60
2.2.3地震作用 60
2.3结构计算分析 62
2.3.1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 62
2.3.2荷载组合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 63
2.4框架结构设计 65
2.4.1一般规定 65
2.4.2框架梁构造要求 66
2.4.3框架柱构造要求 67
2.4.4钢筋的连接和锚固 71
2.5剪力墙结构设计 74
2.5.1截面设计及构造 74
2.6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78
2.6.1一般规定 78
2.6.2截面设计及构造 79
2.7筒体结构设计 79
2.7.1一般规定 79
2.7.2框架-核心筒结构 80
2.7.3筒中筒结构 80
2.8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82
2.8.1一般规定 82
2.8.2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 82
2.8.3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 86
2.8.4错层结构 86
2.8.5连体结构 86
2.9混合结构设计 87
2.9.1一般规定 87
2.9.2构件设计 89
3钢结构设计 90
3.1基本设计规定 90
3.1.1设计原则 90
3.1.2荷载和荷载效应计算 91
3.1.3材料选用 91
3.1.4设计指标 91
3.1.5结构或构件变形的规定 95
3.2受弯构件的计算 96
3.2.1局部稳定 96
3.2.2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 98
3.3连接计算 101
3.3.1焊缝连接 101
3.3.2紧固件(螺栓、铆钉等)连接 102
3.3.3支座 105
3.4构造要求 107
3.4.1一般规定 107
3.4.2焊缝连接 107
3.4.3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 109
3.4.4结构构件 110
3.4.5对吊车梁和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要求 111
3.4.6提高寒冷地区结构抗脆断能力的要求 113
3.4.7防护和隔热 113
3.5塑性设计 114
3.5.1一般规定 114
3.6钢管结构 114
3.6.1构造要求 114
3.7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115
3.7.1一般规定 115
3.7.2构造要求 116
4砌体结构设计 117
4.1材料 117
4.1.1砌体的计算指标 117
4.2基本设计规定 124
4.2.1设计原则 124
4.2.2耐久性规定 126
4.3构造要求 128
4.3.1墙、柱的高厚比验算 128
4.3.2一般构造要求 130
4.3.3框架填充墙 132
4.3.4夹心墙 133
4.3.5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 133
4.4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 136
4.4.1圈梁 136
4.4.2墙梁 137
4.4.3挑梁 139
4.5配筋砖砌体构件 140
4.5.1组合砖砌体构件 140
4.5.2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构造规定 141
4.6砌体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143
4.6.1一般规定 143
4.6.2砖砌体构件 146
4.6.3混凝土砌块砌体构件 150
4.6.4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件 151
4.6.5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 153
Ⅱ通用标准、规范或规程 156
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156
5.1总则 156
5.2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157
5.3结构上的作用 158
6岩土工程勘察 160
6.1总则 160
6.2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 160
6.2.1房屋建筑和构筑物 160
6.2.2基坑工程 162
6.2.3桩基础 163
6.3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164
6.3.1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164
6.3.2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 164
7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 166
7.1基本规定 166
7.2勘察方案布设 167
7.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69
7.3.1一般规定 169
7.3.2勘察报告主要内容和要求 169
7.3.3图表及附件 172
8建筑结构荷载 173
8.1荷载分类和荷载组合 173
8.1.1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 173
8.1.2荷载组合 173
8.2永久荷载 176
8.2.1永久荷载的范围与自重值 176
8.3楼面和屋面活荷载 176
8.3.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 176
8.3.2屋面活荷载 179
8.3.3施工及检修荷载及栏杆荷载 181
8.4雪荷载 182
8.4.1雪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雪压 182
8.4.2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182
8.5风荷载 185
8.5.1风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风压 185
8.5.2风荷载体型系数 186
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203
9.1总则 203
9.2基本规定 203
10建筑抗震设计 205
10.1总则 205
10.2基本规定 205
10.2.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抗震设防标准 205
10.2.2场地和地基 205
10.2.3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206
10.2.4结构体系 207
10.2.5非结构构件 207
10.2.6结构材料与施工 208
10.3场地、地基和基础 209
10.3.1场地 209
10.3.2天然地基和基础 210
10.3.3液化土和软土地基 210
10.3.4桩基 211
10.4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212
10.4.1一般规定 212
10.4.2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213
10.4.3截面抗震验算 214
10.5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216
10.5.1一般规定 216
10.5.2框架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218
10.5.3抗震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220
10.6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 223
10.6.1一般规定 223
10.6.2计算要点 225
10.6.3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226
10.6.4多层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229
10.6.5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231
10.7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 233
10.7.1一般规定 233
10.7.2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234
10.7.3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236
10.7.4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237
10.8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237
10.8.1一般规定 237
10.8.2房屋隔震设计要点 237
10.9地下建筑 238
10.9.1抗震构造措施和抗液化措施 238
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241
11.1基本规定 241
11.1.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与作用效应 241
11.2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 243
11.2.1岩土的分类 243
11.3地基计算 244
11.3.1基础埋置深度 244
11.3.2承载力计算 244
11.3.3变形计算 247
11.4软弱地基 250
11.4.1利用与处理 250
11.4.2建筑措施 250
11.5基础 252
11.5.1无筋扩展基础 252
11.5.2扩展基础 253
11.5.3柱下条形基础 257
11.5.4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258
12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设计 261
12.1基本规定 261
12.2地基计算 263
12.2.1基础埋置深度 263
12.2.2承载力计算 263
12.2.3变形计算 266
12.2.4稳定性计算 268
12.3结构设计与构造要求 269
12.3.1一般规定 269
12.3.2筏形基础 269
12.3.3桩筏与桩箱基础 273
12.4检测与监测 274
12.4.1基坑检验 274
12.4.2建筑物沉降观测 275
13建筑桩基设计 277
13.1基本设计规定 277
13.1.1一般规定 277
13.1.2基本资料 278
13.1.3桩的选型与布置 279
13.2桩基构造 281
13.2.1基桩构造 281
13.2.2承台构造 282
13.3桩基计算 284
13.3.1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284
13.3.2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285
13.3.3桩基沉降计算 285
13.3.4承台计算 286
13.3.5承台施工 297
13.4基坑工程 297
13.4.1一般规定 297
13.4.2支护结构内支撑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