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悟中医理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瞿岳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9165317
  • 页数:4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医爱好者入门必须掌握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本书编写特色鲜明:中医基础理论部分避繁求简,从宏观角度阐述中医的精髓,指导自学者快速领悟中医理念;中医诊断部分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便于应用和推广。本书尤其适合中医爱好者、中医院校的学生学习阅读。

上篇 入门之基——中医基础理论 3

第1章 中医基础理论概论 3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

一、历史渊源 3

二、哲学思想 5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 7

一、整体观念 8

二、辨证论治 10

三、主要学说体系 12

第2章 阴阳五行学说 13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3

一、基本概念 13

二、基本内容 16

三、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2

第二节 五行学说 29

一、基本概念 30

二、基本内容 30

三、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7

第3章 藏象学说 47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47

第二节 五脏 49

一、心(附:心包经) 49

二、肺 55

三、脾 61

四、肝 65

五、肾 70

第三节 六腑 76

一、胆 76

二、胃 77

三、小肠 78

四、大肠 79

五、膀胱 80

六、三焦 80

第四节 奇恒之腑 82

一、脑 82

二、髓 83

三、骨 84

四、脉 85

五、女子胞 85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86

一、脏与脏的关系 86

二、脏与腑的关系 95

三、腑与腑的关系 99

第4章 气、血、津液 100

第一节 气 100

一、气的概念 100

二、气的生成 101

三、气的功能 102

四、气的运动 103

五、气的分类 105

第二节 血 107

一、血的概念 107

二、血的生成 108

三、血的功能 109

四、血的运行 110

第三节 津液 111

一、津液的概念 111

二、津液的代谢 111

三、津液的功能 112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13

一、气与血的关系 113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114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115

第5章 经络 117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论 117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117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18

第二节 十二经脉 119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分类 119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120

三、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121

四、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21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 122

第三节 奇经八脉 139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 139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及生理功能 139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148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148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149

第6章 病因 151

第一节 外感病因 152

一、六淫 152

二、疫疠 160

第二节 内伤 161

一、七情内伤 161

二、饮食失宜 164

三、劳逸过度 165

第三节 病理产物 166

一、痰饮 166

二、瘀血 169

第四节 其他 171

一、外伤 171

二、寄生虫 172

第7章 病机 173

第一节 发病原理 173

一、邪正斗争与发病 173

二、影响正气因素 175

第二节 基本病机 176

一、邪正盛衰 177

二、阴阳失调 179

三、升降失常 185

第8章 防治原则 187

第一节 预防 187

一、未病先防 187

二、既病防变 189

第二节 治则 190

一、治病求本 191

二、正治与反治 191

三、病治异同 193

四、治标与治本 193

五、扶正与祛邪 194

六、调整阴阳 196

七、三因制宜 196

下篇 欲治先断——中医诊断学 201

第9章 中医诊断学概论 201

第一节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02

一、司外揣内 202

二、见微知著 203

三、以常衡变 204

第二节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204

一、整体察病 204

二、诊法合参 205

三、病证合参 205

第10章 问诊 207

第一节 问诊的内容 208

一、一般情况 208

二、主诉 209

三、现病史 209

四、既往史 210

五、个人生活史 211

六、家族史 212

第二节 问现在症 212

一、问寒热 212

二、问汗 216

三、问疼痛 219

四、问头身胸腹 223

五、问耳目 225

六、问睡眠 227

七、问饮食口味 228

八、问二便 231

九、问经带 234

第11章 望诊 237

第一节 全身望诊 237

一、望神 238

二、望色 240

第二节 局部望诊 244

一、望头面 245

二、望五官 247

三、望躯体 253

四、望四肢 257

五、望二阴 258

六、望皮肤 260

第三节 望舌 263

一、望舌概述 263

二、望舌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264

三、望舌质 265

四、望舌苔 270

五、舌质与舌苔的综合分析 274

六、望舌的临床意义 275

第四节 望排出物 276

第五节 望小儿指纹 279

第12章 闻诊 281

第一节 听声音 281

一、病变声音 281

二、语言异常 282

三、呼吸 282

四、咳嗽 283

五、呕吐 283

第二节 嗅气味 284

第13章 切诊 285

第一节 脉诊概述 285

一、脉诊原理 285

二、诊脉部位 287

三、诊脉方法 288

四、脉象要素 290

第二节 正常脉象 291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 291

二、脉象的生理变异 292

第三节 病理脉象 293

一、常见病脉 293

二、相似脉象的鉴别 299

三、相兼脉 300

第四节 按诊 303

一、按诊的体位 303

二、按诊的手法 303

三、按诊的内容 305

第14章 八纲辨证 312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313

一、表里辨证 313

二、寒热辨证 314

三、虚实辨证 315

四、阴阳辨证 317

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319

一、证候相兼 320

二、证候错杂 320

三、证候真假 320

四、证候转化 323

第15章 病因辨证 327

第一节 六淫辨证 327

一、风淫证 328

二、寒淫证 328

三、暑淫证 329

四、湿淫证 330

五、燥淫证 330

六、火热证 331

第二节 情志辨证 332

一、喜伤证 332

二、怒伤证 333

三、思伤证 333

四、悲伤证 333

五、恐伤证 334

第16章 气血津液辨证 335

第一节 气血病辨证 336

一、气病辨证 336

二、血病辨证 338

第二节 津液病辨证 341

一、痰证 341

二、饮证 342

三、水停证 342

四、津液亏虚证 343

第17章 脏腑辨证 345

第一节 心病辨证 345

一、生理提要 345

二、病变范围 346

三、常见证型 346

学习指导 351

一、心的常见病症 351

二、相似证的鉴别 352

第二节 肺病辨证 352

一、生理提要 352

二、病变范围 353

三、常见证型 353

学习指导 358

一、肺的常见病症 358

二、相似证的鉴别 359

第三节 脾病辨证 359

一、生理提要 359

二、病变范围 359

三、常见证型 360

学习指导 363

一、脾的常见病症 363

二、脾的病理特点 364

三、相似证的鉴别 365

第四节 肝病辨证 365

一、生理提要 365

二、病变范围 366

三、常见证型 366

学习指导 371

一、肝的常见病症 371

二、肝的病理特点 372

三、相似证的鉴别 372

第五节 肾病辨证 373

一、生理提要 373

二、病变范围 374

三、常见证型 374

学习指导 377

一、肾的常见病症 377

二、肾的病理特点 378

三、相似证的鉴别 378

第六节 胃肠胆膀胱病辨证 379

一、生理提要 379

二、病变范围 379

三、常见证型 380

学习指导 386

第七节 脏腑兼病辨证 386

一、心肾不交证 387

二、心肾阳虚证 387

三、心肺气虚证 388

四、心脾气血虚证 388

五、心肝血虚证 389

六、脾肺气虚证 389

七、肺肾气虚证 390

八、肺肾阴虚证 390

九、肝火犯肺证 391

十、肝胆湿热证 392

十一、肝胃不和证 392

十二、肝郁脾虚证 393

十三、肝肾阴虚证 393

十四、脾肾阳虚证 394

学习指导 395

第18章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397

第一节 六经辨证 397

一、太阳病证 398

二、阳明病证 400

三、少阳病证 401

四、太阴病证 401

五、少阴病证 402

六、厥阴病证 402

七、六经病证的传变 403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 403

一、卫分证 404

二、气分证 405

三、营分证 405

四、血分证 406

五、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407

第三节 三焦辨证 407

一、上焦病证 408

二、中焦病证 408

三、下焦病证 409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