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宗波,孙若鹏,孙锦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117168120
  • 页数:927 页
图书介绍:《小儿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学》分为上、下两篇,基础知识和临床密切结合,对每种病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解剖学、发病机制和病理学、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技术、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叙述,以求各门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遗传学等广泛渗透到小儿神经系统感染病学的范畴中;使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小儿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上篇 基础篇 3

第一章 小儿神经系统感染与组织胚胎学基础 3

第一节 脑的形成 3

一、神经管和神经脊的组织发生与分化 3

二、脑的发育 4

第二节 脊髓及周围神经的形成 8

一、脊髓的发生 8

二、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的发生 9

第三节 神经系统胚胎发育基本过程及相关因素 10

一、诱导 10

二、细胞运动与形态发生 11

三、细胞黏着、类聚与形态发生 12

四、神经细胞的分化 13

五、细胞增殖 13

六、“组织”过程 14

七、细胞凋亡与形态发生 14

八、发育中脑的易损性 15

第二章 小儿神经系统感染的免疫学基础 17

第一节 免疫器官与免疫组织 17

一、中枢免疫器官 17

二、外周免疫器官 18

第二节 免疫细胞 19

一、T淋巴细胞 19

二、B淋巴细胞 20

三、大颗粒淋巴细胞 21

第三节 免疫分子 22

一、抗原 22

二、免疫球蛋白 23

三、抗原提呈细胞 24

四、白细胞分化抗原 25

五、补体系统 25

六、细胞因子 26

七、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27

八、细胞黏附分子 28

九、神经与免疫 29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学基础 32

第一节 神经元的正常结构和常见的病理变化 32

一、神经元的正常结构 32

二、神经元的基本病变 34

第二节 间质 36

一、胶质细胞的正常结构及基本病变 36

二、血管 38

第三节 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病理改变 39

一、化脓性脑膜炎 39

二、脑脓肿 39

三、结核性脑膜 40

四、其他病原体感染 40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病理改变 41

一、神经系统弓形体病 41

二、神经系统阿米巴原虫感染 41

三、脑型疟疾 42

四、脑囊虫病 42

五、脑血吸虫病 42

六、脑卫氏并殖吸虫病 43

第五节 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病理改变 43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43

二、狂犬病毒性脑炎 44

三、虫媒病毒性脑炎 44

四、脊髓灰质炎 44

五、森林脑炎 45

第六节 亚急性及慢病毒性脑炎 45

一、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45

二、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45

三、艾滋病 46

四、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CJD) 46

五、Gerstmann-Straussler综合征 46

六、Kuru病 47

第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 48

第一节 细菌 48

一、细菌的形态 48

二、细菌的结构 49

三、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9

四、细菌的侵袭力 50

五、细菌的毒素 50

六、机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 51

第二节 病毒 52

一、病毒的基本特征 52

二、病毒的增殖 52

三、病毒的感染 54

第三节 立克次体 55

一、立克次体的形态与结构 55

二、抗原组成 56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56

第四节 衣原体 56

一、形态与染色 57

二、发育周期 57

三、抵抗力 57

四、致病性 57

第五节 支原体 57

一、分布与分类 58

二、生物学特性 58

三、抵抗力 58

四、致病性与免疫性 58

第六节 螺旋体 58

一、伯氏疏螺旋体 59

二、梅毒螺旋体 59

第七节 真菌 60

一、形态与结构 60

二、繁殖方式 61

三、变异性与抵抗力 61

四、致病性与免疫性 61

第八节 放线菌 62

一、分类 62

二、生物学特性 62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63

第九节 朊蛋白 63

一、朊蛋白及朊蛋白病的特点 63

二、生物学特性 64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66

第十节 寄生虫 66

一、寄生虫的类别 66

二、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67

三、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 67

四、人兽互通寄生虫病 69

五、寄生虫病的特点 69

第五章 脑脊液的诊断 71

第一节 脑脊液检查 71

一、概述 71

二、标本采集 71

三、脑脊液的一般检查 71

四、细胞学检查 73

五、脑脊液生化学检查 74

六、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75

第二节 生物病原体的实验室诊断 76

一、细菌的检测 76

二、病毒的检测 79

三、立克次体的检测 81

四、螺旋体的检测 82

五、支原体的检测 82

六、真菌的检测 84

第三节 病原体的血清免疫学诊断 84

一、细菌的血清免疫学检测 85

二、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测 85

三、钩端螺旋体的血清免疫学检测 87

四、立克次体血清免疫学检测 87

五、螺旋体的血清免疫学检测 88

六、支原体的血清免疫学检测 88

七、隐球菌的血清免疫学检测 89

第四节 聚合酶链反应的应用 89

一、PCR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89

二、PCR在病毒诊断中的应用 90

三、PCR在细菌诊断中的应用 90

四、PCR在螺旋体诊断中的应用 91

第五节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91

一、Southern印记法 91

二、Northern印记法 92

三、原位杂交 92

第六章 小儿神经系统感染的特殊检查 93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 93

一、计算机体层摄影的应用 93

二、磁共振成像的应用 97

第二节 脑电图 107

一、脑电图的基本成分 107

二、小儿脑电图特点 111

三、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电图特点 118

第七章 小儿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127

第一节 小儿神经精神的发育特点 127

一、小儿神经精神发育的一般规律 127

二、粗大运动的发育规律 127

三、精细运动的发育规律 129

四、视觉发育规律 129

五、听觉发育规律 130

六、语言的发育规律 130

第二节 小儿神经系统检查及判定 130

一、一般检查 130

二、颅神经 132

三、运动系统 134

四、感觉系统 136

五、反射 136

六、病理反射 138

七、脑膜刺激征 138

八、对小儿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的判断 139

第八章 小儿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的临床症候群 141

第一节 头痛 141

一、临床解剖及生理 141

二、临床分类 142

三、常见病因 142

四、发病机制 146

五、诊断 147

六、治疗 148

第二节 意识障碍 149

一、临床解剖及生理 149

二、临床分类 150

三、常见病因 152

四、发病机制 164

五、昏迷的临床表现 166

六、辅助检查 171

七、意识障碍的诊断 171

第三节 共济失调 175

一、病因及发生机制 175

二、临床表现 176

三、诊断 177

四、预防及治疗 178

第四节 肌张力低下及肌力减退 178

一、小儿肌张力低下 179

二、小儿肌力减退 180

三、肌张力低下及肌力减退主要的实验室检查 181

四、小儿时期常见的引起肌张力低下及肌力减退的疾病 182

第五节 语言障碍 185

一、构音困难 185

二、失语 186

下篇 疾病篇 193

第九章 小儿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 193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概述 193

一、流行病学 193

二、分类 194

三、病理特点 196

四、临床特点 196

第二节 小儿神经系统肠道病毒感染 197

一、概述 197

二、柯萨奇和埃可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99

三、小儿神经系统71型肠道病毒感染 208

附一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卫生部印发2010年版) 213

附二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卫生部2011年版) 218

附三 山东省卫生厅关于手足口病的处理流程和治疗原则 222

四、神经系统70型肠道病毒感染 224

五、脊髓灰质炎 226

附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 233

第三节 小儿神经系统疱疹病毒感染 249

一、概述 249

二、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250

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258

四、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265

五、小儿神经系统EB病毒感染 274

六、疱疹病毒6型脑炎 282

第四节 小儿神经系统呼吸道病毒感染 299

一、小儿神经系统流感病毒感染 299

二、小儿神经系统副流感病毒感染 306

三、小儿神经系统腺病毒感染 308

第五节 轮状病毒脑炎 313

一、病原学 314

二、流行病学特点 314

三、发病机制 315

四、病理改变 315

五、临床表现 315

六、辅助检查 316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318

八、治疗 318

九、预后与预防 318

第六节 小儿神经系统腮腺炎病毒感染 320

一、病原学 320

二、流行病学特点 320

三、发病机制 321

四、病理改变 321

五、临床表现 321

六、辅助检查 323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324

八、治疗 324

九、预后与预防 324

第七节 小儿神经系统风疹病毒感染 326

一、急性风疹病毒脑炎 326

二、慢性风疹病毒脑炎 330

三、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330

第八节 小儿神经系统麻疹病毒感染 334

一、急性麻疹病毒脑炎 334

二、慢性麻疹病毒脑炎 341

第九节 狂犬病 347

一、病原学 347

二、流行病学特点 348

三、发病机制 348

四、病理改变 349

五、临床表现 349

六、辅助检查 350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351

八、治疗 352

九、预后与预防 353

第十节 小儿神经系统反转录病毒感染 355

一、小儿神经系统艾滋病病毒感染 355

附一 1993年美国CDC修订的HIV感染的临床分类 370

附二 HIV/AIDS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1年) 371

二、人类嗜T细胞病毒相关脊髓病 373

第十一节 小儿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379

一、病原学 380

二、流行病学特点 380

三、发病机制 380

四、病理改变 380

五、临床表现 381

六、辅助检查 381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381

八、治疗 382

九、预后 382

第十二节 小儿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383

一、病原学 383

二、流行病学特点 383

三、发病机制 384

四、病理改变 384

五、临床表现 384

六、辅助检查 385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385

八、治疗 386

九、预后与预防 386

第十三节 小儿神经系统汉坦病毒感染 387

一、病原学 387

二、流行病学特点 388

三、发病机制 389

四、病理改变 390

五、临床表现 390

六、辅助检查 393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394

八、治疗 395

九、预后与预防 396

第十四节 小儿神经系统博尔纳病毒感染 398

一、病原学 399

二、流行病学特点 399

三、发病机制 400

四、病理改变 400

五、临床表现 401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401

七、治疗 401

八、预后与预防 401

第十五节 尼帕病毒性脑炎 403

一、病原学 403

二、流行病学特点 404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405

四、临床表现 405

五、辅助检查 406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407

七、治疗 407

八、预后与预防 407

第十六节 小儿神经系统虫媒病毒感染 409

一、概述 409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412

三、东方马脑炎 424

四、西方马脑炎 426

五、委内瑞拉马脑炎 428

六、圣路易脑炎 430

七、西尼罗河脑炎 433

八、墨累山谷脑炎 436

九、罗西欧脑炎 438

十、加利福尼亚脑炎 439

十一、裂谷热 441

十二、登革热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443

十三、森林脑炎 448

十四、新疆-克里米亚出血热 452

十五、苏格兰脑炎 456

十六、波瓦桑脑炎 458

十七、基萨那森林热 459

十八、根岸脑炎 461

十九、科罗拉多蜱热 461

二十、环状病毒感染 463

第十七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473

一、概述 474

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476

三、病毒的分离鉴定 478

四、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485

五、病毒性疾病的现代免疫学诊断 487

六、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 493

七、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电子显微镜诊断 500

第十八节 小儿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治疗和预后 502

一、抗病毒细胞因子治疗 503

二、抗病毒化学药物 514

三、抗病毒反义寡核苷酸药物 521

四、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对症治疗 522

五、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预后及与预后有关的因素 524

第十章 小儿神经系统细菌感染 528

第一节 化脓性脑膜炎 528

一、概述 529

二、几种常见的化脓性脑膜炎 550

第二节 神经系统结核病 572

一、结核性脑膜炎 572

二、脊柱结核及脊髓结核 581

附 椎管内结核瘤 585

第三节 麻风性神经病 587

一、病原学 587

二、流行病学特点 587

三、发病机制 588

四、病理改变 589

五、临床表现 590

六、辅助检查 593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595

八、治疗 596

九、预防 597

第四节 破伤风 598

一、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598

二、发病机制 599

三、临床表现 59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600

五、治疗 600

六、疗效评价 601

七、预后与预防 601

第五节 脑脓肿 60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602

二、病理变化 603

三、临床表现 604

四、辅助检查 604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605

六、治疗 606

第六节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脓肿 608

一、硬脑膜外脓肿 608

二、硬脑膜下脓肿 609

第七节 椎管内细菌感染 61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611

二、病理 611

三、临床表现 611

四、辅助检查 61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612

六、治疗 612

第八节 伤寒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613

一、病原学 613

二、流行病学 613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614

四、临床表现 614

五、辅助检查 616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617

七、治疗 617

八、预防与预后 618

第九节 细菌性痢疾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619

一、病原学 619

二、流行病学 619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619

三、病理 664

四、临床表现 664

五、辅助检查 664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665

七、治疗 665

八、预后与预防 666

第四节 小儿神经系统弓形体病 667

一、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667

二、发病机制 667

三、病理 668

四、临床表现 668

五、辅助检查 669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669

七、治疗 670

八、预后与预防 670

第五节 小儿贾第虫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671

一、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671

二、发病机制和病理 672

三、临床表现 672

四、辅助检查 673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673

六、治疗 674

七、预防与预后 674

第六节 小儿非洲锥虫病合并神经系统感染 675

一、病原学 675

二、流行病学 676

三、发病机制 676

四、病理 676

五、临床表现 677

六、辅助检查 678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678

八、治疗 678

九、预后与预防 679

第七节 小儿神经系统血吸虫病 680

一、病原学 680

二、流行病学 681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681

四、临床表现 682

五、辅助检查 682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683

七、治疗 683

八、预后与预防 684

第八节 小儿神经系统并殖吸虫病 684

一、病原学和发病机制 685

二、流行病学 685

三、病理 685

四、临床表现 686

五、辅助检查 686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687

七、治疗 688

八、预后与预防 688

第九节 小儿肝片吸虫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689

一、病原学 689

二、流行病学 689

三、发病机制 689

四、病理 689

五、临床表现 690

六、辅助检查 690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691

八、治疗 691

九、预防与预后 691

第十节 异形吸虫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692

一、病原学和发病机制 692

二、流行病学 692

三、病理 692

四、临床表现 693

五、辅助检查 693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693

七、治疗 693

八、预防与预后 693

第十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囊虫病 694

一、病原学 694

二、流行病学 694

三、发病机制 695

四、病理 695

五、临床表现 696

六、辅助检查 697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698

八、治疗 699

九、预防与预后 700

第十二节 小儿脑裂头蚴病 701

一、病原学 702

二、流行病学 702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702

四、临床表现 703

五、辅助检查 703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704

七、治疗 704

第十三节 小儿神经系统包虫病 705

一、病原学和发病机制 705

二、流行病学 706

三、病理 706

四、临床表现 706

五、辅助检查 706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708

七、治疗 708

八、预后与预防 708

第十四节 小儿神经管圆线虫病 709

一、病原学 709

二、流行病学 709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710

四、临床表现 710

五、辅助检查 711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711

七、治疗 711

八、预防与预后 712

第十五节 小儿旋毛虫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713

一、病原学 713

二、流行病学 713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713

四、临床表现 714

五、辅助检查 714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715

七、治疗与预后 715

第十六节 小儿棘颚口线虫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716

一、病原学 716

二、流行病学 716

三、发病机制 716

四、病理 717

五、临床表现 717

六、辅助检查 717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717

八、治疗 718

九、预防与预后 718

第十二章 小儿神经系统真菌感染 719

第一节 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719

一、病原学 719

二、流行病学 720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720

四、临床表现 721

五、辅助检查 721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723

七、治疗 724

八、预后 727

第二节 小儿鼻-眼-脑型毛霉菌病 728

一、病原学 728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 728

三、临床表现 729

四、辅助检查 729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730

六、治疗 730

七、预后 730

第三节 小儿脑曲霉菌病 731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731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 732

三、临床表现 732

四、诊断 732

五、治疗与预后 732

第四节 小儿神经系统念珠菌病 734

一、病原学 735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 735

三、临床表现 735

四、实验室检查 736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736

六、治疗 736

第十三章 小儿神经系统螺旋体感染 738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梅毒 738

一、病原学 738

二、流行病学 739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739

四、临床表现 740

五、辅助检查 744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745

七、治疗 746

八、预防 747

第二节 小儿神经系统莱姆病 748

一、病原学 748

二、流行病学 748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749

四、临床表现 749

五、辅助检查 752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753

七、治疗 754

八、预防 755

第三节 小儿钩端螺旋体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757

一、病原学 757

二、流行病学 757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758

四、临床表现 759

五、辅助检查 762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763

七、治疗 764

八、预防 766

第十四章 小儿神经系统支(衣)原体感染 768

第一节 小儿支原体感染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768

一、病原学 768

二、流行病学 769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769

四、临床表现 770

五、辅助检查 772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773

七、治疗 773

八、预防 774

第二节 小儿鹦鹉热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775

一、病原学 775

二、流行病学 775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776

四、临床表现 776

五、辅助检查 776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777

七、治疗 777

八、预防 777

第十五章 小儿神经系统立克次体感染 779

第一节 小儿斑疹伤寒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779

一、病原学 779

二、流行病学 780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781

四、临床表现 781

五、辅助检查 782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783

七、治疗 783

八、预防 784

第二节 小儿恙虫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784

一、病原学 785

二、流行病学 785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786

四、临床表现 786

五、辅助检查 788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789

七、治疗 789

八、预防 790

第三节 其他立克次体病的神经系统损害 791

一、Q热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791

二、北亚蜱传斑点热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795

三、立克次体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797

四、战壕热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798

五、猫抓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799

第十六章 小儿朊病毒病 806

第一节 小儿朊病毒病概述 806

一、历史 806

二、朊病毒的基本性状 807

三、朊病毒病的特点 809

第二节 朊病毒所致的疾病 810

一、Creutzfeldt-Jakob病 810

附 WHO的朊蛋白研究专家提出CJD的不同可能性诊断标准 815

二、变异型Creutzfeldt-Jakob病 816

三、库鲁病 818

四、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 819

五、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综合征 822

第三节 朊病毒病的实验室检测 825

一、组织病理学检查 825

二、Prp的免疫学检测 825

三、脑脊液中标志蛋白的检测 825

四、动物接种 826

第四节 朊病毒病的预后及防治 827

第十七章 小儿神经系统其他与感染有关的疾病 829

第一节 Mollaret脑膜炎 829

一、发病机制及病理 829

二、临床表现 829

三、辅助检查 82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830

五、治疗及预后 830

第二节 神经结节病 83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31

二、病理 831

三、临床表现 832

四、辅助检查 83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833

六、治疗 833

七、预后 834

第三节 Reye综合征 835

一、流行病学 835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835

三、病理 836

四、临床表现 836

五、辅助检查 836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837

七、治疗 837

八、预后 837

第四节 Leigh综合征 83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38

二、病理 839

三、临床表现 839

四、辅助检查 839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841

六、治疗与预后 841

第五节 炎性肉芽肿 84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42

二、病理 842

三、临床表现 842

四、辅助检查 84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843

六、治疗 843

七、预后 844

第六节 病毒性肌炎 844

一、流感后肌炎 844

二、横纹肌溶解症 846

三、流行性胸痛 847

四、慢性疲劳综合征 848

第七节 小儿病毒性肝炎合并神经系统损害 85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51

二、临床表现 851

三、辅助检查 852

四、诊断 853

五、治疗 853

第十八章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 855

第一节 多发性硬化 85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55

二、病理 855

三、临床特征 856

四、实验室检查 856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857

六、治疗 858

第二节 视神经脊髓炎 860

一、发病机制及病理 860

二、临床表现 860

三、辅助检查 86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861

五、治疗 861

第三节 脊髓炎 862

一、脊髓炎分类 862

二、急性脊髓炎 862

第四节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867

一、流行病学 867

二、发病机制 867

三、病理 868

四、临床表现 868

五、实验室检查 868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869

七、治疗 869

八、病程和预后 870

第五节 弥漫性硬化 871

一、病因和病理 871

二、临床表现 871

三、辅助检查 87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872

五、治疗 873

六、预后 873

第六节 同心圆性硬化 87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74

二、病理 875

三、临床表现 875

四、实验室检查 87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876

六、治疗 876

第七节 间脑炎 877

一、病因 877

二、病理生理 877

三、临床表现 878

四、辅助检查 879

五、诊断 879

六、治疗 879

第八节 急性坏死出血性白质脑炎 880

一、病因 880

二、病理 880

三、临床表现 880

四、实验室检查 880

五、治疗 881

第十九章 小儿周围神经病 882

第一节 小儿周围神经病概述 882

一、脑神经 882

二、脊髓 882

三、神经纤维 883

四、周围神经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 883

第二节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88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84

二、病理 884

三、临床表现 885

四、辅助检查 88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886

六、治疗 886

第三节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88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87

二、病理 888

三、临床表现 888

四、辅助检查 888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889

六、治疗 889

第四节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89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91

二、病理 891

三、临床特点 891

四、辅助检查 891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892

六、治疗 893

第五节 POEMS综合征 89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94

二、病理 894

三、临床表现 894

四、辅助检查 896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896

六、治疗 897

七、预后 897

第六节 多发性神经炎 89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99

二、病理 899

三、临床表现 900

四、辅助检查 900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900

六、治疗 901

第七节 痛性眼肌麻痹 90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902

二、临床表现 902

三、辅助检查 90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903

五、治疗 904

第八节 面神经炎 905

一、面神经解剖与生理 905

二、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905

三、临床表现 90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906

五、治疗 906

六、预后 907

第九节 枕神经炎 90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908

二、病理 908

三、临床表现 908

四、辅助检查 909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909

六、治疗 909

第十节 臂丛神经炎 91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910

二、病理 910

三、临床表现 911

四、辅助检查 911

五、诊断 911

六、治疗 912

七、预后 912

第二十章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血管病 914

第一节 小儿炎性血管病概述 914

一、分类 914

二、发病机制 915

三、病理改变 916

四、影像学改变 916

第二节 结核性脑动脉炎 917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917

二、临床表现 918

三、辅助检查 918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918

五、治疗 918

六、预后 919

第三节 梅毒性脑动脉炎 919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920

二、临床表现 921

三、辅助检查 921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922

五、治疗 923

六、预后 923

七、关于HIV(+)与神经梅毒 923

第四节 钩端螺旋体病性脑动脉炎 924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924

二、临床表现 925

三、辅助检查 926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927

五、治疗 927

六、预后 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