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和谐社会建设是新的伟大实践 1
一 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新问题 1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新进展 5
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体系 8
四 可供借鉴的西方社会建设理论 11
五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社会 25
六 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的思路 27
第一章 宏观背景、分析框架和调查方法 30
一 社会结构变动:宏观背景 30
二 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分析框架 42
三 调查方法与数据说明 49
第二章 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61
一 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体判断 61
二 财富分配和消费差距问题 68
三 生活压力和社会问题 72
四 公平感、阶层认同和冲突感知 77
五 公共产品供给与社会支持网络 83
六 社会价值整合面临挑战 86
第三章 社会和谐稳定认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92
一 方法与变量 92
二 社会和谐稳定认识影响因素分析 100
三 个人和家庭生活感受影响因素分析 109
四 安全感、公平感、冲突感影响因素分析 122
五 政府工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139
六 结论和讨论 145
第四章 收入与财富分配 150
一 从平均主义到分配差距过大:文献回顾 150
二 收入的分配、构成与差距 157
三 家庭财产的分配、构成与差距 166
四 收入和财产分配差距的构成 171
五 结论、讨论与政策建议 182
第五章 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191
一 中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结构的几种描述 191
二 阶级阶层结构分析范式 193
三 中国当前阶级阶层结构测量 197
四 中国各阶级阶层的社会态度 202
五 结论和讨论 205
第六章 社会分层、人力资本与收入不平等 208
一 收入不平等的研究背景 208
二 收入在阶级阶层中的分布 211
三 各阶级阶层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214
四 人力资本、阶级位置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217
五 研究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225
第七章 中产阶层的规模、认同和社会态度 228
一 中产阶层的概念 229
二 中产阶层的界定、测量和规模 232
三 社会中层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237
四 中产阶层社会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41
五 结论和讨论 245
第八章 中产阶层的力量和政治态度 248
一 中产阶层是“稳定器”还是“变革器” 248
二 新中产阶层与老中产阶层 253
三 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 254
四 社会中层的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264
五 结论和讨论 268
第九章 农民工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 273
一 农民工的经济地位:收入、劳动时间和社会保障 275
二 农民工的社会态度 279
三 对农民工具有的积极社会态度的解释 282
四 结论和讨论 286
第十章 贫困群体分析 288
一 问题与方法 288
二 贫困群体的识别与规模 295
三 城乡贫困的深度、强度与扶贫力度 299
四 城乡贫困人口的特征与贫困影响因素 306
五 结论和讨论 317
第十一章 利益矛盾和冲突 320
一 利益冲突认知及其影响因素 320
二 利益冲突意识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328
三 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分化和冲突 332
四 社会群体利益冲突的事件分析 338
五 结论和讨论 350
结语 主要发现和政策建议 353
一 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基本结论 353
二 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建议 360
参考文献 366
附录 调查问卷 386
索引 418
后记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