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概述 1
一、时代背景 2
二、生平纪略 4
著作简介 11
一、《医学正传》 12
二、《苍生司命》 13
三、《证治真诠》 15
四、《医学集成》《医学权舆》 16
学术思想 19
一、学术渊源 20
二、学术特色 21
(一)溯医学源流,倡医学正道 21
(二)释阴阳一体,论气血虚实 22
(三)两肾命门说 23
(四)人体寿夭论 24
(五)四诊合参论 25
(六)亢害承制论 26
(七)三焦相火论 28
(八)运气之用论 28
临证经验 31
一、各科病证论治 32
(一)中风 32
(二)伤寒 38
(三)中暑 46
(四)火热 48
(五)痰证 51
(六)哮喘 53
(七)泄泻 56
(八)虚劳 58
(九)胃脘痛 66
(十)胁痛 69
(十一)肿胀 70
(十二)便秘 73
(十三)痞满 75
(十四)眩晕 77
(十五)痛风 78
(十六)疮疡 81
(十七)妇科 88
(十八)儿科 95
(十九)五官科 105
二、祖传方集解 108
(一)中风方 109
(二)瘟疫方 111
(三)斑疹方 112
(四)内伤饮食方 113
(五)中暑方 114
(六)湿证方 114
(七)燥证方 114
(八)火热方 115
(九)咳嗽方 116
(十)哮喘方 117
(十一)疟疾方 118
(十二)霍乱方 118
(十三)泄泻方 119
(十四)痢疾方 119
(十五)噎膈方 121
(十六)呃逆方 122
(十七)吞酸方 123
(十八)肿胀方 123
(十九)虚损方 125
(二十)头痛方 126
(二十一)胃脘痛方 126
(二十二)疝气方 127
(二十三)脚气方 128
(二十四)痛风 129
(二十五)痿证方 132
(二十六)诸虫病方 133
(二十七)麻木方 134
(二十八)耳病方 134
(二十九)目病方 135
(三十)口病方 136
(三十一)喉病方 137
(三十二)齿病方 137
(三十三)鼻病方 138
(三十四)血证方 138
(三十五)痔漏方 139
(三十六)癫痫方 140
(三十七)邪祟方 140
(三十八)惊悸方 141
(三十九)消渴方 141
(四十)便浊遗精方 142
(四十一)淋闭方 142
(四十二)黄疸方 144
(四十三)疮疡方 145
(四十四)破伤风方 147
(四十五)妇人方 148
(四十六)小儿方 149
三、临证医案评按 150
(一)内科医案 150
(二)外妇儿科医案 178
四、“医学或问”分类简评 180
(一)医史文献及基础理论类 180
(二)诊法类 193
(三)方药评议类 198
(四)内科证治类 204
(五)妇儿科证治类 218
后世影响 223
一、历代评价 224
二、学派传承 225
三、后世发挥 227
四、海外流传 232
参考文献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