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星云大师 1
凡例 1
境界与言诠——唯识的存有论向语言层面的转化&吴学国 1
引言 1
绪 论 从中国佛教史看诠释学与佛学之关系 3
第一章 心论(上):语言与「自我」 21
第一节 印度哲学:自我与世界之源始统一及其破解 28
第二节 自我理解之建立:经部学 47
第三节 唯识:自我向语言层面的消解 58
第二章 心论(下):名言与器物 113
第一节 印度的语言思想:语言与世界的源始统一及其丧失 113
第二节 唯识学:语言的存有论意义之重新获得 139
第三章 境论(上):境与相 169
第一节 存有概念之演变 175
第二节 法相论:唯识的存有概念 196
第四章 境论(下):境与声 227
第一节 陈那的阿波哈说和语境理论 227
第二节 法称思想向语用论立场的转移 248
第五章 性论:本体与语言 263
第一节 冥性与觉性:唯识的本体概念之构成 266
第二节 法性论:佛教的究极存在 320
结论 369
参考书目 380
唯识学在中国的理论发展&宋玉波 391
第一章 唯识宗在初唐形成的社会与理论背景 391
第二章 唯识理论的结构剖析 411
第三章 唯识学研究状况及未来发展 455
参考资料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