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北宋理学的建立 1
第一节 北宋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2
一 以韩愈、李翱为代表的中唐儒学复兴运动 2
二 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宋初士大夫的自觉运动 7
三 北宋理学的先驱者:胡瑗、孙复、石介 10
第二节 周敦颐、张载、邵雍的宇宙论 14
一 周敦颐的“太极”说 14
二 张载的“气”论 19
三 邵雍的先天象数学 26
第三节 二程的理学 31
一 程颢的理学思想 32
二 程颐的理学思想 35
第二章 朱熹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41
第一节 朱熹的早期受学阶段 41
一 家学渊源 42
二 从学武夷三先生 45
三 从学李侗 49
第二节 朱熹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55
一 乾道元年至八年(1165~1172),朱熹心性论思想的形成 56
二 乾道九年至淳熙四年(1173~1177),朱熹理学体系形成 66
三 淳熙六年至十六年(1179~1189),集中论辨时期 70
四 绍熙元年至庆元六年(1190~1200),朱熹理学思想的完善 73
第三章 朱熹的理学体系 76
第一节 理气论 76
一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77
二 理在气先 80
三 理一分殊 84
四 理气同异 90
第二节 心性论 95
一 中和问题 95
二 体用范畴 98
三 性情关系 102
四 中和问题的问题 107
五 性体的操作定义 111
六 居敬就是要真的关切 116
第三节 修养功夫论 120
一 主敬涵养 121
二 格物致知 127
三 知先行后 135
第四章 朱熹对《四书》的合编及诠释 140
第一节 《四书》体系的形成 140
一 《论语孟子集注》的编纂 141
二 《大学中庸章 句》的编纂 148
三 《四书章 句集注》的完成及其意义 151
第二节 朱熹对《四书》的阅读与注释 153
一 朱熹对《四书》的阅读 154
二 朱熹对《四书》的注释 163
第五章 朱熹对《五经》的诠释 171
第一节 朱熹之《易》学 172
一 总结前人的易学成就 174
二 《周易》是卜筮之书 180
三 象数乃作《易》根本 189
四 理在象数之先 197
第二节 朱熹之《诗》学 204
一 舍弃《诗序》,以《诗》说《诗》 205
二 改造传统《诗经》观 214
三 《诗》全在讽诵之功 221
四 《诗经》与性情观 228
第三节 朱熹之《书》学 231
一 朱熹与《书集传》 232
二 怀疑《孔安国尚书传》、《大序》以及《小序》 235
三 怀疑《古文尚书》 238
四 以义理解《尚书》 243
第四节 朱熹之《礼》学 248
一 朱熹对当时礼学的基本看法 249
二 朱熹与《仪礼经传通解》 260
三 以理言礼 266
第五节 朱熹之《春秋》学 269
一 朱熹对《春秋》经传的基本看法 270
二 对传统治《春秋》方法的批评 274
三 读《春秋》的正确态度 279
第六章 朱陆异同 283
一 鹅湖之会 283
二 矛盾升级 287
三 一度趋同 290
四 槛外之争 292
五 学术交锋 298
六 朱熹焦虑不堪的生理证据 301
七 权力解释的生物学逻辑 304
八 余论 306
参考文献 308
后记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