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微生物的统计及鉴定 3
第一章 博物馆空气微生物统计鉴定的意义和方法 3
1 空气微生物学的性质、定义及任务 4
2 微生物鉴定的意义和方法 5
2.1 细菌鉴定意义及鉴定方法 5
2.2 真菌鉴定意义及鉴定方法 7
3 有害微生物对文物的危害机理 8
3.1 有害微生物对纤维类(棉、麻、纸、木)文物的危害机理 9
3.2 微生物对蛋白质文物(丝、毛、皮革类)材料的破坏 11
3.3 微生物对金属文物的影响 12
4 空气微生物的检测概述 13
4.1 沉降平板法 14
4.2 液体撞击法 14
4.3 撞击平板法 14
4.4 滤膜法 14
5 结论 15
第二章 首都博物馆内空气微生物种属调查 18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8
1.1 仪器及材料 18
1.2 采样时间和地点 19
1.3 采样方法和培养方法 19
1.4 微生物鉴定方法 20
2 结果与讨论 20
2.1 空气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20
2.2 空气微生物优势菌群的鉴定 22
3 结论 27
第三章 首都博物馆室内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 29
1 材料与方法 29
1.1 实验材料 29
1.2 实验方法 30
2 结果与讨论 33
2.1 筛选分离纯化结果 33
2.2 真菌的培养性状及形态特征描述 33
2.3 生长温度范围和生长速率的测定 34
2.4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34
2.5 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和聚类分析 37
3 结论 38
第四章 首都博物馆空气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在文物保护中的意义 40
1 实验材料 40
2 实验方法 40
2.1 空气采样 40
2.2 细菌分离培养及菌种保存 41
2.3 形态学鉴定 41
2.4 生理生化鉴定 41
2.5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 43
3 结果与讨论 43
3.1 形态学鉴定 43
3.2 生理生化鉴定 48
3.3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离菌株 50
3.4 菌株鉴定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50
4 结论 50
第五章 文物上霉菌的分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52
1 材料与方法 52
1.1 实验材料 52
1.2 实验方法 53
2 结果与讨论 54
2.1 筛选分离纯化结果 54
2.2 霉菌的培养性状及形态特征描述 54
2.3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56
2.4 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和聚类分析 56
2.5 生长温度范围和生长速率的测定 58
3 结论 58
下篇 微生物的防治 63
第六章 文物保护中的防霉及防霉剂的应用 63
1 霉菌的产生及危害性 63
2 霉菌的防治办法 63
2.1 环境控制防霉 64
2.2 杀菌防霉剂治理 64
3 文物保护中防霉工作展望 76
第七章 新型防霉剂CM-1在丝织品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78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79
1.1 丝绸样品 79
1.2 仪器及试剂 79
1.3 抑菌实验 79
1.4 防霉剂的安全性实验 80
1.5 安全性实验测试方法 80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81
2.1 防霉剂CM-1的抑菌实验 81
2.2 防霉剂CM-1对老化丝织品颜色的影响 82
2.3 防霉剂CM-1对老化丝织品化学结构的影响 84
2.4 防霉剂CM-1对老化丝织品物理结构的影响 86
2.5 防霉剂CM-1对老化丝织品表面形貌的影响 87
2.6 防霉剂CM-1对老化丝织品强度的影响 88
3 结论 89
第八章 细菌的防治 100
第九章 中草药防霉剂的提取和抑菌实验 103
1 实验材料 103
1.1 供试药材 103
1.2 供试菌种 104
1.3 仪器与试剂 104
2 实验方法 104
2.1 中草药提取液制备 104
2.2 菌悬液的制备 104
2.3 牛津杯法测定抑菌效果 105
3 结果与分析 105
3.1 中草药提取液对常见真菌的抑菌作用 105
第十章 文物除尘剂的应用研究 111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2
1.1 实验材料 112
1.2 实验过程 112
1.3 测试曲线 113
1.4 菌落计数 113
2 结果与分析 114
2.1 浓度对面团黏性的影响 114
2.2 菌落计数结果 117
3 结论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