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颅骶椎系统与人体系统简介 1
第二节 何谓颅骶椎脉动 2
第三节 颅骶椎脉动的观察 2
第四节 筋膜的角色 4
第五节 历史背景 4
一、沙特兰模型 4
二、压力恒定模型 6
三、贝克模型 7
四、交替性张力膜系统 8
第二章 基本名词 9
第一节 颅骶椎系统 9
一、脑膜系统 10
二、硬脑膜 11
三、颅底部 11
四、椎管联结(硬脑膜传动轴) 12
五、骶尾骨 12
六、脑室系统 13
第二节 颅骶椎脉动 13
一、非生理性活动 13
二、受限 13
三、障壁 14
第三节 触诊 14
第四节 治疗技术 15
一、间接手法 15
二、直接手法 16
三、动作测试 16
四、相关名词 17
五、常见的脑功能损伤 18
六、常用的解剖名词 19
七、头颅表面的名称 19
八、淋巴泵 19
第三章 触诊技巧 20
第一节 触诊技巧 21
第二节 头部触诊 22
第三节 自我触诊 24
第四节 骶骨的触诊 25
第五节 枕、骶骨触诊法 27
第四章 调整颅骶椎脉动的技术 29
第一节 足部静止点引导 30
第二节 第四脑室压迫法 32
第三节 骶骨静止点导引 33
第五章 筋膜活动横向受限调理法 35
第一节 呼吸横膈 35
一、应用解剖 35
二、病理机制 36
三、横膈松弛法 37
第二节 骨盆横膈 38
一、骨盆横膈 38
二、泌尿生殖膈 39
三、骨盆横膈松弛法 40
第三节 胸廓入口 40
一、应用解剖 40
二、颈胸关节 整脊术 42
三、胸廓入口筋膜松弛法 42
第四节 颅底 43
第五节 其他横向结构的受限 45
第六章 硬脑膜系统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46
第一节 硬脑膜松弛法:前后走向部分 52
一、大脑镰松弛法:额骨牵引法 52
二、大脑镰松弛法:能量导引术 54
三、小脑天幕松弛法:蝶骨牵引法 55
第二节 硬脑膜松弛法:上下走向(垂直)部分 57
第三节 硬脑膜松弛法:水平走向部分 61
一、下颌角牵引法(头侧) 61
二、下颌角牵引法(足侧) 62
第七章 颅底部功能障碍 66
第一节 颅底部的解剖构造 67
一、颅前窝 67
二、颅中窝 68
三、颅后窝 70
第二节 颅底部功能障碍 71
第三节 颅底部的检查技术:握颅法 72
一、第一握颅法 73
二、第二握颅法 73
三、第三握颅法 74
第四节 蝶枕关节 功能障碍的动作测试 75
一、蝶枕关节 /颅底部的扩张-收缩动作 76
二、蝶枕关节 /颅底部的侧弯动作 77
三、蝶枕关节 /颅底部的扭转动作 79
第五节 扩张-收缩型、侧弯型与扭转型损伤 79
一、扩张型损伤 80
二、收缩型损伤 81
三、侧弯型与扭转型损伤 82
第六节 蝶骨颅底关节 侧移型损伤 83
一、侧移型损伤检查法 84
二、侧移型损伤治疗 85
三、侧移型损伤的病征 85
第七节 蝶枕关节 /颅底部垂直错动型损伤 87
一、垂直错动型损伤的检查方法 88
二、垂直错动型损伤的治疗方法 88
三、垂直错动型损伤临床表现与适应证 89
第八节 颅底部挤压型损伤 91
第九节 前压/后压型颅底压迫损伤的评估 93
第十节 侧压型颅底压迫损伤的评估 95
第十一节 结缔组织机械特性 96
第八章 脊椎硬脊膜与骶尾骨复合体 99
第一节 脊椎硬脊膜管活动度的评估 100
第二节 脊椎硬脊膜管活动度受限的原因与治疗 103
一、上颈椎体功能障碍治疗法:姿势定位法 103
二、同时矫正硬脊膜管受限与脊柱旁体功能障碍的手法 104
三、腰骶关节 压迫型损伤的检查与治疗 106
第三节 影响骶骨活动的外在因素 108
一、梨状肌 108
二、髂肌 109
三、臀大肌 110
四、多裂肌 111
五、骨盆区韧带 112
六、骶骨与两侧髂骨间的挤压损伤 112
七、尾骨前屈 113
第九章 头顶骨与颅缝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114
第一节 颅骨的适应性运动 116
一、蝶骨 116
二、颞骨 118
三、枕骨 118
四、顶骨 119
第二节 头顶骨区的治疗技术 119
一、顶骨 119
二、额骨 120
第三节 特定颅缝受限的治疗法 121
第十章 枕髁 123
第一节 从胚胎发育看枕髁 123
第二节 枕髁区功能异常的诊断与治疗 125
第十一章 颞骨功能障碍 127
第一节 颞骨的生理性运动 128
第二节 颞骨正常功能与功能障碍的检查与治疗 131
一、乳突压迫法与摇动颞骨法 131
二、交替转动法:转动式动作测试与治疗手法 131
三、拉耳法:颞骨减压技术 132
第三节 颞顶缝 134
第四节 颞顶缝的诊断与治疗 135
一、检查手法 135
二、治疗手法 135
第十二章 口腔、颌面和颞颌关节 137
第一节 上颌骨、腭骨、犁骨 138
一、上颌骨的动态测试与治疗 139
二、蝶颌联合扭转型损伤 139
三、蝶颌联合横向错位型损伤 140
四、蝶颌联合嵌压型损伤 141
五、腭骨动态测试与治疗 142
六、犁骨动态检查法与治疗 143
七、犁骨扭转型损伤 144
八、犁骨切面型损伤 144
九、颧骨 145
第二节 鼻骨 146
第三节 颞颌关节 的评估与治疗 147
一、第一阶段 147
二、第二阶段 148
第十三章 影响颅骶椎系统的外源性神经-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 149
第一节 肌肉 149
一、枕骨 150
二、颞骨 154
三、蝶骨 159
四、顶骨 161
五、额骨 162
六、上颌骨 163
七、腭骨 164
八、颧骨 165
九、下颌骨 166
十、舌骨 168
十一、骶骨与尾骨 170
第二节 韧带 173
第三节 筋膜 174
一、筋膜的组成与角色 174
二、筋膜类型 175
三、软脑膜 176
四、蛛网膜 176
五、硬脑膜 177
六、筋膜的连续性 177
七、学习重点 178
第四节 瘢痕 178
第五节 关节 部位的躯体功能障碍 179
第十四章 从颅骶椎脉动与人体反应探索人体的奥妙 181
第一节 颅骶椎脉动的质量 182
第二节 颅骶椎脉动的对称性 182
第三节 颅骶椎脉动的速率 182
第四节 枕骨大孔上方与下方颅骶椎系统活动度 182
一、整个硬脑膜系统活动度 183
二、脊椎内硬脊膜管的活动度 183
三、整个颅内脑膜系统活动度 183
第五节 颅内脑膜系统受限处的定位法 183
第六节 脊椎硬脑膜管受限处的定位法 185
一、被动观察法 185
二、轻度牵引法 186
第七节 筋膜受限的定位法 187
第八节 触诊去神经肌肉的脉动 187
第九节 受伤或疾病所引发的干扰波 188
第十节 深层情绪释放术 189
一、操作方法 190
二、案例 192
第十五章 新生儿、婴幼儿与儿童 194
第一节 颅底部活动度的评估 195
第二节 枕髁解压术 196
第三节 颅骨重塑 196
第四节 骶骨与枕骨的平衡 197
第五节 骶骨与骨盆的平衡 197
第六节 行为与学习障碍 198
第七节 脑性麻痹 199
一、病例1 199
二、病例2 200
三、病例3 200
第八节 自闭症 200
第十六章 特殊注意事项与应用领域 203
第一节 颅骶椎手法调理术禁忌证 203
一、急性颅内出血 203
二、颅内动脉瘤 203
三、颅骨骨折 203
四、延髓突出(脑疝) 203
第二节 颅骶椎手法调理术适应证 203
一、第四脑室压迫法与急性系统性感染 204
二、能量导引术与局部感染 204
三、能量导引术与急性扭、拉伤 205
四、慢性疼痛症状 205
五、内脏功能障碍 205
六、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205
七、风湿性关节 炎 205
八、情绪障碍 206
九、脊柱侧弯 206
十、视觉、听力障碍 207
十一、脑部缺氧后遗症 207
附录 209
附录A The Structures of Cranial Bone Sutures 209
附录B Examination of the Cranial Rhythm in Long-Standing Coma and Chronic Neurologic Cases 211
附录C Mechano-Electric Patterns During Craniosacral Osteopath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220
附录D Management of Autogenic Headache 231
附录E Spontaneous Release by Positioning 243
附录F Self-Induction of C.R.I.Still Point Using Tandem Tennis Balls 260
附录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emporoparietal Suture Head Pain 262
附录H Roentgen Findings in the Craniosacral Mechanism 268
附录I The Relationship of Craniosacral Examination Findings in Grade School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Problems 284
附录J The Reproducibility of Craniosacral Examination Findings:A Statistical Analysis 312
附录K Holism,Osteopathy and Biomechanics 335
参考资料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