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技术发展、渐次前行 1
一 突出趋势 4
1.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 4
2.透明化身临其境的体验 4
3.数字化平台 5
二 重点技术 6
1.新进入曲线的技术 6
2.曲线中显著移动的技术 7
3.脱离曲线的技术 7
4.新兴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8
三 商业化进程 12
1.有商用潜力,进入预研的新兴技术 12
2.开始大规模商用的新兴技术 18
3.正在大规模商用的新兴技术 24
4.大规模商用处于瓶颈期的新兴技术 25
第二章 产业赋值、数字经济 27
一 产业产出能级跃升 29
1.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29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31
3.海外拓展日渐成效 31
4.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32
二 企业生态健康发展 41
1.企业数量规模可观 41
2.企业结构渐趋优化 41
3.管理质量稳步提升 44
4.名企建设彰显实力 46
5.兼并重组提升实力 50
三 “软件名城”做实做深 52
1.制订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52
2.完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52
3.优化拓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空间 53
4.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服务体系 53
5.建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议事协调机制 54
第三章 产业赋能、全域融合 55
一 赋能工业行业 58
1.概述 58
2.案例 59
二 赋能汽车行业 65
1.概述 65
2.案例 66
三 赋能金融行业 70
1.概述 70
2.案例 71
四 赋能电子商务行业 74
1.概述 74
2.案例 75
第四章 产业赋智、智慧城市 81
一 赋智政务 83
1.概述 83
2.案例 84
二 赋智教育 87
1.概述 87
2.案例 88
三 赋智医疗 90
1.概述 90
2.案例 91
四 赋智民生 93
1.概述 93
2.案例 93
五 赋智市政 96
1.概述 96
2.案例 97
第五章 自主创新、硕果累累 101
一 研发力度持续加大 103
1.研发经费 103
2.研发机构 103
二 创新体系渐趋完备 105
1.成果转化平台 105
2.双创平台 105
3.重大科技攻关 106
4.产学研合作 106
5.创新激励 107
6.知识产权保护 108
三 创新成果卓有成效 109
1.知识产权 109
2.软件产品 110
第六章 资源供给、保驾护航 113
一 政策资源供给持续优化 115
二 载体资源供给日渐成熟 116
1.空间布局 116
2.软件园区 116
三 基础环境资源供给保障有力 124
1.金融资源 124
2.信息化设施资源 125
3.宜居环境资源 126
四 人力资源供给紧跟企业需求 129
1.院校培养 129
2.职业培训 129
3.基地实训 130
第七章 破解制约再出发 131
一 制约因素待破解 133
1.软件信息服务业政策机制有待加强 133
2.上海软件信息服务业区域竞争加剧 134
3.产业发展增速进入平台期 134
4.本土的龙头民营企业较少 135
5.商务成本高企,发展空间不足 135
6.国际化影响有限 135
二 改革开放再出发 137
1.市区联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37
2.园区集聚,产城融合再升级 137
3.产融结合,开拓新的增长点 138
4.创新发展,鼓励扶持独角兽企业 138
5.优化环境,打造“总部+X”发展新格局 139
6.扩大开放,构建双向辐射窗口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