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病理学的内容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1
第二节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2
第三节 病理学的学习方法 3
第四节 病理学发展简史 4
第二章 疾病概论 7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7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 8
第三节 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10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10
第三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4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14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8
第三节 细胞和组织的修复 25
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4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34
第二节 出血 38
第三节 血栓形成 39
第四节 栓塞 45
第五节 梗死 48
第五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53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53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63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69
第一节 酸碱平衡 69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73
第七章 炎症 80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 80
第二节 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80
第三节 炎症的类型 87
第四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91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92
第八章 发热 96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96
第二节 发热的分期和热型 97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99
第四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100
第五节 发热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100
第九章 休克 103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与分类 103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病机制 104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代谢和功能改变 108
第十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10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110
第二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111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及分型 112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 113
第十一章 缺氧 116
第一节 常用血氧指标 116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 117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21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124
第五节 氧疗与氧中毒 125
第十二章 肿瘤 128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128
第二节 肿瘤的特征 129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37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139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140
第六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142
第七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45
第八节 肿瘤的预防与治疗 148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 152
第一节 肺炎 152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60
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64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166
第五节 呼吸衰竭 169
第十四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78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 178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 182
第三节 风湿病 190
第四节 慢性心瓣膜病 194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196
第六节 心力衰竭 197
第十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 207
第一节 胃炎 207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209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211
第四节 肝硬化 218
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222
第六节 肝性脑病 228
第十六章 泌尿系统疾病 234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235
第二节 肾盂肾炎 242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245
第四节 肾衰竭 248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255
第一节 子宫疾病 255
第二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 261
第三节 卵巢肿瘤 264
第四节 乳腺疾病 266
第十八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274
第一节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274
第二节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275
第三节 糖尿病 277
第十九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281
第一节 结核病 281
第二节 伤寒 289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292
第四节 阿米巴病 294
第五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97
第六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299
第七节 血吸虫病 302
第八节 性传播疾病 305
病理学实验实训指导 311
绪论 311
实验一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313
实验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14
实验三 炎症 315
实验四 休克 317
实验五 缺氧 318
实验六 肿瘤 320
实验七 呼吸系统疾病 322
实验八 心血管系统疾病 323
实验九 消化系统疾病 325
实验十 泌尿系统疾病 327
实验十一 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 328
实验十二 传染病 329
参考文献 332